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襄帝高澄:一生纵欲好色,却强的要命,父子联手,奠定北齐之基

梨评历史 2024-10-07 16:46:39

东魏天平二年(535年),高澄得知父亲高欢要出征后,窃喜不已。

倒不是想体验大权在握的滋味,纯粹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色欲,而她垂涎的对象不是别人,正是父亲的小妾郑大车。

这位郑大车出身于荥阳郑氏,生的美艳无双,是当时洛阳著名的美女之一,早年曾经嫁给北魏宗室广平王元悌,然而元悌却死于河阴之变,郑大车就沦为了寡妇。

高澄被刺

而高欢掌权后,得知城内居然还有这么美艳的女子,当即纳为妾室。

或许郑大车真的生的貌美,自被高欢纳入后,备受宠爱,一度超过了高欢所有的妾室,而除了高欢,年轻的世子高澄也早已垂涎欲滴,只是碍于父亲在,无法得逞。

如今父亲出征,正好给了高澄一个机会。

一个是年少俊朗的世子,一个是独守闺房的俏佳人,一来二去,二人居然真的勾搭在一起了,在高欢不在的时候,二人度过了一段美妙的日子。

不久高欢回朝,或许是高澄和郑大车私会的时候没有避开侍女,亦或是没有收买侍女,侍女直接就向高欢告发了这件事。

儿子居然和庶母私通,给自己戴了绿帽子?尽管高家已经鲜卑化了,但这件事出现在自己头上,高欢也忍不了。

当即下令打高澄一百棍,然后囚禁起来。

你以为这就惩罚结束了?不不,高欢打算废了娄昭君原配位置,扶尔朱英娥为正妻,然后立尔朱英娥的儿子为世子。

这可不得了,高澄也是第一次怕了,立马找高欢的心腹司马子如求救,对于司马子如来说,尔朱氏上位,必然重用鲜卑贵族,他这个汉人位置恐怕降低不少,立即找到高欢。

当然,司马子如没有明说,而是拐弯抹角说尔朱氏天然对鲜卑贵族们有号召力,立尔朱氏为世子,那高欢这么多年和尔朱氏的对抗岂不是白费了?拱手将权力还给尔朱氏?

而后又找到高澄,让他打亲情牌,说母亲当年为了躲避葛荣之乱过的什么日子等等。

其实高欢也是一时之气,气消了也明白废娄昭君后的后果,于是放了高澄一马,杀了几个知晓事情的侍女了事。

至于郑大车,依旧恩宠不断,后来郑大车还为高欢生了一个儿子高润。

而高澄,继续在好色的路上一路狂奔,这次他又看上了高慎的夫人李昌仪。

倾国倾城,谁能不爱?

李昌仪出身赵郡李氏,生的貌美如花,高慎当初只是看了一眼,就走不动路了,回家立马休了原配崔氏,将其娶回家。

而高澄不知从哪里听闻李昌仪的艳名,打算一睹芳容,就趁着宴请的时候,将高慎夫妇请了过来。

当然,宴请的时候高慎在前堂,李昌仪在后院,高澄就趁着如厕的机会去偷看了一下,当看到风姿绰约的李昌仪后,高澄眼睛都直了,直接将其拖走,李昌仪拼死不从,衣带尽裂之时,找准机会逃了出去,扑在高慎怀里,哭的那叫一个梨花带雨。

