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王朱有灮:家族低调,王府系已发掘的保存最好的明郡王府遗址

钱越说过去 2024-09-12 17:28:49

“走蛟啦!走蛟啦!”崇祯十五年(1642年)九月十五日凌晨,伴随着百姓的惊呼,汹涌的黄河水冲毁城门,灌进城中,自北门进由南门出,一时间咆哮如雷鸣。开封,这座千年古城再次沦为泽国,整座城池皆没于水中,只剩下周王府和相国寺的寺顶及钟楼鼓楼等少数几处还露出水面,“及至夜半,水深数丈,浮尸如鱼”百姓十不存一。

永宁王府前厅房正脊鸱吻(文博中国)

彼时的开封城,正处于李自成农民军第三次围城期间,已被困近半年之久,城中弹尽粮绝,仅靠信念勉力支撑。这场滔天大水变成了压倒开封军民的最后一根稻草。此后因黄河裹挟的泥沙掩埋,又时值明清鼎革长期动乱,开封城这座中原地区文化、政治中心,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雄城没能在第一时间得到重建,近二十年间沦为狐鼠的乐园,直到康熙元年(1662年)才重修开封城。至于明代开封城,直接被重建的清代开封城压在了底下,直到几百年后,通过考古才揭开了其神秘面纱的一角。

发现永宁王府

“开封城,城摞城。”开封这座拥有数千年建城史的古都紧邻黄河,受历代黄河泛滥影响,新成立不同朝代古城叠压在一起的城摞城奇观。据考古研究发现,当今开封城下叠压着6座城池。考古,成为开封城建过程中的家常便饭。

2017年7月,开封市城隍庙街一带在建设过程中,发现了一座大殿,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即介入配合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大殿被叠压在厚约2.5米的淤土层下,距今地表深约5米,属于明代遗存。随着清理工作深入,发现整座大殿恢宏庞大,又有绿琉璃瓦等建筑构件及青花瓷、青铜酒壶文物等相继面世,等级明显不低,当为寺庙宫观或王府类建筑遗存。

其所在区域曾先后建有大道宫、清代按察司署(当地称西司),民国时期及新中国成立以后曾改建为河南省第一监狱,又紧邻“城隍庙街”这个相当有历史含义的地名,故考古所一度怀疑为大道宫或城隍庙遗址。

永宁王府遗址考古现场(探索发现)

可随着考古深入,这一论证很快被否定。根据勘探,整个遗址东临城隍庙街,南邻西司门街,西邻西司桥景观水系,北邻成功街,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通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15米,边缘有宽约1.6米的夯土包砖墙围绕,占地面积约34亩。

内部的建筑为中轴线对称分布的三进院落,包括东、中、西三处院落,中院为主院,东院及西院为跨院。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南北长约122米、东西宽约42米。分布在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为大门、照壁、仪门、前厅房、后厅房。后厅房以北是一个长约70米的花园,花园内有假山、池塘,再向北为北院门。整个建筑遗存保存较为完整,中轴线上的建筑群布局明晰,每栋主体建筑之间沿中轴线有踏道或甬道相连,前厅房与后厅房均有附属的东西厢房。

结合整个建筑形制,这明显是一处明代郡王府。

考古工作一直持续到2018年8月,完成发掘面积4000平方米,出土陶、瓷、石、玉、金、银、铜、锡、琉璃、木、骨、角、贝等各类遗物1600余件(套),主要为生活用品、建筑构件、供器等,为研究明代文物特征提供了难得的标本材料。

南大门台阶前出土的一块木匾额,向世人揭示了这座王府的真身。该匾额长2.85米、宽1.02米、厚0.03米,字迹清晰可见,正中书有“昭代贤宗”四个楷书匾文,上款题“赐进士第知阳武县事甄淑为”一行十二字,下款题“永宁王府掌理府事肃湷立,万历壬子岁仲冬吉旦”两行二十字。

“昭代贤宗”匾额

“万历壬子岁”为万历四十年(1612年)。早在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朝廷正式开放宗室之中最底层的奉国中尉入仕之禁,准许他们入学应举。此后出自周藩永宁王府的宗室朱甄淑,在万历年间的科举中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最终高中进士,“一日开尽长安花”,出任河南阳武县(1951年与原武县合并为原阳县)知县,在任期间应当官声极佳,故获得朝廷御赐匾额嘉奖。

