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的家庭教育:成绩倒数第一,不报辅导班,接受女儿的平庸

漫步话娱乐 2024-11-13 03:44:09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2021年一段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北大副教授丁延庆自曝女儿在北大附小考试倒数第一!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位教育专家不仅没给孩子报补习班,反而openly"自爆家丑"。

在当下"别人家的孩子"遍地走,"鸡娃"家长比比皆是的大环境下,这位学霸爸爸的反常操作着实让人跌破眼镜。

然而面对女儿的"平庸",这位北大教授为何能如此淡定?

或许答案就藏在他的教育理念中。

要理解丁延庆老师的教育理念,我们得先聊聊他的"学霸人生"。

这位从山东农村走出来的学霸,从小就展现出过人天赋。

六岁时小丁就能倒背如流整本《新华字典》,这让村里人都惊呆了。

从农村娃到考入北大,再到远赴重洋留学哥伦比亚大学,他的人生简直就是别人家孩子的标配模板。

回国后更是平步青云,不仅成为北大教育学院的教授、博导,还曾担任昆明市教育局副局长。

但这样一位"人生赢家",却在教育自己的女儿时碰了一鼻子灰。

2020年当女儿进入北大附小后,一场教育困境正式开启。

刚入学一个月班主任就带着一脸为难找上门:丁教授,您女儿跟不上课程进度啊!

数学考试倒数第一就算了,比倒数第二的同学还差了一大截。

英语课上女儿更是一脸茫然,仿佛老师在说火星语。

而同班同学们平均词汇量都已破千,妥妥的"小海淀词汇量"了。

这让丁教授想起了网上那个段子:"1500个单词在美国够用,在海淀却不够看",此刻感同身受啊!

更尴尬的是作为教育学专家,自家女儿的学习状况却成了教育学院的"热门话题"。

同事们私下的议论和嘲笑,班主任的频繁家访,还有那沉重的集体荣誉感压力。

这位平日里指点江山、谈笑风生的教育专家,第一次尝到了为人父的无奈与心酸。

但他并没有随波逐流,把孩子送进各种补习班。

相反他开始重新思考:在这个内卷严重的教育环境下,到底什么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其实丁教授女儿的学习"困境",从一开生就注定了。

2014年当这个小生命降临人世时,谁也没想到她的成长轨迹会如此特别。

才8个月大妈妈就因工作调动去了云南,这个选择直接影响了她未来的教育轨迹。

在"鸡娃"家长们挤破头报早教班的时候,这个小可爱正跟着外公外婆快乐地玩泥巴。

外公外婆的育儿理念简单粗暴:带娃就是要开心,学习什么的等长大再说!

每天带着外孙女四处溜达,看花看草看小鸟,完全不care什么早教课程。

在其他孩子已经开始背诗词、学拼音的时候,她还在专注地研究蚂蚁搬家。

丁教授对此心知肚明,但他选择了尊重这种"随遇而安"的成长方式。

毕竟他自己不也是在农村自由生长,最后照样成为了学霸吗?

但现实很快给了他当头一棒。

当女儿进入幼儿园,才发现跟其他孩子的差距简直是天壤之别。

人家三岁娃已经能熟练运用10以内加减法,背诵整页的英文单词。

而自家闺女连26个英文字母都傻傻分不清楚。

无奈之下丁教授决定试水补习班,挑了个看起来最轻松的乐高班。

谁知道这个"快乐教育"的乐高班,上来就是一堆结构知识要背。

小丫头上了三节课就彻底怒了:"这哪里是玩积木啊,简直是在受罪!"

从此她对任何补习班都敬而远之。

巧的是那家乐高培训机构不久后就倒闭了,仿佛也在印证着这种填鸭式教育的得与失。

面对周围人的不解和劝告,丁教授却始终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

"孩子的成长不能急功近利,要遵循自然规律,我们家就是要这么与众不同!"

这话说得霸气但谁又能想到,这种"佛系教育"会在小学阶段迎来最大的考验。

就在丁教授为女儿的教育问题犯难时,"双减"政策如同及时雨般降临。

这个让无数"鸡娃"家长愁眉不展的政策,却给了丁教授家的教育实验一个转机。

学校不再以成绩为唯一标准,作业量和难度也都适当降低。

更重要的是同学之间的成绩不再公开,这让原本自卑的女儿终于松了一口气。

没有了比较的压力,她反而开始慢慢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课堂上不再是一脸茫然,而是开始主动举手发言。

作业也从"爸爸布置的任务"变成了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

让丁教授没想到的是,女儿竟然渐渐爱上了阅读。

从最初的童话故事,到后来的科普读物,她的阅读范围越来越广。

在众多课外活动中,她对野生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种兴趣不是被逼出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的热爱。

看到女儿捧着《大地的窗口》津津有味的样子,丁教授忍不住感慨: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啊!

为了支持女儿的兴趣,他订阅了各种动物类杂志。

每当女儿兴致勃勃地跟他分享动物知识时,他都会认真倾听,适时引导。

渐渐地这个曾经被贴上"学习差生"标签的女孩,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世界。

如今的她不仅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升,更重要的是培养出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看着女儿在图书馆专注阅读的背影,丁教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种发自内心的学习热情,不正是他一直期待的教育效果吗?

女儿的转变让丁教授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理念。

在他看来现在的教育就像"用造原子弹的成本去制造手榴弹",简直是本末倒置。

天才是可遇不可求的,强行给孩子贴上"神童"的标签,只会适得其反。

有多少家长在焦虑中带着孩子补习、培训,却忘记了孩子们最珍贵的童年时光。

这背后或许是家长们难以言说的补偿心理。

有的人因为自己平凡,就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有的人因为自己优秀,就无法接受孩子的普通。

但现实就是:人群中的大多数,都是普通人。

就像丁教授常说的:"我本想教她逆天改命,她却教会了我认清现实。"

这话听起来有点丧,但细想却充满了人生智慧。

社会资源就那么多,过度投入只会造成内卷,最终谁都不好过。

与其把时间花在没完没了的补习上,不如让孩子找到真正的兴趣所在。

如今的教育圈虽然"双减"政策已经实施,但还是有不少家长在暗地里加码。

补习班改头换面,培训机构暗度陈仓,家长们的焦虑并没有真正消除。

但丁教授的"教育实验"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思考。

也许真正的教育不是让孩子变得多么优秀,而是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

接纳平凡保持自我,这才是最不平凡的教育选择。

让每个孩子都能轻松快乐地成长,这不正是教育的本质所在吗?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