高慎又羞又怒,碍于高澄权势,不敢发作,但不代表放弃。

武定元年(543年),高慎外放到北豫州,趁这个机会,立马联络西魏的宇文泰,将河南一带都献给宇文泰,这可要了高欢老命。

高欢立马带二十万兵马前去征讨,和宇文泰在邙山打了一仗,这场战争决定了东魏和西魏的命运。

邙山之战,影响深远

其中高欢差点身死,宇文泰则尽丧精锐,战后被迫改革,促使西魏走向府兵制的道路。

至于李昌仪,未能逃出去,最终还是落在高澄手上。

此前好色,差点丢了世子位置,此番好色,差点让东魏崩溃,但高澄没有吸取教训,依旧我行我素。

二弟高洋夫人李祖娥貌美?直接调戏奸污,臣子薛真夫人姿色出众?直接抢过来,然而薛真夫人也是拼死反抗,直接被高澄活活打死。

可以说上至高欢宠爱的妾室,下至普通百姓,只要高澄看上的,没有他不敢下手的。

这种好色如命的人,古往今来,也算数得上的人了。

当然,高澄好色归好色,其能力也是没话说的,别看他作死一样的搜寻美女,但该干的正事,他是一件没有落下。

毕竟作为高欢的长子,高澄自幼就被寄予期望,而高澄偏又聪慧,加上少年老成,小小年纪,就成了高欢的左膀右臂。

普泰元年(531年),高欢正打算和尔朱氏决裂,但碍于实力不足,打算前往河北,认渤海高氏为祖。

史书记载,高澄英俊潇洒,是当时著名的美男子

此时高氏掌门人高乾认为高欢有勇有谋,决定认了这个侄子。

但高乾的弟弟高昂可不认可,认为没有高欢,高家一样可以打下一片天,因而在极力反对的同时,有带兵打算灭了高欢。

高昂是北朝名将,且兵力远高于高欢,硬碰硬无异于送死。

当得知高昂曹性格是骄傲不顺,且自比项羽后,就明白,高昂无非是不肯向自己低头罢了。

如果是这样,那好办,自己低头不就行了。

但如果自己去低头,未免日后在部下抬不起头来,想来想去,就想到了十岁的儿子高澄。

高澄得知后,二话不说,直接去了高昂大营,然后对着高昂大哄特哄,就这样,高澄靠着谦卑恭谨的言辞,让高昂听得舒服不已,当即认可了高澄这个侄孙,自认顺带着认可了高欢。

有了高家的支持,高欢立即入驻信都,并在这个基础上,推翻了尔朱氏,成为北魏新的掌权人。

而这件事后,高欢对儿子刮目相看,又心血来潮,考验儿子的政务能力,没想到高澄在政务上也是极为优秀,不仅对答如流,且丝丝入扣,让高欢老大开怀,认为这是天要高家兴盛。

因而下令,将政务都先交给高澄处理,如果高澄决定不了,在交给高欢处理。

可以说当时年仅十二岁的高澄就能够代替父亲处理绝大部分政务,也让高欢可以安心带着兵马出征。

就在高欢想要扩大权势的时候,傀儡皇帝孝武帝居然从都城洛阳跑了,而当时高欢在晋阳,居然没来得及追上,只能眼睁睁看着孝武帝投奔死敌宇文泰。

宇文泰和高欢势力范围

那么有人问了,为啥高欢不在都城洛阳,而是在晋阳呢?

这是源于北魏时期的二元帝国统治。

北魏是鲜卑人建立的政权,随着北魏的不断拓展,他们也遇到前辈胡人的问题:即如何妥善治理汉地。

但不管是汉赵的胡汉分治,还是前秦的胡汉融合,结果都证明是失败的。

因而北魏决定开创新的道路,即汉地汉人治理,胡地胡人治理,汉人搞经济当后勤,胡地练兵,征战天下,而为了维系汉地和胡地的联系,北魏特意定都平城这个介于草原和中原的地方。

靠着初期的政策,北魏是无往不利,很快就一统了北方。

然而北魏以鲜卑人为尊,保留了很多原始统治风格,比如官员无俸禄,全靠搜刮为生,这种落后的统治汉地的方式,必然激起汉地的反抗。

从北魏立国开始,起义就不断爆发,所以,到了冯太后时期,开始改制,最终在孝文帝时期完成了汉化。

孝文帝汉化本质是拥抱汉人士族的支持,将鲜卑贵族转化为汉人门阀士族。

而为了获得汉人士族的支持,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此前洛阳当过东汉、魏、晋的都城,是士人心目中的汉都,对于汉人士族有着重要的地位。

只是拥抱汉人,必然会损害鲜卑贵族的利益,尤其是北方六镇。

孝文帝迁都

当年出力的是他们,如今孝文帝一改革,六镇地位直线下降,最终爆发六镇之乱,而后代表鲜卑权贵利益的尔朱荣崛起。

只是尔朱荣虽然掌权,但也遇到了北魏的问题,即如何平衡汉人和鲜卑贵族的利益。

自己呆在洛阳,岂不是放弃了自己鲜卑基本盘?不去洛阳,岂不是放弃汉人士族?

