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余晖(十七)关于宋哲宗赵煦之死的几种说法,哪一种最靠谱?

惊心探索古今 2024-04-02 02:50:15

宋哲宗赵煦被誉为北宋最后的英主,虽然他亲政后只执政了短短的八年,却给宋朝带来了最后的辉煌。他在位时期政绩斐然,宋朝的经济大为发展,军事上先后击败了西夏、吐蕃等国,逼退了辽国的野心,取得了大量的土地。然而他却在二十五岁之时英年早逝,成为宋朝最大的遗憾之一。很多崇拜宋朝的历史爱好者认为,如果赵煦没有英年早逝,宋朝就不会遭到靖康之变的打击,也能够创造出大一统的辉煌。于是他们对赵煦之死展开了多方面的讨论,尤其是众说纷纭的死亡原因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

关于宋哲宗赵煦的死亡原因,历史上的说法很多,既有官方认定的,也有民间稗官野史传播的。官方正史记载的赵煦死因,认为是严重风寒所致。在宋朝的《宋大诏令集》第七卷的《元符遗制》记载,“故冬以来,数冒大寒,浸以成疾,药石弗效,遂至弥留。”但是这个记载并没有得到历史上学者们广泛的赞同,首先反对的就是赵煦执政时期的知枢密院事曾布。曾布在自己的《曾公遗录》记录赵煦死亡的症状是,“精液不禁,又多滑泄”。因此很多人认为赵煦是由于痴迷美色,生活过度放纵,死于性生理疾病。

除了上述两种比较主流的说法外,在民间还有几种关于赵煦之死的传说。其中一种说法是死于毒杀,这种说法认为是元祐时期的宰相吕公著与旧党官员合谋,下毒杀死了赵煦。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赵煦外出打猎受伤,因为治疗不力,导致了败血症感染而亡。还有一些各种关于小道消息的说法,靠谱和不靠谱的都有,在民间流传了近千年。到底哪种说法才是赵煦之死的真正原因呢?从各方面的史料考察来看,笔者是比较认同风寒病死之说。为什么会认为这种说法最具可信度,其他说法又怎么不可信,下面一一道来。

首先说最后两种,这两种说法是最不可信的,而且漏洞最大。第一种毒杀之说,完全是无稽之谈。这种说法认为因为赵煦亲政后反对旧法,启用新党领袖章惇担任宰相,废除元祐更化时期的旧法,恢复熙宁元丰年间的新法,因而引起了旧党的不满。吕公著是元祐更化时期的宰相,也是旧党领袖司马光的继任者。他以旧党领袖的身份召集同党,然后下毒谋杀赵煦,以阻止新法的推行。但实际上从赵煦死亡的日期看,此时吕公著已经去世多年了。吕公著死于元祐四年,当时赵煦才十三岁,也没有亲政,由太皇太后高滔滔临朝听政。

这段时期是旧党的天下,赵煦虽然对旧党不满,却在朝廷中没有话语权,只能韬光养晦的选择隐忍。而同时期的新党已经被旧党驱逐出朝廷,根本没有恢复新法的可能。这段时期不可能出现旧党毒杀赵煦的事,新党执政后更不可能让吕公著这个死去的宰相来组织,所以这种说法是无稽之谈。

打猎受伤之说也不可信,因为当时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赵煦是病于冬季,死于正月,这段时期不是打猎的日子。古人打猎都是在秋季,冬季天寒地冻的,动物在冬眠,打什么猎?况且赵煦向来身体不好,小时候体弱多病,大冬天怎么会去打猎?从赵煦死亡前后的情况看,他也没机会去打猎。

他的身体是从独子赵茂夭折后开始变化的,这事在秋天发生。当时赵煦的宠妃刘氏给生了独子赵茂,但赵茂刚满月就夭折了,赵煦感到很痛心,精神上萎靡不振。祸不单行的是,没过几天他与刘氏的女儿杨国公主也暴病而亡,这让赵煦遭遇到第二次打击。这段时期宋朝对外战争也非常不顺,在与吐蕃的战争中遭到对方抵抗,鄯、湟两州得而复失,王吉、魏钊、种朴等边将战死。这样接连不断的打击让赵煦痛苦不堪,再加上冬季严寒,很快就因沾染风寒而病倒了。正月期间他的病情越发严重,几天后不治身亡,终年二十五岁。

可以说从秋季到死亡,赵煦经历了儿子出生、儿子夭折、女儿夭折、边境战况失利、边境战将殉国等一系列打击。在这种打击之下,赵煦哪里会有心情搞什么游猎?皇帝打猎那可是大事,而且宫里和朝廷所做的准备极为繁重。在边境战争失利,子女又双亡的情况下,赵煦哪还有心情干这个?从这些情况看,打猎受伤感染而死,是完全不合情理的。实际上赵煦即便在病中,也在第一时间处理边境的战事公务。正史中说赵煦“数冒大寒”,指得就是赵煦不顾自己的病体,加急处理边境发来的各种公务奏折文件。

