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娶媳妇需要花费多少,和现在社会有什么不同?

桠沙看情感文案 2024-09-30 03:12:45

在古代,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庭的联盟,而娶妻的花费也因时代的变迁有着巨大的差异,展现着不同朝代的风俗与社会风貌。那时候结婚可是相当繁琐的事情,三书六聘八抬大轿,彩礼数额一点也不比现代少呢。

《诗经》记载,最早的彩礼是一只野鹿。男子求亲时,得去郊外猎取一头野鹿送到女方家当作聘礼。后来,聘礼演变成大雁,因为大雁是候鸟,象征着不失信。这一习俗一直流传下来,成为了古代婚姻的重要仪式之一。

周朝作为礼仪之邦,婚姻制度初步完善。《周礼》规定结婚要行六礼,那时的聘礼不算高,五件丝织品就可作为聘礼,有些地方也开始用货币,但仍以布匹为主,且要红色和黄色的布,代表天和地。普通人家的男子努力攒攒,还是能承担得起这份聘礼,娶得贤妻归家。

到了汉代,国家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大一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婚丧嫁娶的礼节也变得繁琐起来,婚嫁攀比之风悄然兴起。汉代王莽娶妻,彩礼就花费了黄金3万两;秦桧的老婆,其嫁妆高达20万贯,这简直是个天文数字啊。野史记载,西汉有个叫詹允的小官,因积蓄太少,到50岁才在亲戚朋友的帮衬下凑钱娶了媳妇。

唐朝民族融合,风气开放。娶老婆用九样东西即可,每次去都要带一只大雁,实在捉不到大雁,也可用鸭鹅代替。唐朝的父母大多通情达理,男家的聘礼一般都会成为嫁妆,让小夫妻的婚后生活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唐太宗刚即位就号召亲友或富裕人家去关心那些娶不起老婆的光棍,帮忙操办婚事。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也曾下令整治彩礼攀比之风,还根据官员职位划分了彩礼规格,然而收效甚微。

到了宋代,厚嫁之风盛行。这一时期的娶妻花费达到了一个高峰。宋朝的彩礼不仅包括金银财宝,还包括房产、田产等。而且,宋朝的女子出嫁时,娘家还要准备丰厚的嫁妆,这使得娶妻的花费更加高昂。按照宋代法律规定,嫁妆是女方的私人财产,男方不能以任何理由动用,要是夫妻离婚,男方得如数归还嫁妆。这嫁妆多了,彩礼自然也水涨船高。一代名臣范仲淹为其义庄制定的规矩中,娶妻 10 贯,嫁女 30 贯,差距悬殊,许多人家为了嫁女儿甚至要借钱。而娶妻的花费自然也不少,除了彩礼,还有婚房与婚礼的开销。据说金兵攻占大宋都城时,秦桧和他妻子一同被俘虏,他妻子感叹:“当初20万贯彩礼迎娶我,如今却与你颠沛流离。”有人算过,宋代一贯钱相当于现在200元,20万贯可就相当于四五千万了。现在有些地方结婚流行的“三金”(金项链、金耳环、金戒指)习俗就是从宋朝开始的。

到元代时,彩礼依旧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公元1271年,元世祖颁布了一道彩礼禁令,对彩礼规格有了更细致的要求。禁令规定:一二品官员彩礼不能超过500贯,三品官员不能超过400贯,四五品官员不得超过300贯,六七品不超200贯;老百姓中富裕家庭不超100贯,中等家庭不超50贯,贫穷家庭不超过30贯。除了彩礼,甚至对婚娶宴席的菜品数量也有明确规定。

明清时期,又恢复了彩礼多于嫁妆的风气。一份清朝的礼单显示,女方要求男方的聘礼有正礼 100 两,喜糕、蹄酒、彩镯、犒食等也不可少,总共大约要 300 两银子才能娶媳妇,这对于底层人民来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从先秦时期的简单质朴,到汉唐时期的逐渐讲究,再到宋元明清的日益繁琐,娶妻花费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反映了社会风气的变化,如宋朝的厚嫁之风,就是当时社会经济繁荣和文化观念的一种体现。它让我们看到了古代社会的丰富多彩。

古代娶妻花费的演变,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虽然古代的婚姻制度和习俗与现代有很大的不同,但婚姻的本质是不变的,那就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陪伴。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珍惜婚姻,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