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康凯又因为扮演的配角上了热搜,许多网友纷纷感叹道:“还是原来的配方。”
康凯,无论以前还是近期,都颇受大众关注。翻拍剧里,几乎都能看到他的表演。然而有趣的是,他的角色观众并不认同,被人嫌弃。
但是换个角色,他的表演又让人相见恨晚矛盾的是,观众认为他应该更贴近角色的形象,可康凯却塑造的不像。
这一切都得从《新三国》这部电视剧说起。
那场徐州打吕布表弟曹豹的戏份,将康凯饰演张飞的问题全部暴露了出来。根据原著的描述,张飞这时应该是怒火中烧,怒不可遏,要大打出手。
可康凯的表演效果如何呢?那表情说是愤怒,但看着倒像是偷着乐,愣是把一个“暴怒揍人”的场景演成了“小人得志”的感觉。
网友们直接犀利指出:"这哪是张飞啊,这是在演皇上家的小厨子吧?" "这笑眯眯的莽夫,画风简直太不对劲儿了。"
实话实说,康凯的身材确实很符合一个莽夫的角色定位,他总是能够表现出一种正大光明的气势。但是,他的这张脸呢,有点胖乎乎的,还露出两个可爱的小酒窝,看起来跟“威震四方”的张飞完全不一样。
更要命的是,他在扮演李逵这个角色时,仍然存在这个问题。李逵这种代表"铁牛"的角色,台词应该是那种声如洪钟,气势惊人的。
然而康凯的台词却像是在赶场似的,急匆匆地往外蹦,完全没有气势。
网友们都说:“他表演的角色像李逵,但李逵本尊就不像了。”这句话虽然有点绕,但说得很有道理。
你看他在剧中眉皱的样子,与其说是要发火,倒不如说是在闹脾气。
康凯每次演猛汉角色,都被观众追着吐槽。有趣的是,他反而更喜欢接这种角色,执着得让人心疼。
康凯的吐槽不无道理,但若说是全是他的问题,那就有失偏颇了。
本文讲述了一个贫苦孩子的英雄梦:从收音机到武馆,历尽艰辛最终实现梦想,为梦想努力奋斗的感人故事。
康凯为何执着于扮演英雄,这得从他的童年说起。
1972年,康凯出生在一户普通家庭。那时,家境贫困,购买不起电视机。家庭唯一能带来欢笑的无疑是一台陈旧的收音机。
小康凯最喜欢听的,便是收音机里播放的评书。
每时每刻,四大名著、《说岳全传》的故事都在小康凯耳边萦绕。其中的英雄形象深深地植根在他的内心,燃烧起他内心的英雄梦想。
他真的无法想象,有一天他将有机会出演这些他曾经梦寐以求的角色。
时代的风向在悄然变化。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在全国范围内广受欢迎,香港武打片也备受推崇。这股热潮推动了全国范围内的学武热潮。
小康凯抓住了这股风,恳请父亲送他去学武术。
说也奇怪,这孩子特别有天赋,每天一早天不亮就起来练功,练完后匆忙地赶去上学。尽管每天都在家和学校之间奔波,日复一日,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很快就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了当地数一数二的"武林高手"。
中学毕业后,康凯和朋友雄心勃勃地开了家武馆。起初,他们的生意很红火,他在当地也颇具名气。可惜时间不长,随着武打片的热度逐渐减退,武术生意也陷入了困境。
眼见武馆生意一天不如一天,康凯正犯愁时,机会来了——有剧组找上门,想请他当武术指导。
迫于生计,康凯接受了这份工作。然而,令他没预料到的是,他竟然因此与演艺圈结缘。
原来,这一切都似乎是命运的安排。然而,却没有人预料到,等待他的,竟然是一段更具戏剧性的人生转变。
命运像是喜欢玩弄人的高手。在1995年,康凯终于被北京电影学院录取,看似演员之梦再近一步。然而,生活却狠狠地给他上了一课——那时武打明星的市场已经不甚流行,他的外貌在表演系中显得格外孤立。
康凯不得已选择了导演系,但谁能料到,这一路的转折还远未结束。
2006年,康凯在俄罗斯留学时,一个噩耗突然降临:母亲病重了。当他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放下了手头的学业,买了回程的机票,准备回国。
有时候看似是人生的低谷,却可能是转机。康凯在为母亲奔波的时候得知,高希希导演正在筹备《新三国演义》。
