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敌一个美械加强团,为何战果统计时,却只有1500余人?

甲骨堂 2024-11-25 17:32:22

抗战胜利后,我军向东北地区派出了11万部队和2万名干部,其中部队主要是山东军区的主力和新四军第3师,另外还有其他军区派出的多批千人规模的部队。

国民党军也向东北派出了其精锐部队,包括驻印军的新1军、新6军以及美械的第13军、第71军、半美械的第52军以及滇军第60军等部,此后陆续还在增兵。

这些国民党军大都是美械部队,武器装备和火力很强,而且保持了完整的建制,且有丰富的正规战经验;通过铁路、轮船、空运,也节省了大量体力。

而当时东北我军的情况是,较早进入东北新扩编的部队尚需整训和锻炼,新抵达的主力部队由于长距离行军十分疲劳,部分武器还留在了关内,所以火力也不强。

另外抗战时期我军以分散的游击战为主要作战形式,师、旅规模以上的正规战能力还有待恢复和提升;来自不同系统的单位和指挥链条也需整合,东北的根据地建设也未正式展开。

所以在山海关保卫战之后几个月的战斗中,我军多次作战计划均未能很好完成,尤其未能打出好的歼灭战来。

直到1946年2月的秀水河子战斗,东北我军首次取得对美械装备国民党军的一个较大的歼灭战。

在此次战斗中,总计歼灭了国民党军第13军第89师第266团、第265团第1营以及师直属的山炮连、运输连。

在第四野战军战史中统计的战果为,歼敌4个营总计1500余人,其中毙伤500余人、俘虏副团长以下900余人。

大家可能会有疑问了,因为从歼敌番号来看,似乎其满编兵力不应该只有1500人。

国民党军的第13军属于是美械军,按照编制兵力数,其一个团应当有2640余人、一个营应当有650余人、一个师属山炮连应当有200余人;输送连的情况比较特殊,我们下面再谈。

如果不计输送连的话,则1个团+1个步兵营+1个山炮连,应当有大约3500人。

那么为何在秀水河子战斗时,第13军的这个加强团再加上1个输送连被歼灭后,东北我军统计的战果却只有1500余人呢?

首先,国民党军即便是美械部队都存在逃兵缺额情况,以同为美械军的第73军为例,其编制跟第13军一样,但到山东后一个师就只有七八千人了,甚至该师的空额都能凑出一个旅来。

第13军各部的情况未必有第73军那么严重,但空额肯定是存在的。

而且自第13军登陆以来,与我军作战已有数月,各部肯定是有战损的,这也会使得其一线部队的兵力数有所下降。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将驻地的敌军包围后歼灭,跟歼灭出战的敌军情况还不一样。

因为敌军如果是在驻地的话,其机关人员和辅助兵员往往也都在,这些兵力如果按照人数来算的话,其实是很大一坨。

不过如果是出去作战的话,往往带的就是战兵为主,机关和辅助兵力都未必带全了;而且在驻地肯定也要留守一部分战兵,组成留守部队。

另外出战部队还要根据所部的武器和弹药状况,选择出战的力量。

当然,在东北战场还有个特殊情况就是非战斗减员,主要是冻伤。

第13军虽然在全面抗战初期有过北方作战的经历,但后来调往南方后补充的兵员就多是南方兵了,偏偏东北当时的气温很低,南方兵员没有防寒经验的话,冻伤减员往往很惊人。

这些减员未必是永久性的,但肯定会对出战兵力造成一定影响。

所以单纯从编制上看,第13军的这个美械加强团可能有3500人,但在上述因素的叠加下,到秀水河子战斗时的出战兵力估计就不到2000人了。

另外战史资料中提到还有一个输送连,实际上这个输送连不是人力也不是兽力,而是汽车连,具体数据有22辆、32辆之说,但肯定是一个汽车连的级别。

所以这个连未必有多少人,但因为有汽车的缘故,被歼灭的加强团具备一定的摩托化行军能力;而且因为有汽车的话,山炮连就没必要出动太多人力了。

估计被歼灭的第266团12个步兵连、机炮连+第265团第1营的4个步兵连、机炮连,平均每个连实际出动约90人,合计约1440人;另外团、营机关和直属队(大部没有出动)、加强的分队,估计有200到300人,实际的出战兵力大约是1700人左右。

因为涵盖了主要的作战部队,而且除了少部分战场逃散人员外,大部分都被毙伤俘虏了,所以可称之为是歼灭战。

而且因为该部还是美械单位,所以将其歼灭的含金量显然是更高的。

2 阅读: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