95年我开拖拉机,好心帮大妈拉化肥,大妈让她女儿炒青椒鸡款待我

渺远的云 2024-12-06 14:31:51

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

1.

九十年代的中国农村,正处在一个巨大变革的时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但对于我们这个北方的农村来说,变化肯定是没有南方变化快的。

但是村子里的年轻人开始寻找新的出路,对我来说,一个刚刚初中毕业的毛头小子,对于未来也是茫然的

那年夏天,我拿着初中毕业证书,心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可是,现实很快就给了我当头一棒。村里的其他同学要么考上了高中,要么跟着父母去了城里打工。而我,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只能留在村里种地,琢磨着再干点别的活补贴家用。

我低着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确实,我也想找点事情做,可是我能做什么呢?

煤场?我心里一动。虽然打蜂窝煤的活儿又脏又累,但总比在家里无所事事强。于是,我二话不说,第二天一大早就往镇上的煤场走去。

煤场位于村子的西边,是人家开的一个小作坊,就是为了冬天打点蜂窝煤可以去卖一些补贴家用。

就这样,我开始了在煤场的工作。每天天不亮就起床,骑着自行车赶到煤场。工作的内容主要是打蜂窝煤和往村里送煤。

打蜂窝煤的过程并不复杂,但却很辛苦。首先要把煤粉和黏土按比例混合,然后用模具压制成型。这看似简单的动作,重复几百上千次后,手臂就像灌了铅一样沉重。

更辛苦的是往村里送煤。我们要把打好的蜂窝煤装上三轮车,送到各个村子去。那个时候的乡间小路可不好走,骑着三轮车蹦蹦蹦的,想起那时候啊,是真不知道累啊!

那个时候我还不会开拖拉机,只是跟着人家下乡,押车加上装卸蜂窝煤。

就这样,我在煤场一干就是一个冬天。那段时间,虽然辛苦,但也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比如如何和客户打交道,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保持积极的心态。

冬天过去,春天来了。煤场的生意开始变淡,我的工作也越来越少。正当我考虑是不是该找个新工作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机会出现了。

那天,我正在村口的小店里买东西,听到几个大叔在聊天。

我一听,心里顿时来了兴趣。虽然我不会开拖拉机,但我觉得这个技能应该不难学。而且,周家醋厂的名声在我们这一带可是响当当的。要是能进去工作,那可比在煤场强多了。

回到家,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爹。

就这样,我开始了学习开拖拉机的日子。老李头是个好人,知道我想去醋厂干活,就很耐心地教我。

我认真地听着,努力记住每一个细节。虽然一开始总是操作不顺畅,但我没有放弃。每天天不亮就去找老李头学习,直到天黑才回家。

得到老李头的肯定,我心里充满了信心。第二天一大早,我就骑着自行车,往周家醋厂赶去。

2.

怀着忐忑的心情,我来到了周家醋厂。厂子不大,但是整洁干净,远远就能闻到一股醋香,沁人心脾。我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走进了厂子的办公室。

我心里一喜,赶紧跑到后院。果然,那里停着一辆老式拖拉机。我深吸一口气,按照老王头教的步骤,开始操作。

就这样,我开始了在周家醋厂的工作。刚开始的工作主要是跟着老员工学习,了解醋厂的各个环节。

秋天来临,我迎来了第一次下乡收粮的任务。那天早上,我早早就来到了厂子,把拖拉机擦得锃亮。

我点点头,发动了拖拉机,向着乡下驶去。一路上,金黄的麦田在阳光下闪耀,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喜悦。

到了村子里,我开始挨家挨户收粮食。大豆、麦子、麦麸、米糠,只要是能用来酿醋的原料,我们都收。

就这样,我一家一家地收粮食,拖拉机的后斗慢慢装满了。傍晚时分,我满载而归,回到了醋厂。

我心里美滋滋的,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适合的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醋厂的工作越来越熟悉。不仅会收粮食,还学会了酿醋的基本步骤。

收来的粮食,首先要清洗干净。然后把麦子和大豆蒸熟,放在特制的木盆里发酵。发酵的过程中,会长出一层白色的菌,这是酿醋的关键。

发酵好的原料要晒干,然后放入大缸里,加入水和醋酯,开始漫长的酿造过程。整个过程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期间要不断搅拌,控制温度和湿度。

