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糖
中美都是糖的消费大国,两国每年也都消费千万吨以上的白糖。不过两国从制糖的原料,产量和整个产业运行逻辑却是大相径庭。
中美都是蔗糖大国
中国把制糖当成国家战略物资,进行了上下游的补贴和部分原料采购管制,力求做到基本面可控。
而美国则利用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把糖做成了一笔上千亿美元的大生意,并把普通美国人“改造”成了玉米糖浆的“奴隶”。
我国白糖的国家战略中国糖料分布呈“南甘北甜”的布局。但实际上北方甜菜作为原料所占的比例很小。我国主要制糖使用的是甘蔗,制糖业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海南、四川等南方地区。甜菜制糖业集中在黑龙江、内蒙古、吉林、新疆等地。甘蔗糖与甜菜糖的产量之比约为15:1。
中国成品糖10年的产量在1100~1600万吨之间
我国制糖原料来源
我国最大的蔗糖产地在广西,近十年来我国的糖产量实际上是走低的。最大的原因是我国的制糖农作物的成本比较高,全部自给自足从财务成本来说是划不来的。巴西进口白糖每吨价格常年比国内低几百到一千元。直接进口糖成品其实更划算一些,所以每年都有500万吨的进口。
我国古代制糖历史悠久
但是为了保证我国的糖原料的安全,国家也不会放弃蔗糖的生产,糖的自给率一直在60%左右,遇到封锁能马上进行扩产。
这其实有点像大豆政策,因为大豆没办法做到亩产6、700公斤。所以为了保证主粮,国家放弃一部分大豆种植面积转而进口国外的大豆。
为了主粮安全,很多地亩产低的作物都被放弃了
所以我国不单单有专门的的工厂接收农民种植的甘蔗,而且不同糖厂之间还不能随便串货,也严格划分了分销区域。比如广西的蔗糖收购是不能进行跨区销售的,这点和我国的香烟销售制度很类似。一个地区的甘蔗是由这个地区的糖厂进行统一收购的,农民想卖到隔壁地区是不行的,甘蔗出了田就会被打上标记。
广西蔗糖收割后要被送到本地区指定的糖厂进行加工
我国糖消费以工业消费为主,各种口服液的甜味剂,保湿剂,色素载体都需要大量的糖。用于食品加工等行业的食糖消费占比为64%;用于居民和餐饮行业直接食用等领域的食糖民用消费占比为36%,其中白砂糖用量占比为27%,绵白糖用量占比为9%。
目前收割还是人力为主
目前甘蔗收割还是以人工为主,我看很多自媒体发视频说甘蔗收割很辛苦为农民叫苦。这主要是国内的甘蔗还是小户经营比较多,如果上机器收割甘蔗根茎的部分都要舍弃,农民根本舍不得。
我国的甘蔗砍伐是要把根茎也砍下来的
前几年就有很多广西农民雇越南的劳工砍甘蔗,价格给的比国内工人低一些,但是要保证工人有肉吃,毕竟砍甘蔗是一个比较累的活。
甘蔗机械化生产是可以做到的,不过目前推不开,还需要时间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食糖进口国。我国白糖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2021年,中国最主要的食糖进口来源是巴西,占整体进口量的82.81%,达468.83万吨。其次为阿联酋,占比4.11%,进口量为23.24万吨;古巴占比3.71%,进口量为21万吨;
其实做到机械化生产是可以做到的,不过目前推广不开。等未来人工成本上升,种植户减少,种植面积慢慢扩大。广西的甘蔗种植也会大变样的。
美国制糖原料的另辟蹊径根据2022年美国农业部门发布的数据,全美玉米种植面积达到9000万英亩,相当于我国的5.45亿亩。同时美国的转基因玉米种植广泛,亩产量非常高。22年美国玉米总产量就达到3.83亿吨超过中国玉米产量(2.77亿吨)1亿吨。
美国有地球上最大规模的玉米田
这么高产的农作物给了美国制糖业指明了另外一种道路——玉米糖浆。
早在1967年,高果糖玉米糖浆(High Fructose Corn Syrup, HFCS)于美国成功实现了商业化生产,果糖含量第二年就成功提升至42%,其产品被称为HFCS-42,它的甜度与蔗糖相当。
这种糖浆在口感和甜菜甘蔗加工后的白砂糖相差无异,而且量大管饱。马上开始出现在美国各种食品饮料的配料单中。
高果糖玉米糖浆,美国制糖业的根基
除了技术进步和美国强大的玉米产量打底,50年代末发生的古巴革命让美国重要蔗糖进口被阻断。美国为了遏制新生的社会主义古巴,把古巴重要的经济作物甘蔗列入了制裁。受此影响,美国必须找新的替代产糖原料。
美国后院的古巴革命成功,让美国暴跳如雷并制裁古巴至今
玉米糖浆在70年代开始大规模进入美国饮料和食品的配料表中。
1980年玉米成为可口可乐的原料。到了1984年,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已经完全以高果糖玉米糖浆取代蔗糖,因为前者比后者便宜几美分。
美国糖业协会的资本集团抱团运作方式和操控科学评估和舆论是很典型的大资本影响国家各项制度的案例。
糖业协会的宣传册就是一片玉米地
