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为夸赞杨贵妃,写下一首28字肉麻情诗,开篇两句几乎人人会背

墨色染流年如梦初醒 2024-11-26 16:03:23

李白是唐朝潇洒不羁的诗仙,而杨贵妃是倾国倾城的妃子,两人在皇宫中相遇了。

这一次相遇,他提笔连写三篇名作,将其比作“仙女”下凡。

被世人传为“不畏权贵”的李白,为何甘愿为贵妃写诗?

仕途坎坷

虽然古代有无数“不畏权贵”的清流名士,但在那个皇权统治的时代,想证明自身价值的唯一途径就是入朝为官。

而且在古代,只要接受教育,必然是儒家那一套,没有谁能逃出“家国天下”的思维方式。

历史上,凡是自称“不愿为仕”的人,大都是仕途不顺,或者被贬黜之臣,在潦倒之后,郁郁不得志,才逐渐开始贬斥权贵的。

即便潇洒如李白,清贫如杜甫,也逃不出这样的命运。

作为少年天才,李白两三岁的时候就展露出异于常人的聪慧,等到十二三岁的时候,就名震巴蜀了。

别忘了,李白父母曾经遭到过流放,后来逃回巴蜀,谋生手段是从商。

不像其他文人,出生在官宦之家,自然受到的“吹捧”居多,所谓的“少年天才”,其中水分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但李白“少年天才”却是实打实的,在没有身世背景的情况下,十五岁写的文章就受到当时名家学者的赞赏。

现在写文章的文人,想要证明自己就去找出版社,能否出版,是否受读者认可,这是评价一个文人的标准。

但在古代,因为纸张的短缺,再加上大部分百姓目不识丁,想要证明自己的才学,只能参加科举。

这就是无数文人为科举考试而废寝忘食的原因。

李白也想参加科举证明自己,但父母是私自逃回川蜀的,户籍不明确,而且家中还从商。

士农工商,古代的商人社会地位很低,很难参加科举考试。

不能参加科举考试,这是他人生中最大的一个遗憾。

不过在唐玄宗时期,因为科举考试被名门望族所把控,即便李白参加了科举考试,没身份背景也很难中举。

就像杜甫一样,并非没有才学,只因为父亲是一个五品闲职,前面乡试府试都很顺利,结果一到会试就落榜。

甚至有一年会试,杜甫考完后信心满满,觉得至少能上榜。

结果当朝宰相直接宣布:天下贤士早就被我招入朝堂为皇帝效命了,怎么可能有所遗漏呢?

于是那一年所有参加考试的学子,无论学识高低,统一不录用。

在这样的环境下,李白又该如何证明自己呢?