我对这个过程充满了好奇,经常在空闲时间跟着老师傅学习。老师傅们看我勤快,也乐意教我。

我认真地点头,把这些经验都记在心里。

醋厂的工作虽然辛苦,但待遇确实不错。不仅包吃住,工资也比其他地方高。最让我高兴的是,这里的伙食特别好。

每天早上,食堂都会准备热腾腾的大白馒头和稀饭。中午和晚上更是丰盛,经常有肉包子、猪肉炖粉条这样的好菜。有时候不忙的时候,大家还会一起包饺子。

就这样,我在醋厂的日子过得充实而快乐。随着时间的推移,厂子的规模越来越大,生意也越来越好。

那个时候,宋庄的宋仁义也开始从我们这里运醋开始卖了,他是老熟人了,我听厂子里的老员工说,他小的时候就跟他爹来运过醋,那个时候,这个醋厂还是个小作坊,在我们周村儿,周老礼的作坊也就是个平时庄户人家买醋买酱油的地方。

等我长大了,曾经的小作坊一下子变成厂子了,要不然,人家咋还招人,我能来这里上班呢。

为啥宋仁义,我那么熟悉呢,不熟悉不行啊!他现在是我们厂子的老板,他年轻的时候运醋运的,我们老板的闺女相中了他,他们现在已经结婚快二十年了,孩子都上大学了。

那时候已经快到千禧年了,大家都开始讲究起来。我也跟着时髦,梳了个小分头,买了件灰色西装。每次下乡收粮食,我都穿戴整齐,开着拖拉机,感觉自己特别有面子。

3.

那是个阳光明媚的秋日,我开着拖拉机,沿着乡间小路颠簸前行。金黄的麦田在阳光下闪耀,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气息。我哼着小曲,心情愉悦地执行着收粮任务。

突然,我看见路边站着一位大婶,她身旁堆着五袋化肥。大婶看起来六十岁左右,穿着朴素的蓝色棉袄,头上戴着一顶草帽,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她正焦急地张望着,似乎在等人帮忙。

我点点头,发动拖拉机向大婶指的方向驶去。一路上,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

大婶连连道谢,我则一袋接一袋地把化肥扛进了她家的东屋。五袋化肥整整齐齐地码在了墙角。

我点点头,跟着大婶去了她家的粮仓。大婶打开了粮仓的门,一股麦香扑面而来。我仔细查看了麦子的品质,又打开囤下面的小口,让下层的麦子也流出来一点。

大婶的闺女,一个二十出头的姑娘,害羞地应了一声就去忙活了。

我耐心地一一回答着大婶的问题,心里觉得有些好笑,但也感受到了乡亲们的热情和朴实。

没过多久,大婶的闺女就端着一盘香喷喷的青椒炒鸡肉放到了桌子上,还端来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

婶子说:“长柱,吃点饭再走吧!”

我说:“不了不了,俺们还得收麦子呢,再说,俺们厂子管饭,不管回去多晚,都有饭。”

大婶说:“哎呀,吃点饭走吧!今天你又帮忙搬化肥,又收俺粮食的!吃点饭!”

就这样,我在大婶家吃了一顿饭。之后,收了大婶家的麦子,下午又去收了别人家的麦子,晚上才回的厂子。

我就这样听着张长柱讲着自己的故事,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大半天。坐在姑父家的堂屋里,看着窗外金黄的麦田,我仿佛也回到了那个充满希望和汗水的年代。

大家要是问张长柱是谁啊!他就是我的大姑父,只是后来他没有娶到那个搬人家搬化肥家的姑娘,而是娶了我姑姑。

我这次来姑姑家玩,我姑父还准备了酒,非要让我陪他喝点,他就给我讲起了他年轻时候的故事。

我听着他讲的故事,回过神来,看着眼前这个满脸皱纹但依旧精神矍铄的老人,很难想象他就是故事中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小伙。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但那些珍贵的回忆却永远定格在了姑父的脑海中。

看着姑姑姑父你一言我一语地拌嘴,我忍不住笑了起来。这种温馨有趣的氛围,让我感受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