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一:面对“失配性疾病”的对策不能失配(二)

胡大一的备忘录 2024-06-14 13:01:24

“失配性疾病”的源头是不健康的社会环境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和人们基因的相互作用。当下应对其严峻挑战的对策都是“失配”的,甚至舍本求末。

“对策失配”/舍本求末表现在:

1、把大量的资源消耗在得病、复发和进入终末期的疾病救治上。非常遗憾的是,最烧钱的医疗卫生对人类健康和寿命的贡献是最微不足道的,权重仅为8%。生物因素(包括基因和遗传)的权重为15%,环境因素为17%,而权重最大的是生活方式和行为,占到了60%。

2、“现代医学”(西医)与生俱来的先天缺陷是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忽视甚至忽略“失配性疾病”的社会和心理因素。用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根本不可能正确认识、诊断和治疗“失配性疾病”,而十分容易产生科学主义和生物医学模式的迷信与崇拜。单纯生物医学模式面对“失配性疾病”的挑战,单打独斗,显得极为苍白无力,而且大量浪费与消耗本已有限的资源,必将导致捉襟见肘,无钱可用的“医疗危机”。

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自觉不自觉地夸大生物医学技术的效果,导致医生主导话语权,公众与患者处于被动局面。生物技术的不恰当使用、过度使用和滥用不仅消耗资源,而且严重损害公众健康与广大患者的利益,已成为医疗卫生的安全隐患。

3、大量的医疗机构与数百万医生坐堂行医,重治轻防或只治不防。没病的等得病,得病的等复发,前不防,后不管,医疗服务火烧中段,无头无尾,只卖汽车,不办4S店,医疗服务碎片化,医疗服务链断裂残缺。重治轻防/只治不防,在研发生物医学治疗技术上“深挖洞广积粮”----一个重要的根源是医疗的趋利,“钱”惹的祸。

药品、支架、手术刀、机器人......,一是容易看到即刻的疗效,如患了急性心肌梗死,支架进去,影像显示血管开通的患者胸痛即刻缓解;而改变生活方式,做预防是个时间久的慢功夫,不易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研发针对得病后治疗的生物技术产品---药品与支架,研发者与使用者可获得巨大的功利---名与利,有巨大的吸引力与助推力---激励!因此,什么挣钱,干什么,什么级别医院都无需动员,都有动力与积极性做。而做预防,包括二级预防/康复,大医院普遍认为“不挣钱”,缺乏兴趣与动力。谁都知道,病是预防好,预防第一没有争议的常识,却常停留在口号上,难以落实,不能落地。

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充分落实非医疗干预,全面落实个体化的五大处方——药物、运动、营养、心理睡眠、戒烟限酒。

胡大一健康口诀

饭吃八分饱、日行万步路

胡大一慢病健康的五大处方

药物处方

运动处方

营养处方

心理(睡眠)处方

戒烟限酒处方

胡大一健康三字经

管住嘴 迈开腿

零吸烟 多喝水

好心态 莫贪杯

睡眠足 别过累

乐助人 心灵美

家和睦 寿百岁

1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