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地方创新实践丨青海:“e就业”让求职者易就业

中国劳动保障报 2025-01-21 18:41:05

“e就业”让求职者易就业

——青海省以特色品牌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近日,青海省人社部门工作人员为群众宣传就业政策。

2024年以来,青海省人社部门将“青海e就业”特色品牌创建工作作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重要载体,着力打造“信息化服务高效、求职就业简易、职业环境适宜”的“青海e就业”特色品牌,助推高质量充分就业走深走实。

截至2024年11月,青海省城镇新增就业6.1万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08.97万人次,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1.6%和102.8%;离校未就业应届高校毕业生帮扶就业率85.9%;10月份全省城镇调查失业率4.9%,已连续5个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产业发力 就业协同

让“大就业”理念落到实处

“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致使部分园区重点行业企业用工需求减弱,我们及时预警监测,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就业政策落实到位,有力稳定就业岗位。”青海省就业服务局局长马英轩说。

2024年以来,青海省人社部门充分发挥各相关部门在稳岗、扩岗方面的积极作用,制定就业提质效行动方案,加强就业政策与财税、金融、产业等经济政策配套衔接,依托“青海e就业”智慧监测分析平台,统合省级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城乡劳动力等就业信息,开展就业形势分析,及时调整产业就业政策措施。围绕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青海省人社厅紧盯企业“招、用、留、培”需求,会同有关部门从政策扶持、用工服务、住房改善等方面制定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保障工作19条措施,通过月调度、季分析,推进用工服务保障工作落实落细。

在产业就业政策支持下,西宁经济开发区,高景太阳能、泰丰先行锂能、中复神鹰等一批新能源、新材料企业已形成产业聚集的完整产业链,累计带动就业2.7万余人;海南州依托高原光热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光伏产业,构建“光伏产业+绿色养殖+生态保护”融合模式,实现板上发电、板间种草与板下放牧“三生”共赢,全年光伏新建项目累计吸纳务工3442人,年人均收入达到6.82万元。

最近,青海省人社部门工作人员在直播间开展“直播带岗”活动。

培训先行 保障跟进

让就业环境更加公平适宜

青海省人社部门以打造“青海e就业”特色品牌为牵引,统筹实施职业技能提升、智慧信息赋能、就业服务增效、劳动和谐共促等六项工程,推行“大数据+铁脚板”服务模式,主动对接,为就业困难等重点群体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岗位对接和政策落实等服务。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求职招聘信息进行分析比对,及时调整培训工种课时,加大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力度,促进了技能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的有机衔接。

“在‘共富工坊’不到半个月能挣1万多。”来西宁务工的马保珍说。2024年6月她在青海人社通App上进行了失业登记,人社工作人员主动联系她,并为她提供在“共富工坊”免费学习面点制作的机会,还帮她领取了灵活就业社保补贴。

海东市互助县加定镇加塘村村民冯全成以前在建筑工地打工,后来岁数大干起来有些吃力了。他参加了当地人社部门举办的电焊培训班,成功拿到焊工资格证,“一个月就能挣9000多元,比原先挣得多、还稳定。”冯全成说。

2024年以来,青海省人社部门着力构建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印发规范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加强培训资金使用管理等通知,进一步优化培训流程,加强职业培训机构和培训招投标监管,强化培训评价和就业率考核,促进培训、就业有效衔接。动态调整政府补贴培训职业工种补贴标准目录,强化订单、定向式培训和新招聘人员、劳动预备制培训,不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职业转换、岗位适配能力。

当前,青海省累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9.39万人次,受理及协调欠薪案件3739件,为2万名劳动者追发工资2.39亿元,营造了更加适宜劳动者就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2024年3月,青海省人社厅通过举办“春风行动”,为劳动者和企业搭建平台,促进各类群体就业增收。

信息赋能 数据跑路

让就业政策更加贴近群众

“办理流程大幅度缩减,节省了企业的人力物力。”青藏铁路公司人资部工作人员赵先生介绍,他们企业每年要招收1000多名高校毕业生,要申领失业保险援企稳岗、企业吸纳毕业生社保补贴等。“与往年分批多次办理的情况相比,2024年失业保险‘免申即享’,社保补贴实现‘直补快办’。”赵先生说。

青海省人社部门以互联网信息化作为有效载体,打通与教育、民政、农业农村等部门间信息共享渠道,构建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就业服务网络,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手机App、自助一体机等终端就业服务平台,统一全省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劳动关系、人才人事协同一体化信息系统,最大限度精简了证明材料和办理流程。如今,人社政务服务事项257项实现一网通办、108项实现掌上办理、135项实现自助办理、31项实现跨省通办。

当地还依托黄河流域人力资源发展协作机制、兰西城市群建设等平台加强岗位信息共享,开展直播带岗、短视频招聘等活动,已举办现场招聘活动370场,发布用工岗位信息39万余条。出台零工市场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和建设指引,推行家门口便捷化就业服务。全省建成零工市场30个,日均服务3000人次以上,为灵活就业群体兑现社保补贴2.58亿元。

截至2024年11月,“直补快办”为156家企业兑现吸纳就业社保补贴4373.4万元,“直兑直达”为企业降费减负7.35亿元,“免申即享”为1.89万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67亿元,就业惠企便民水平大幅提升。

精准对接 服务发力

让求职就业更加方便快捷

“有了‘蓝师傅’便民服务平台,有需求的老百姓在App上点单,想揽活的师傅在App上接单,实现了供需两侧有效对接,月均接单量达到2000人次。”西宁市城中区“蓝师傅”社区零工市场负责人李先生介绍。

青海省人社部门紧贴群众便捷需求,出台支持零工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建设指引,打造零工市场、零工驿站等便民化服务网点30个,配备基层劳务经纪人和就业联络员2000余名,多渠道支持劳动者通过临时性、非全日制、弹性工作等形式实现灵活就业,使城乡劳动者求职就业更加容易便捷。

此外,青海省人社部门坚持“求职就业简易”理念,打通人力资源市场信息互联互通,依托黄河流域人力资源市场发展协作机制、兰西城市群建设合作协议、东西部劳务协作等平台,收集发布7万余条岗位信息,开展“直播带岗”“短视频招聘”“云端洽谈”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410场次。依托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采取“点对点”方式,通过包专列车厢、包大巴专车、提供岗位对接等形式,为28.98万农牧民转移就业提供便捷服务,提升了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

“我们关巴村有300余人长期在花土沟油田务工,人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其他村里没出去的村民看到我们挣了钱,也想出去打工。”西宁市大通县桦林乡的张先生说。

同时,青海省突出重点群体就业,开展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加强困难人员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分类帮扶,多渠道收集失业人员就业意愿和服务需求,健全兜底帮扶和援助机制,提供失业登记、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生活保障专项服务。

2024年以来,全省共帮扶2.96万名城镇失业人员、1.11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18万人通过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等资金4.75亿元,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

作者丨青仁轩

编辑丨邱 曼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