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这个古村寨,坐落在悬崖之上,生活着一支神秘的古老民族

黔之行 2024-03-15 09:32:02

水寨,是水族聚居的村寨。水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拥有自己的象形文字——水书,拥有自己的历法——水历。还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民俗文化,独有的民族技艺,例如马尾绣,已经在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也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例如敬霞节、卯节、端节等。

水族基本生活在贵州的黔南一带,尤其是三都县最为集中,三都县也成为了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现在,贵州的苗寨、侗寨、布依寨都已经非常有了名气,但水族村寨却显得默默无闻了。贵州三都、荔波、都匀一带保留的大量的原生态的水族村寨,例如榔木水寨、八蒙水寨、咕噜水寨等,但最值得推荐的还是怎雷水寨。

怎雷水寨位于黔南州三都县都江镇,距离县城41公里,距离都江镇街上6公里。怎雷村由上、中、下及排场四个自然村寨组成,总体位于山坳缓坡之处,背靠青山,前临深涧。“怎雷”是水族语言音译过来的词汇,意思是岩脚下的寨子,看怎雷水寨一带的地形状况,的确如此。

怎雷水寨最美的就是梯田了。这里的梯田层层叠叠,从山脚累级而上,曲线优美。梯田最美的时候是早晨,谷底的云雾慢慢升起,弥漫在梯田、村庄之间,整个画面如同仙境。走田埂上,会经常看见田间劳作的水族老人,他们还穿着水族的传统服饰,他们依然用传统的生活方式生活着。

村寨的吊脚楼分布在梯田的上下两边,并随着梯田的起伏而变化。村居布局十分巧妙,形成了“入村不见山、进山不见寨”的景象。村寨中的居民三分之二为水族,三分之一为苗族。两族长期和平相处,相互通婚,基本融为一体。

村寨的建筑全部为木质建筑,保存十分完好。村寨的中央有一处跳月坪。每当节日到来的时候,居民们就会在这里举办节日,载歌载舞,十分热闹。村中还有一口古井,井水清甜,经常有妇女在此洗菜浣衣。

村寨的居民自述先祖来自于江西,后来迁徙到独山,最后才定居到此地。村寨已经传了18代,有300年的历史,是名副其实的古寨。学者根据其建筑的风格、样式、工艺和朽腐程度等推断,怎雷村的建筑最早修建于清朝中期。村中还有清代的古墓数十座,其中汉文字墓碑的十多座,水族文字碑的墓1座。

这个村寨之所以能够长期保持原生态,主要就是因为交通不便。目前三都县的客运车只能到达都江镇,从都江镇到村寨就只能在路上另外找车了。交通不便,游客自然也就稀少。直到现在,村庄才开了一家民宿,这也是政策支持建设的。村中没有店铺,村民自给自足。

既然游客去怎雷村必经都江镇,那也可以到都江镇顺便看看这里的古代遗址。都江也算是一个有点历史底蕴的地方,这里唐代应州府,后来降为羁縻州,逐渐演变为土司衙门。清朝时期,改土归流,设置了都江厅,是雍正时期贵州的“新疆六厅”之一。

都江厅衙门

此后都江就逐渐形成了一座古城。雍正九年,鉴于这里“苗初归附,土城易圮,难以震慑”,都江厅就修建了长2公里的城墙,有四个城门,并设有八个炮台。随着改土归流的进行,都江逐渐成为了都柳江上游的一个商业中心,“商旅出于途,汉苗杂于市”。城中也建设了通判署、文昌阁、关帝庙、万寿宫、炎帝宫、孔子庙、观音庙、湖南会馆、江西会馆、接招馆、接宗馆、水师营等建筑。

都江古城墙遗址

1914年,全国进行行政区划调整看,都江厅降级为了都江县。1941年,杜江县和三合县合并,合称“三都县”。可见,都江就是三都的前身,但我总觉得都江这个名字更有历史底蕴。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古建筑大多没有保留下来,但古城墙、都江厅遗址依然保留至今。

都江古镇老房子

在都江的附近还有神秘的万人坟遗址。1855年,这里爆发了苗民大起义,导致都江的清军被全歼。此后清军反扑,双方反复厮杀,死人无数。1871年,清军平定起义,新上任的都江通判文芳藩等人将这些尸骨合葬于南门城外,树碑曰“城乡义家之坟墓”,当地称之为“万人坟”。现在万人坟已经成为了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万人坟

都江镇的古城遗址和古寨反映了两大势力的较量。怎雷古寨反映了水族、苗族居民原本的生活面貌,在古代就被视为是落后的、野蛮的,而都江厅代表的是中央势力的到来,反映的是汉化、集权。两者在贵州大地相遇,就是“改土归流”,那必然会影响当地民族的利益,于是爆发冲突。而清末的起义,正好是这场冲突的高峰,万人坟则是见证。

硝烟散尽,这里又再次恢复了平静。都江厅逐渐被抛弃,而水寨也逐渐在城市化的浪潮中走向萧条。人们缅怀历史,留下的可能永远是神伤。

欢迎大家关注“黔方胜境”,小编致力于宣传贵州风景、文化和历史,尤其是重视对小众景点、免费景点的介绍,帮助驴友避开拥挤的人潮,探索大自然的秘境。如果需要制作旅游攻略、路线,定制旅游出行也可以咨询小编。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