思来想去,尔朱荣决定让孝庄帝呆在洛阳,充当吉祥物,安抚汉人士族,自己去晋阳,稳定鲜卑人心。

想法虽好,但孝庄帝不肯当傀儡,决定刺杀尔朱荣,而后就是尔朱氏余部作乱,促成宇文泰和高欢的崛起。

宇文泰跑到了关中,高欢击败尔朱氏后,也遇到了尔朱荣的问题,因而他也学尔朱荣,晋阳当霸府,孝武帝在洛阳当吉祥物。

只是没几年,孝武帝居然跑了,好在还有北魏宗室可以立,问题不大,但洛阳说什么也不能当都城了,比较和晋阳隔着太岳、太行两座大山,来回太麻烦,有事也没法立即解决。

因而立了元善见为帝后,就迁都邺城,邺城位于河北士人中心,距离晋阳不远,也靠近中原汉地,属于可以稳定联系的枢纽。

至于孝武帝,以为宇文泰是忠臣,没想到和高欢一丘之貉,暗中夺权不成,反被毒死,于是宇文泰也找了一个宗室元宝炬为帝,至此,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

西魏和东魏

东魏定都邺城后,高欢不可能一直呆在这里,必须前往晋阳整军备武,就在天平三年(536年)的时候,派年仅十六岁的世子高澄前去邺城,担任宰相,而在这里,他真正展露出自己的政治才华。

不过想要掌权,必然想要立威,至于立威的对象,自然是一帮帮着高欢打天下的老臣了,比如太师元坦、太保孙腾、司徒高隆之、司空侯景、尚书令司马子如等等

而这帮老臣,自认为功勋卓著,不把十几岁的高澄放在眼里,而且和之前一样,贪腐严重,让东魏朝廷上下乌烟瘴气。

高澄担任宰相后,宣布根据名望和才能选贤任能,此前北魏后期,都是按照资辈选官,造成有才的人无法当官,无才的人占据高位。

此前不管你资辈如何,只要没有能力,就别占据高位,盖罢官的罢官,改升迁的升迁,同时,严惩贪腐。

当然,入关单靠高澄一人,是没法顺利完成的,关键还有高欢的支持。

说实话,高欢也想借机压制这帮勋贵,但自己不能去做,毕竟这帮勋贵说到底,还算自己的嫡系,自己也承诺过们,日后要好好对待他们,也注定了无法亲自出手惩治。

但高欢不行,高澄可以,高澄无需顾忌这帮老臣的脸面,在父亲暗中支持下,这帮人被罢官的罢官、该下狱的下狱。

面对老臣们的哭诉,高欢表示:“儿子浸长,公宜避之”,又说“咸阳王(元坦)、司马令(司马子如)皆我布衣之旧,尊贵亲昵,无过二人,同时获罪,吾不能救,诸君慎之。”