看着眼前一幕,儿时听评书时的英雄梦突然让我热血沸腾。
为了这次机会,康凯拼尽全力。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成功让自己的体重突破了200多斤。他的决心和韧劲深深打动了导演,最终他如愿成为了张飞这个角色的扮演者。
"终于能演英雄了!"然而,等待康凯的并不是掌声,而是一片质疑声,康凯大概做梦也想不到这突如其来的变化。
尽管拍摄过程非常辛苦,但他坚忍地挺过来了。然而,《新三国》播出后,该剧却遭遇观众的无情吐槽。
康凯面对各种质疑,有人说他演技浮夸,有人说他表情做作,还有人说他不像张飞,但他还是坚持不懈地接演各种"莽夫"角色。
直到最近,他终于看清了现实,逐渐退出了观众的视线。
谈到演技这个话题,就不得不聊聊康凯所面临的一个尴尬困境。
他真的不适合演张飞李逵这样的角色吗?论身材,他确实是合格的,但是脸型问题吗就——他的脸部比较饱满,一笑起来还带着两个小酒窝,这种形象咋看起来就像是个和蔼的大叔,和“威震四方”的感觉实在无法对应。
就好比你去街边买了关公面具,却得到了笑嘻嘻的财神爷,这感觉很违和。
再谈一下他的表情管理。原著中的张飞,在军营里可是说一不二的,士兵看到他都得发抖。但康凯演的张飞一皱眉,并不像是在发火,反倒更像是在撒娇。
这种违和感普遍存在于观众老爷们心底。
不仅需要有很好的台词功底,还得够"能震天响"。例如在《水浒传》中,李逵需要"黑旋风"的说话气势。但康凯的台词就像是在赶场子,一股脑儿地往外蹦,就差把"我赶时间"四个字写在脸上了。
从武术指导转行演员的转型并不太顺利。在武馆教拳脚功夫时,我游刃有余。但在屏幕前,仅仅是一身好武艺并不足以胜任。
更要命的是,他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因为身材魁梧,导演们总爱找他演莽夫角色。可偏偏每次演完,观众都说不像。
这就好比一个演员,无论饰演何种角色,都难免带着自己的个人标签,想要摆脱都异常困难。
网友们对于他的评价格外有趣,他们说他:"演谁都像李逵,但演李逵却不像了。"这句话虽然说法有点绕,但是却精准的切中了问题关键。
康凯最终的成功显然是建立在他的勤奋付出之上的。
但是,演戏这种事情,光靠努力却往往做不好,尤其是一个人要去扮演外表和本性截然相反的角色。比如,你让一个看上去非常善良的人去扮演霸道总裁,即使他的动作和台词都模仿得非常像,那种违和感仍然是无法隐藏的。
但是将所有问题都归结到康凯身上好像又不太公平。
在多方博弈的背景下,角色的塑造需要考虑多个方面。
听到这个消息,好多人的反应就像"皇帝不急太监急"一样,人家编剧都还没把原著读透呢。观众们在这儿扯康凯的演技像不像,这就有点儿搞笑了。
仔细一想,原来编剧并没有掌握原著,怎么可能描绘出一个立体的张飞?结果显而易见,张飞的形象被简化为了一个头脑简单的“莽夫”形象。
这些精彩剧情有些有勇有谋,但抱歉,为了节省您的时间,我都省略了。
放在一起说,这就是个悖论:康凯选择进军影坛,就是因为他能扮演"莽夫"这种单一的角色。然而,这种角色的设定却限制了他的表演空间。
给厨师一把钝刀,再抱怨他切菜不利索,这事儿说到底也怪不得厨师啊。
现在康凯逐渐淡出了观众的视野,或许他已经想明白了,与其困在“莽夫专业户”的标签中,不如选择暂时的沉淀。
这些经典作品的改编真需要我们好好反思一下。
话说回来,其实无论是张飞还是李逵,都不应该被简单的定义为"莽夫"。他们也应该拥有血肉之躯,有复杂的情绪和人性。将这些丰富饱满的角色简单看作"莽夫",归根结底是对经典的不负责任。
因此,康凯的演技争议不仅仅是他个人的问题,其实是影视创作环境的一个缩影。这也警示我们:改编经典,我们首先应该学会尊重经典。
这货成功的把樊哙,张飞,李逵,牛皋演成了四个傻子,找他演戏的导演也都是傻帽,明明网友对他吐槽最多,还找他来演莽夫,问题是他把所有的莽夫都塑造成傻子[捂脸哭]
李逵不像李逵。张飞不像张飞
没半点演技,只会瞪眼睛,大吼大叫[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