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死后遗产如何处理?贾母一句绝情话表明,被她据为己有!

小涵有红楼 2024-09-02 13:29:04

【阅读提示】全文约2600字,阅读约15分钟

林黛玉最终抱憾而死,她死之后,处理她的后事是摆在贾府面前的一件重要的大事。

林黛玉送回林家的祖坟,落叶归根即可。

林家的祖坟在哪里?从书里透露的信息看,应该在苏州。

《红楼梦》第十四回记载,秦可卿死后,王熙凤协调宁国府期间,有一天有人回:“苏州去的人昭儿来了。”凤姐急命唤进来。昭儿打千儿请安。凤姐便问:“回来做什么的?”昭儿道:“二爷打发回来的。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日巳时没的。二爷带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爷灵到苏州,大约赶年底就回来。二爷打发小的来报个信请安,讨老太太示下,还瞧瞧奶奶家里好,叫把大毛服带几件去。”

从两人对话中可知,林如海死后被送到苏州安葬。据此推测,林家的祖坟在苏州。

《红楼梦》通行本第116回,也有过类似的记载。

贾政对贾琏说:“还有你林妹妹的(灵柩),那是老太太的遗言说跟着老太太一块儿回去的。” 《红楼梦》通行本第120回记载:

贾政扶贾母灵柩,贾蓉送了秦氏、凤姐、鸳鸯的棺木到了金陵,先安了葬。贾蓉自送黛玉的灵也去安葬。

由此可知,林黛玉最后葬在苏州。

1

林黛玉最终埋葬在苏州,在此之前,她的灵柩应该如同贾府人一样,先停放在铁槛寺安放。

贾家处理秦可卿和贾敬的后事都是如此安排:先在铁槛寺超度亡魂,然后选择适合时机入土为安。

林黛玉的肉身可以安放处理,那么她的遗产归谁所有了呢?

若按常理,林黛玉若是回祖坟安置,她的财产也应该归林家所有。

但是生活现实不是常理,在利益面前,常理往往都是摆设,可以在人的面前被随意摆弄。

林黛玉的遗产,最终并没有归林家人所有。而是被贾母尽收囊中。

为何这样推测?因为贾母曾经暗示过她对林黛玉以及所有财物的拥有权。

《红楼梦》第57回记载,紫鹃替林黛玉试探贾宝玉,引他犯了痴狂之症。贾母等人看望贾宝玉时,情急之下,贾母透露过一个重要信息。原文如下:

宝玉听了一个“林”字,便满床闹起来说:“了不得了,林家的人接他们来了,快打出去罢!”贾母听了,也忙说:“打出去罢。”又忙安慰说:“那不是林家的人。林家的人都死绝了,没人来接他的,你只放心罢。”宝玉哭道:“凭他是谁,除了林妹妹,都不许姓林的!”贾母道:“没姓林的来,凡姓林的我都打走了。”

贾母当众所说“林家的人都死绝了”,其实是一语双关。表面上是说林如海一家已经没有人,实质上是指在贾府的权威之下,林家的旁支血脉也不敢与贾府攀交。

对此,紫鹃曾经有过补充,她在跟贾宝玉私下谈心时透露出实情:

“……那些玩话都是我编的。林家实没了人口,纵有也是极远的。族中也都不在苏州住,各省流寓不定。纵有人来接,老太太必不放去的。”

根据这些记载可知,林家已经没有人或者是没有有能力的人接收林黛玉死后的遗产了。

从贾府所说可知,林黛玉死后的遗忘,她会据为已有。

2

林黛玉死后的遗产都有什么呢?

除了个人物品之外,最有价值的就是藏书。

《红楼梦》第十六回记载,林黛玉跟着贾琏二进荣国府,只带书籍回来。原文如下:

黛玉又带了许多书籍来,忙着打扫卧室,安插器具,又将些纸笔等物分送宝钗、迎春、宝玉等人。

这些藏书价值连城。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林黛玉教香菱学诗时说出名贵藏书:

“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这段话里隐藏的信息很大。证明她拥有大量名贵藏书。

一是王维的《王摩诘全集》,

二是杜甫诗集,

三是李白诗作,

四是陶渊明,

五是建安七子之一的应玚,

六是“山水诗派”的鼻祖‌谢灵运‌,

七是魏晋时期的文学家‌阮籍,

八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庾信,

九是南北朝至隋朝时期的文学家‌鲍照‌。

九位名人诗作,无论是文化价值还是藏书的自身价值,都十分珍贵。

贾母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她培养的贾元春入宫当了女史,凭借才华封为贤德妃。家里的女孩子都需要读书。诗书一族的文化定位,让她会对林黛玉留下的藏书格外关照。

秦可卿死前托梦,给未读书的王熙凤交办两件事,都是围绕读书展开。

其一,在祖坟周围多买田地,其二,将学堂安置于祖坟周边,有田地收入供应学堂,帮助贾府随时能够东山再起。

由此可知,读书入仕是共识,看书修身是共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贾母一定会将林黛玉留下的藏书据为已有,成为贾府一族的精神财富。

3

贾母的做法其实没有错。或者这也是林黛玉死后的遗嘱或期望。

明朝兵部右待郎范钦范钦告老还乡后,不惜耗尽家财创建闻名天下的“天一阁”。

如今是浙江宁波的天一阁,历来为江南四大藏书楼之首。

范钦死前把家产分成了两部分,一份是万两白银,一份是天一阁的藏书。

范钦的大儿子主动继承天一阁这个藏书楼,并拿出自己的财产维护藏书楼的保养费用。

为保护天一阁这份遗产,范钦立下规定:子孙无故开门入阁者,罚不与祭三次;私领亲友入阁及擅开书橱者,罚不与祭一年;擅将藏书借出外房及他姓者,罚不与祭三年,因而典押事故者,除追惩外,永行摈逐,不得与祭。

自此,天一阁得以保留,而随着时间的延伸,这种遗产彰显出巨大的文化影响力。

乾隆为了编写(四库全书),下诏在全国范围内收书。各地纷纷将珍藏的书进献。

范钦第八世孙范懋进献天一阁珍惜古籍641种为各地进呈之最。

儒学大师黄宗羲入楼,完成了《天一阁藏书记》……

在文化传承过程中,藏书遗产的价值愈来愈大。

贾母也知道知识的力量,所以为了子孙后代,为了家族未来,她一定会将林黛玉遗留下来的藏书据为已有。

藏书究竟有没有发挥作用?

其实有的!从李纨的判词看,她抚养儿子贾兰,最终考取功名,有了“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威赫赫爵禄高登”的气派和自己“戴珠冠,披凤袄”的风光,使没落的贾府最终回归到社会主流。

这种结局,也是一种不幸中的大幸了。

写在后面:

阅读《红楼梦》的过程,本身是一个常读常新的过程。随着个人的思考,对社会认知的不断深入,以及对生活本质的深刻理解。对《红楼梦》文本中的人和事,也就有了不断地认知。甚至对以往自己个人观点也会有颠覆性的再认识。因此,敬请各位在阅读中,保持个人独立思考,疑问精神,批判思维。短文若能引发您的思考,乃是一大幸事。若是有不妥之处,也请海涵,毕竟只是一家之言,权当贻笑大方了。(本文依据《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红楼梦》程乙本/《红楼梦》相关内容整理推测而成。)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