可以说,高澄整顿官场的背后,就是高欢的支持。

而后高欢唱白脸,保住一部分人性命,收买了人心。

北齐壁画《鞍马出行图》

至此,经过高欢父子的联手,加上任命崔暹为御史中尉,惩治勋贵和豪强,东魏完成了对勋贵的压制,官场风气为之一清。

而鲜卑勋贵被压制后,高澄则立即提拔汉人文士,充当自己的班底。

说实话,高澄自幼接受汉文化的学习,身边人也大都是汉人文士,也不怎么喜欢鲜卑勋贵,因而组建班底的汉人文士,才是高澄自己真正的嫡系。

而压制鲜卑勋贵,也满足了汉人文士的需要,在这么多年的历练立,早就在汉人文士里有足够的威望,可以放手和鲜卑勋贵对着干。

在这个基础上,高澄主持编写了《麟趾格》,并且颁布天下,《麟趾格》是《北齐律》的前身,只要了解南北朝历史的,都知道这部法典对中国的影响力。

而经过这些手段,东魏朝廷很快得以正常运转,而在遭受北魏末年战乱的东魏朝廷,国力也得以顺利恢复。

而树立威信、组建班底、打压勋贵之后,高澄打算改革货币。

经过十六国和南北朝乱世,东魏朝廷的货币混乱不堪,而且民间又不断私自铸钱,导致东魏初期的货币混乱无序,也发促进商品的流通,更无法收到赋税。

尽管东魏建立后,也发行新的货币,但民间私铸不断,一点效果都没有,如此一来,高澄必然要重新铸造新钱。

那么铸造什么钱呢?经过高澄的调查发现,百姓最认可的居然是汉武帝时期发行的五铢钱。

这款发行了近六百年的钱币,不仅没有消亡,反而在混乱的十六国南北朝时代坚挺无比,也得到百姓的认可,于是高澄打算铸造五铢钱。

武定六年(548年),高澄宣布,“永安五铢”发行,由于永安五铢重量和价值吻合,且钱币精美,是后世足重货币的先驱,一下子得到了百姓的欢迎。

永安五铢

而为了防止民间私下铸造,高澄在郡县之市上设立悬秤,百姓的钱币可以足有称重,此举就算打击民间私下铸造重量标虚的假币,至此民间私铸树立大为减少,而在永安五铢这种平稳高价值的货币运行下,东魏经济开始快速复苏。

就在高澄大刀阔斧的进行改制的时候,高欢去世了,权力很自然地过渡到时年二十六岁的高澄身上。

而高澄掌权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故意逼反侯景。

其实高欢去世前,就告诫过高澄,说侯景日后必然谋反,侯景能力颇高,除了慕容绍宗,其他人都不是他的对手。

对于父亲的遗言,高澄记在心里,而后有了计较。

既然侯景迟早要反,为什么不主动逼反他好掌握主动权呢?最后靠着“西求宇文,南引萧氏。以狐疑之心,为首鼠之事”这句话,将侯景的底裤给扒了,相当于逼着侯景反。

而侯景也不负众望,干脆利落的举兵了,且联络梁武帝萧衍,萧衍也打算借助侯景的力量北伐,派遣侄子萧渊明前去彭城接应。

至于高澄,也遵从遗诏,启用慕容绍宗,成功击败了侯景,随着侯景被击败,北伐的萧渊明也被俘了。

得知萧渊明在手上,高澄立即写信给梁武帝,建议两国和解,而梁武帝眼看占不到便宜,也答应了和解。

只是南梁和东魏和解,引起了侯景的害怕,认为两国和解,必然会将自己送给高澄,自己落入高澄之手,岂有活下来的道理。

于是侯景伪造高澄名义写信给梁武帝,提出萧渊明交换侯景,此举正合梁武帝之心。

梁武帝其实早就想这么干了,而侯景瞌睡送来了枕头。

当然,如果侯景不伪造书信,高澄也会这么干,此举就是将祸水东引,将侯景这个反复无常的人丢给南梁:

王欲间景于梁,又与景书而谬其辞,云本使景阳叛,欲与图西,西人知之,故景更与图南为事。漏其书于梁,梁人亦不之信

而趁着侯景叛乱,西魏大将王思政进入颍川,占领了原先侯景控制的河南。

河南之地历来重要,不容有失,因而高澄打算亲征。

王思政是高家老对手了,是西魏的名将,听闻高澄来攻,王思政打算学玉璧之战,以孤城坚守的方式抵挡。

玉璧之战

但这次高澄不是高欢,选择了掘水灌城大破王思政,至此,东魏再度占据河南,版图大幅度扩大。

至于祸水东引的侯景,果然不出高澄所料,再一次叛乱,这次叛乱要了南梁老命,南梁内乱不堪之际,高澄趁火打劫。

武定六年(548年)秋,高澄直接派大军南侵,仅仅一年,就夺得淮南地区二十三个州,更夺下淮南重镇寿阳,将东魏的疆域拓展到长江沿线。

高澄掌权后的东魏疆域

至此,南朝彻底失去了重要的淮河防线,只能被动防守长江沿线。

高澄刺杀后的东魏疆域

如此一来,高澄政治上得到汉人文士的支持,军事上得到斛律金、段韶、韩轨这帮勋勋贵的认可,完成了从高欢世子到东魏权臣身份的转变。

结下来,自然是要改朝换代了。

武定七年(549年)四月,东魏朝廷加封高澄为齐王、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高澄二十九岁,如此年轻就达到人臣的极限,可谓是人中龙凤。

而现在的高澄走的就是曹操的路子,只要实际成熟,就改朝换代。

只是临门一脚,高澄又色心大发,结果这次将自己的命给玩没了。

这次高澄迷恋上的女人叫元玉仪,是北魏高阳王元雍的孙女,元玉仪的父亲元泰死于河阴之变,没了父亲的庇佑,元玉仪家道中落,幸而她生的美貌,被孙腾搜罗进府,成了家妓。

孙腾知道高澄好色如命,又不好直接送美人,只好借抛弃之名,将元玉仪丢在高澄每天必经之路上。

果不其然,高澄一看元玉仪,浑身都酥了,立马将元玉仪带走,得知她是北魏宗室,还封她为琅琊公主。

在得到元玉仪之后,高澄还不断炫耀,尤其是中书侍郎崔季舒,崔季舒平常就算为高澄搜寻美女的,但似乎不太让高澄满意,就对崔季舒说:“你选了这么多美女,都不如我自己得到的。”

而元玉仪为了长久得到宠爱,又将自己早已嫁人的姐姐元静仪送给高澄。

姐妹共侍一夫,高澄开心不已,赏赐元静仪公主封号,还提拔元静仪的丈夫和儿子,一时间,皆大欢喜。

而为了天天和这对姐妹在一起,高澄直接从森严的府邸里搬出来,天天住在平日里用来处理政务的东柏堂。

只是东柏堂防卫力量薄弱,远远不如府邸,很多人都劝高澄加强戒备。

但高澄自认为是天之骄子,且骄傲自大惯了了,始终听不进去,最终埋下了祸根。

八月初八日,高澄再一次在这里商议大事,或许这次大事事关重大,高澄将身边的侍卫都遣散走了。

就在这个时候,厨子兰京进来送食物。

看到有人闯进,高澄当场呵斥,等兰京走后,高澄自言自语,说昨晚梦到他刺杀自己,久梦成真,自己要先杀了他。

没想到,这话被兰京听过去了。

兰京打算先下手为强,说实话,兰京和高澄早就积怨颇深了,自己是南朝名将兰钦的儿子,堂堂一个贵公子,居然当了高澄的下人,天天被羞辱不说,现在还要自己的命。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下手为强,拿了一把刀又折了回来。

高澄一看,兰京这小子又来,当场开喷,没想到兰京直接一刀刺了过来,慌乱中,高澄又扭伤了脚,当场被兰京砍死。

可惜了高澄,差点就成为开国之君,临门一脚却被刺死,闹了个乌龙。

高澄死后,在邺城的弟弟高洋立即派兵捉拿兰京。

只是高洋非高澄生前指定的继承人,且得不到晋阳勋贵的支持,想要上位,却频受阻挠,在高洋一番妥协下,高洋于武定八年(550年)五月篡位登基,史称北齐,而后追封哥哥高澄为“文襄帝”、庙号“世宗”。

后三国时代

高澄这辈子过的实在太精彩了,文治武功,都是上人之资,凭借东魏国力,有能力,也有机会一统天下,可惜过于好色,且狂妄自大,最终丢了小命。

本来依靠他的能力,完全可以结局北齐二元二都政治的,可惜高洋始终得不到晋阳勋贵的认可,只能选择妥协,也让二元二都带来的弊病越来越深,一番高齐内部的混乱,最终被北周给灭了。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