顺便提一句,周藩的字辈为“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润,昭恪广登庸”,“甄”不在其间,故“甄淑”当为其字,而非其名。

关于明末宗室进士,此前写《周敬王朱在铤》篇时,阿越特地查过资料,据统计数十年间,宗室之中只出了13名进士。其中周藩有2人,分别为朱在铆和朱朝堯,可二人皆为崇祯十三年庚辰科三甲进士,显然不可能是朱甄淑。可遍览万历朝各科进士名录,没能找到与朱甄淑相对应之人,有知情者望不吝赐教。

此外考古队还在遗址的不同地点发掘出被掩埋于淤积层下的人骨遗骸13具,在遗址南部王府大门台基之上就集中发现有6具。这些遗骸姿态各异,呈现着一派非正常死亡的特征,真实反映了当时洪水来临之时人们面对死亡的绝望状态。

贤良的永宁王家族

永宁王家族出自周定王朱橚(音sù或qiū),始封君为其庶六子朱有灮(音guāng),生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八月初九,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三十九孙,生母陈氏。

与几名兄长一样,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在二哥汝南王朱有爋(音xūn或xùn)的举报下,随被被废为庶人的老爹流放云南,在那里渡过了四年囚徒生涯。直到建文四年(1402年),四伯通过靖难之役以少胜多击败建文帝朱允炆,朱有灮等人才的脱樊笼,重返南京。

当年八月初八,明成祖首次大封宗室,对象为此前梦圆被废的周、齐二府诸侄,其中朱有灮被册封为永宁王。

大宋御河景区

许是排行老六的真有当老六的潜质,朱有灮的六叔楚王朱桢如此,他同样如此。朱桢手段了得,比如同样是大兴土木,秦王朱樉、齐王朱榑(fú或fù或bó)等换来的是老爹的臭骂,而楚王营建楚望台却获得了赞赏不说,还被世人夸赞有孝心。

朱有灮的五个兄长,或多或少的都陷入了政治纷争之中。三哥顺阳王朱有烜被迫别称汝宁府,成为了四伯打压周藩的牺牲品。二哥汝南王朱有爋为了夺嫡与父兄闹翻,将周王府搅的天翻地覆。父王死后,他联合老五食人恶魔新安王朱有熺(音xī),构陷老四祥符王朱有爝,剑指大哥周王朱有燉。

相比于几个兄长,朱有灮非常内敛,安安分分的当自己的永宁郡王,不闹事不惹事,对四伯恭敬有加。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五年(1407年)、永乐九年(1411年)、永乐十五年(1417年)四次赴京朝觐。

永乐九年三月,凤阳卫千户高安之妹被册封为永宁王妃。

宣德以后随着朝觐制度名存实亡,朱有灮愈发低调,除子女赐名封爵而外几乎找不到他的身影。直到景泰七年(1456年)十一月,因84岁高龄的生母陈氏饮食问题,才上疏朝廷,求情将自己岁禄中的部分本色由粟米改为粳米。一项贤良的永宁王难得开口,且是为尽孝,明代宗自然不会扫兴,当即下令改拨粳米二百石。

“丙戌,周府永宁王有灮奏:‘臣生母陈氏今已八十四,岁乏粳米供俸。乞将臣岁禄粟米一千石内,量与改拨粳米。’命户部改拨粳米二百石。”(《明英宗实录·废帝邸戾王附录》)

成化二年(1466年)三月初三,永宁王朱有灮薨逝,在位65年,享年74岁,朝廷赐谥曰靖僖。在那个年代,能活到这个岁数也算是喜丧。

朱有灮对后代的教育非常成功,历代永宁王皆继承了他低调的作风,没闹出什么大的动静来,即便是在相对贤良的周藩之中,永宁王一系也以贤闻名。

靖僖王朱有灮子嗣为数不少,至少有八子三女,可王妃高氏去世于宣德六年(1431年),没有留下子嗣,此后再未续娶,故诸子皆为庶出,王爵由庶长子朱子场(实为次子,长子早夭)承袭。

明代开封王府分布图,红圈内为永宁王府

成化三年(1467年)九月,45岁的朱子场被册封为永宁王,平民李庆之女李氏同时被册立为永宁王妃。成化十二年(1476年)四月二十六日,永宁王朱子场薨逝,在位11年,享年55岁,朝廷赐谥曰安惠。