美国糖业协会成立之初就开始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干预了美国政府的营养指南和政策。其中受贿的教授后来担任了美国农业部的营养学主管,参与了制定美国的膳食指南,将糖的危害转嫁给了脂肪。另一位则担任了哈佛大学营养学院的院长,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营养学家。
面对公众对于过量摄入糖类的担忧,糖业协会的官方网站大言不惭的在分类的首页表明“心血管疾病和牙病的原因很多,不一定和糖摄入有关系”。
美国糖业协会
糖业协会官方网站大字声明,引起肥胖的因素很多,不一定是糖摄入过量
网站还说牙病也不一定是糖摄入过量引起的
早在60年代,美国糖业协会就通过资助科学家,引导公众卫生领域的舆论导向。最臭名昭著的就是诱导舆论指出心血管疾病的最大影响因素是动物脂肪而不是糖类。经过几十年的误导,让美国的肥胖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人数飙升。
糖业的这场阴谋,对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他们的操纵下,脂肪被塑造成了心血管疾病的元凶,而糖则被视为一种无害的能量来源,充其量只会导致蛀牙。这种观点影响了几十年的营养学认识和公共政策。
资本影响下,膳食建议中的糖分摄入量被隐藏了几十年,直到大量科学研究表明过量摄入确实会引起心脏病
实际上高糖饮食不仅会导致肥胖,还会引起血糖升高、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等一系列的代谢紊乱,从而增加了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病的风险。
起了大作用的“科学”文章其实是在1967年发表在权威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但是文章却没有披露这项研究受制糖业资本资助的情况,这文章其实是“定向研究文章”。
美国糖业的阴谋为了卖出更多的玉米糖浆,除了改变人们的观念。糖业资本另外一个用力方向就是填满美国人的肚皮。用大号、加大号的食品包装让美国人吃掉了他们根本代谢不了的甜食。
在美国待过的留学生都知道,美国的甜食和国内不一个概念。美国人的甜真的会齁死人。
食品工业为了让人能吃的更多无所不用其极
美国的食品工业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就是让你吃得越多越好,浪费食品资本家根本不在乎。所以在美国的超市里才会有各种特大号包装的薯片、蛋糕和饮料。而且不单单是在包装上会吸引你大买特买。食品工业还会聘请专业的科学家,分析怎么样地调整食品的原料和配方,让消费者成瘾。
相对低廉的玉米提供了食品界最廉价的成瘾物品-“玉米糖”。围绕着让消费者把更多的食品吃掉的逻辑。食品工业把高糖、高热组合成了超级大礼包发送给普通民众。
而且青少年由于大量高热高糖食品的摄入,发育提前甚至出现早熟。连美国人的身高从60年代开始就没有增长过。一直停留在176cm左右,被西欧国家一一超过。
美国人的肥胖问题已经积重难返
写到这里我们也可以回到文章开头提出的结论,虽然中美两国都生产了超过千万吨让人感觉到愉快的糖。但是两国生产的逻辑是完全不同的。
中国是基于国家安全,保留了一部分高成本的制糖原料和场地,进口国际上廉价的糖对冲一部分成本,但是牢牢掌握基本的糖的来源。
美国则是基于本土得天独厚的工农业生产环境,利用极为廉价的工业糖——玉米糖浆。联合科学评估、舆论引导和食品倾销竭尽所能的卖掉这些糖。
糖真的不能摄入太多,要少吃零食才行,要自己多做饭。
白糖是重要的军事工业原料
白糖是战列物资,它在战时是可以用作消炎药的,还可以作为炸药,那个玉米糖浆吃了就不好排出体内累计为脂肪,国家也是禁止添加在食物里的
曾经咱们大豆的也有改变国运的事件发生。被几个上网的小混混弄黄了
原来美国用的都是玉米糖啊,还以为只有甘蔗和甜菜才能制糖,受教了[赞]
果糖和蔗糖是有区别的。
不进口那么多糖,广西能把甘蔗种植面积翻几倍,进口或走私白糖的价格对国产白糖冲击太大,很多有门路的人都在炒期货,富了极少数人,损害了广大蔗农的利益,糖贱伤农,广西很多糖厂都关闭了,甘蔗地改种水果。。。
好文章[点赞][点赞][点赞]
那么问题来了,阿联酋用啥产糖?甘蔗不行,甜菜也不行,用椰枣?
小编良心普及糖知识
一硝二磺三木炭,加点白糖大伊万[得瑟]
小编用心了,提供了许多关健的基本数据。
可以榨油的植物,都可以榨糖,但是榨糖的植物不一定可以榨油
玉米糖浆能做炸药吗?
糖衣炮弹都是战略物资
中国的零食量少价高,看着像乞丐
美国用资源买到盟友了吗,天天战略,现在人家不用打,大把送物资,
抢个沙发😄
白糖对人体害处多,红糖相对有益
美工人 时薪多少??? 中工人 日薪多少???
完全民营化市场才能蓬勃发展什么都不缺
尿碱配白糖,能炸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