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派大师”梅葆玖:传承父亲遗志伴随争议,我们该如何评价他呢

青青树木讲故事 2024-11-08 12:54:39

2016年初的一场追悼会,让京剧界陷入了沉思。

梅兰芳之子梅葆玖的离世,不仅是一个时代的落幕,更引发了人们对"大师"二字的深度思考。

这位被很多人尊称为"梅派大师"的传承者,一生都在父亲的光环下前行。

有趣的是越是努力证明自己,争议似乎越大。

究竟是人们要求太过严苛,还是他确实难以企及父亲的高度?

谁也没想到梅家这场戏曲传承的重担,最终会落在这个最不被看好的小儿子身上。

在梅兰芳的九个孩子中,梅葆玖简直就像是那个意外收获的惊喜。

不过说实话这个"惊喜"来得着实有点令人哭笑不得。

十岁的梅葆玖哪里懂得什么叫京剧艺术的传承?

在他的小脑袋里,大概只装着那些叮叮当当的电子零件和机械玩具。

每天最快乐的事,就是捣鼓那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

然而命运就是这么爱开玩笑,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个爱摆弄机械的男孩不得不放下心爱的玩具,开始了他"迟到"的戏曲之路。

说是迟到那可真不是开玩笑,十岁学戏在当时简直就是"高龄选手"了。

那个年代的孩子,大多都是从"咿呀学语"开始就接触戏曲了。

但梅葆玖别无选择,毕竟兄弟姐妹们的相继离世,让这副重担不偏不倚地落在了他的肩上。

战争年代的求艺之路,简直比登天还难。

就连他那位享誉盛名的父亲梅兰芳,都不得不蓄起长须,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也要坚决抵制给日寇献艺。

看着父亲的坚持,年幼的梅葆玖仿佛明白了什么叫做艺术的尊严。

这段经历就像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深深烙印在他的心里。

而1961年的那个消息,就像一记重锤将他彻底敲醒。

父亲梅兰芳的离世,让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再也不能是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儿子了。

从此以后他的肩上扛起的不仅是一个家族的希望,更是一个流派的未来。

这个曾经只爱摆弄机械的男孩,不得不放下自己的兴趣,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这条艰辛的传承之路。

就在梅葆玖下定决心要走上传承之路的时候,命运又给他开了个超级大的玩笑。

谁能想到他竟然遇上了一个长达十余年的禁演期。

这段日子说难熬真是太难熬了。

对一个戏剧演员来说,不能登台简直就像被剥夺了呼吸的权利。

但梅葆玖却用自己的方式,把这段"禁足"时光变成了打磨自己的机会。

在无人的后台他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父亲的经典唱段。

一个动作能反复练上几百遍。

一段唱词能来来回回唱上千遍。

就这样在寂静无声的岁月里,他用汗水浇灌着自己的梦想。

终于等到重返舞台的那一天,他却发现眼前的困境比想象中更加棘手。

戏院年久失修人心涣散,一切都需要从头开始。

但这个倔强的男人,硬是凭着一股韧劲,开始了重建之路。

他四处奔波找回了那些散落各处的老艺人。

又像个"星探"一样,到处发掘有潜力的新人。

为了给新人们创造表演机会,他甚至自掏腰包翻修戏院。

那段日子他常常忙得连觉都顾不上睡。

但每当看到那些年轻人在舞台上绽放光彩的时候,他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就这样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梅派的队伍慢慢壮大起来。

最终他用实打实的行动,培养出了近50位优秀弟子,为梅派注入了新鲜血液。

这个数字放在当时的戏曲界,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然而弟子们的优秀表现并没有让质疑的声音消失。

反而随着梅葆玖名声的增长,争议愈演愈烈。

在业内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著名作家章诒和的评价。

这位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戏曲界人士,对梅葆玖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

她说梅葆玖的嗓音确实像极了父亲,简直就是"复制黏贴"版的梅兰芳。

但说到身段功夫,那可就差得不是一星半点了。

这话说得虽然扎心,但仔细想想又不得不承认几分道理。

毕竟梅兰芳是何等人物?那可是能让整个京剧界仰望的泰斗。

想要企及这样的高度,光有一副好嗓子可不够。

有趣的是对于这些批评声音,梅葆玖倒是看得特别开。

每当有人叫他"大师"的时候,他总是摆摆手说:"别别别,这称号还是留给我父亲吧。"

他常说自己这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为梅派培养了一批新人。

这份谦逊和坦荡,反倒让人看到了他的真本事。

在他看来艺术不是比赛,不需要分出谁高谁低。

传承才是最重要的,只要能把梅派的衣钵传下去,就算完成了父亲的嘱托。

这种心态说实话,在当下浮躁的演艺圈里还真是难得。

可能正是这份淡然,让他能在毁誉参半中始终保持清醒。

即便被人说"配不上大师称号",他也从不为自己辩解。

这样的胸襟和格局,或许才是真正的"大师"风范吧。

说起来梅葆玖这份淡然和坚持,在当下的京剧界显得尤为珍贵。

看看如今的京剧圈,真是让人直摇头。

人才断层严重得吓人,观众更是稀少得可怜。

年轻人宁愿追星,也不愿意走进戏院听一场京剧。

教育模式的改变,让现在的京剧演员大多变成了"纸上谈兵"的专家。

从戏曲学院毕业的学生,理论一套一套的,但上了台就怂了。

这跟过去那种从小就在"科班"苦练的传统简直是天壤之别。

但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梅派却依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这不得不说是梅葆玖最大的功劳。

他选择了一条既不保守也不激进的中间道路。

在保持传统的同时,也适当做出改变,让京剧能够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虽然这条路走得很辛苦,但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如今的梅派虽然可能比不上梅兰芳时期的辉煌,但至少还在坚强地活着。

那些被梅葆玖培养出来的弟子们,正在各大舞台上绽放着属于新时代的光芒。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梅派的经典,传承着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所以说评价一个人的功过,不能只看表面。

梅葆玖或许不是最完美的传承者,但他已经做到了自己能做的最好。

在这个传统文化日渐式微的时代,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真理:

只要有心传统文化就永远不会消亡。

这或许就是对这位承载着光环与质疑的梅派传人最好的评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