成化十四年(1478年)四月,安惠王庶长子镇国将军朱同䥺被册立为第三代永宁王,薨逝于弘治九年(1496年)正月,在位19年,享年50岁,朝廷赐谥曰庄和。

弘治十三年(1497年)十月,庄和王嫡长子朱安法为永宁王,这是第一位嫡出永宁王。嘉靖元年(1522年),朱安法薨逝,在位26年,享年53岁,朝廷赐谥曰荣穆。

嘉靖二年(1523年),荣穆王庶长子朱睦橪(音rǎn或yān)由镇国将军进封永宁王,次年薨逝,在位一年有余,终年39岁,朝廷赐谥曰恭定。《明实录》提及嘉靖三年十月册立永宁王夫人戴氏为永宁王妃,故其去世时间当在当年年底。

从恭定王开始,连续几代永宁王英年早逝。

嘉靖五年(1526年)十月,恭定王庶三子镇国将军朱勤烛被册封为永宁王,夫人廖氏为永宁王妃。嘉靖十六年(1537年),第六代永宁王朱勤烛薨逝,在位12年,朝廷赐谥曰端顺。《弇山堂别集》称其终年29岁,存疑。

嘉靖二十年(1541年),端顺王庶二子朱朝堛(音bì)正式承袭永宁王(传制时间为上年十二月),在位二十余年,终年41岁,朝廷赐谥曰惠庄。

《明史·诸王表》称惠庄王薨逝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但《明实录》明确记载他直到隆庆二年(1568年)八月才得赐谥,两者相去太过久远,结合下一代永宁王的受封时间,阿越认为他当去世于隆庆二年前后。另《明史·诸王表》载朱朝堛的谥号为敏懿,显然也属于误记。

“辛丑,赐淮府吉安王原繙谥肃简;周府永宁王朝堛谥惠庄;唐府卫辉王硕焕谥温懿;沈府稷山王胤柯谥昭靖。”(《明穆宗实录》)

隆庆五年(1471年)四月,朝廷册封惠庄王嫡长子朱在镗为永宁王,这是永宁王府第二位嫡出郡王,也是最后一代永宁王。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永宁王朱在镗薨逝。因无嗣,传承197年的永宁郡王就此除国,改由本支宗室奉祀、理宗,在“昭代贤宗”匾额上留款的朱肃湷便是其中之一。

州桥遗址

正所谓树有百态,人有千面。八代永宁王皆为低调的贤王,可随着宗室规模的扩大,及时间的推移,总会有孽障冒出头来,而明中期以后的宗室积欠更是加速了这一过程。自端顺王在位起,便有罪宗一举绞碎王府的百年平静,以各种罪行名列《实录》。

嘉靖十五年(1536年)十一月,永宁王府宗室朱睦柀等三人,因“欧死无辜三人”,被废为庶人。这是永宁王府出现罪宗之始,其后又有镇国将军朱朝埛,镇国中尉朱睦梓、朱勤熺,辅国中尉朱勤爝等因各自罪名,被废为庶人,乃至发配凤阳高墙。

闹得最大的一次,当属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前后,永宁王府宗室、仪宾等三百余人冲击河南布政司衙门。最终上到王府辅导官刘元嗣,下到主要参与者,都受到了不同层度的惩罚。

“(二月)己亥……巡按河南御史赵继本言:‘永宁王府各宗室及群县主君、仪宾三百余人,数窘迫布政司署,请治辅导官罪。’上曰:‘宗室仪宾拥入公署,男女喧哗。刘元嗣系导官,不启王禁止,坐视失职,令冠带闲住。仪宾牛振、罗江,各夺俸半年。’”(《明世宗实录》)

阿越说

永宁王府遗址毁弃年代、原因明确,是为崇祯末年开封洪灾在地层学上的真实反映。轰然坍塌的房屋遗迹、姿态各异的人骨遗骸、飘零散乱的漆木器、四处散落的银锭和铜钱,再现了洪水灌城的悲惨场面,属于国内罕见的灾难性遗址,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

清明上河园

王府建筑群布局明晰可见,建筑等级之高、规模之大,是目前国内已发掘的保存状况最好、遗物最丰富的明代郡王府遗址,也是国内目前发掘的唯一一座按照规制修建的明代早期郡王府,对研究明代郡王府规制发展历程有着重要意义。

遗址内出土的大量器物,为研究明末相关遗物的分期与特征提供了标准器,给梳理明末社会生产力水平、面貌及文化审美、精神信仰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考古实证。

相关文章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