游历四方

虽然科举考试被权贵垄断了,但这些权臣也害怕下面的学子闹事,于是想出了另一种办法。

让这些学子写诗作赋,然后递交给当朝权贵们,如果受到赏识,就推荐他们入朝为官。

这些权贵还为这种自荐行为取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名字——干谒。

科举无望的学子只好游历四方,不停地写诗作赋,然后向公卿权贵递交自己的“干谒”。

如果不受当地官员的欣赏,只能换个城市,继续参加“文人宴会”,继续写诗吹捧权贵。

这导致了两种情况的出现:一种是年轻学子游历之风出现;另一种是吹捧权贵之风盛行。

李白在父母去世后,带着自己那笔遗产离开了巴蜀之地,开始游历山川。

在此期间,因为他为人仗义,才华横溢,结识了许多好友,其中就有好友孟浩然。

孟浩然家里也非常有钱,还是个书香世家,比李白年长十几岁。

两人一见如故,并称为忘年之交。

孟浩然听闻了李白的身世,便劝他趁着年轻,而且这么有才华,应该尝试入仕为官。

而且父母留下的钱财早晚会花光,不如买座宅院,尽早结婚生子。

李白在他的安排下,与前朝宰相的孙女相识,并且在安陆结婚了。

结婚后,李白和妻子许氏过了一段如胶似漆的日子,并且在妻子的安排下,他前往长安城中寻求“仕途”。

数日后,他拿着许家写给当朝宰相的推荐信,赶到了长安城。

他本以为有了岳父的推荐,就能顺利见到宰相,从此平步青云。

但因为“干谒”之风盛行,想见宰相张说的人能从长安城排到洛阳,自然也没时间见他。

李白好歹也是前朝宰相的孙女婿,不好直接拒绝,于是宰相就让自己儿子张洎接待他。

张洎作为驸马,平时来找他的人也不在少数,于是他让李白去终南山的别院等着。

终南山的这座别院可不简单,曾经玉真公主在这里住过。

当时很多大臣受到重用,都是玉真公主推荐上去的。

于是,无数文人如同现在的追星族一样,住进了终南山别院里,等待着玉真公主的再次到来。

可玉真公主怎么可能再回去,这座别院也就此荒废。

求仕无门的李白,又该何去何从?

得见贵妃

李白在终南山别院住了很久,每日无聊之时,便下山前往长安城中,与市井之徒饮酒作乐。

这段时期,是他过的最浑浑噩噩的一段时期。

加上父母留下的遗产已经花光了,他一度陷入身无分文的地步。

好在妻子许氏担忧李白,经常从娘家借钱寄到长安城中,供他日常花销。

在堕落了一段时间后,他自知这样不是长久之计,于是李白离开了长安,回到安陆购买了一处田地,每日耕种养家。

就这样过了几年安稳日子,在一次偶然中,李白向唐玄宗献上了一篇诗赋,并且得到了赏识。

他觉得时机到了,于是再次来到长安城,通过多方引荐,终于见到了玉真公主,并进入了翰林。

翰林本来是皇帝的“智囊团”,用来问政讨策的,但到了唐玄宗时期,却成为皇帝取乐工具。

只要皇帝举行宴会,或者游山玩水,便命令这些翰林学士为之写诗作对,赞扬其功绩。

身为翰林待诏的李白,他并没有气馁,并觉得只要得到玄宗的赏识,肯定有施展拳脚的机会。

这一天,皇宫里的牡丹开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两人夜游花园,兴致所至,于是便让宫廷乐师奏乐。

但唐玄宗觉得这些旧词实在枯燥,于是想到了刚刚招入翰林的李白,便派人拿了三张帖子,让他进宫重新填词。

当时李白宿醉未醒,在接到圣旨后,醉意微醺地赶到皇宫。

来到皇宫后,他并没有第一时间见到杨贵妃,而是被安排在一间侧室中,太监送上笔墨纸砚,要求按“清平调”的曲子填词。

李白知道,展现自己才华的时候来了。

可是没有见到贵妃,他怎么写?

他本想见贵妃一眼,但是在古代,君臣有别,更别说臣子与后宫妃子了,那是看一眼都犯法的事情。

他只好按照梦中仙女的模样,提笔写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这首诗很快被送到唐玄宗和杨贵妃手中,两人一看,十分满意,并要求乐师演奏出来。

而写完诗的李白正昏昏欲睡,太监要求他赶紧写下一首,于是他又将杨贵妃比作牡丹和赵飞燕。

虽然贵妃依旧喜欢,但她并不像赵飞燕那样柔弱,便让其李白来御花园当面写词。

李白听闻可以见到杨贵妃,立马打起精神,在御花园一睹真容,随后写下了“名花倾国两相欢”的千古名句。

从此之后,李白深得玄宗和贵妃的赏识,经常被召入宫,为其写诗作曲。

但李白的志向是家国天下,而并非担任皇帝的“御用诗人”。

再加上玄宗不思朝政,奸臣当道,这让李白一度心灰意冷,终日饮酒作乐,时常拒绝皇帝召唤。

而玄宗见其性情桀骜,于是便给他一笔钱财,逐出翰林院。

从此之后,李白对朝堂之事再无兴趣,而是喜欢上了游山玩水,结交好友。

这样的日子没持续多久,安史之乱后,他看透了人间疾苦,于是开始求仙问道。

漂泊多年的李白,最终老病缠身,死在江舟之上,了却一生。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