在主流历史圈中,曾布的说法受到相当多的一部分学者认可,认为赵煦是死于纵欲过度。他们为这个说法罗列了各种证据,但其实都是牵强附会的。首先曾布并没有说赵煦是纵欲,而是只是被描写了现象。第一个现象是“精液不禁”,这个被认为是纵欲的标志,实际上他们是胡乱解读。

古代中医的精液与现代医学的精液含义并不同,在古代中医中精液是指两个东西,都与纵欲无关。“精”一方面是精神,表现为口水唾液,也叫津液。“液”一般是指汗液和尿液,这里的意思应该是汗液。从这句话来看,明显是赵煦病重时口水乱流,身上出虚汗,这是病危的现象,中风患者身上很常见。

曾布记录的第二个现象叫“多滑泄”,这个其实就是指的大小便失禁,这在病危病人身上也非常常见,尤其是中风瘫痪患者。从这个看赵煦的死亡明显有重病导致身体机能丧失的现象,和纵欲完全没有关系。只要中学生物学及格的人都知道,身体都出现这种状况了,还如何去纵欲?宋徽宗时期某些不良之徒对所谓的宫闱秘闻趋之若鹜,再加上赵煦推行新法得罪了不少旧党的人,所以有人以此大做文章,抹黑赵煦,为否定新法和恢复旧法开路是很正常的操作。后世者的牵强附会,不过是秀下限吸引眼球,博取流量而已。

他们认可纵欲的说法还有两个证据,其一是吕公著的夫人进宫,看到宫中“前后宫侍女固多,皆天下奇色。惟四人一样妆梳,衣服之类无少异……其服饰珠翠之盛,信天下所未睹。”。其二是中书侍郎范百禄被贬官离开朝廷时给赵煦留言,“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实际上这两个证据都不能证明赵煦沉迷于美色,尤其是第一个。吕公著死于元祐四年,死的时候已经七十二岁了,他的夫人少说也有六十岁了。赵煦亲政后非常讨厌旧党,各种翻旧帐,吕公著虽然已死,但也被削除赠谥,毁坏赐碑。此时吕夫人就算没死,也是戴罪之身,有什么资格进宫?

关于范百禄的话就更似是而非了,他的留言其实并不是指赵煦沉迷于美色,而是指赵煦只相信刘贤妃。前文讲过,赵煦亲政后新旧党争进入白热化,其中废除孟皇后,立刘贤妃就是新旧党争的表现。作为旧党大臣范百禄是支持孟皇后的,对赵煦听从章惇等提出的,废除孟皇后的建议非常不满。当时赵煦就想立刘贤妃为皇后,所以范百禄实际上实在阻止赵煦立新党支持的皇后。这是新旧党争延伸到皇帝后宫的表现,与什么沉迷美色无关。历史上说赵煦沉迷于刘贤妃,不过是为阻止刘贤妃当皇后找理由而已。

因此上面关于赵煦死于纵欲的说法都是不可信的,都是后世为了某种政治需要,或者是吸引人眼球编出来的。排除了三个原因,只有官方史料中认定的风寒感冒而死。于是很多人不相信了,风寒感冒为什么会死人?实际上风寒感冒一直是对于人的死亡影响最大的一类疾病,因为它附带着各种传染病。从官方史料分析,赵煦有先天的心脏病和肺病,身体一直不太好。尤其是肺病,严重时会出现咳血的现象,后世分析认为是肺结核。在抗生素出现之前,肺结核是很难治愈的,需要经过长期静养治病,而不能过于劳累。

在具有肺结核病在身的情况下,又遭到了多次沉重打击,赵煦没有好好养病,导致病情恶化是很可能的。由于边境战争非常紧张,赵煦需要加班加点的决策,而宋朝军事又是将从中御的制度,事事都需要皇帝批复。这样的情况下赵煦积劳成疾,而冬天正好是这种病最难痊愈的时候,最终医治无效死亡。从各方面的原因看,这种说法都是能够自圆其说的,至少比前几种有着明显漏洞的说法靠谱。由于皇帝之死对于国家影响极大,所以朝廷选择秘而不宣是正常操作。在加上赵煦去世后引发皇位争夺危机,这就让更多的真相难以面世了。

综上所述,赵煦之死最大的可能是如官方史料所说风寒感冒引发的疾病所致,而非其他的乱七八糟的说法。由于当时处于新旧党争的关键时期,所以各种围绕党争利益的说法甚嚣尘上,就出现了各种历史谣言。再加上后世某些学者学术不端,为了吸引眼球和钻营利益,对于这些无稽之谈不但不进行分辨批驳,反而各种牵强附会,才有了各种离奇古怪的说法。总的来看,阅读史书还是要走正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去学习研究,而非为了利益以讹传讹。这种拿史书当利益工具的做法,是对历史文化的最大亵渎。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