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的肝纤维化检查,早知道能救命!

凌丝评健康 2024-10-11 02:32:21

肝脏,作为我们体内的重要器官,常常因其缺乏痛觉神经而被誉为“沉默的器官”。这意味着,即便遭受轻微损伤,我们也往往难以察觉其不适,直到病情恶化到相当程度。

最新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在中国,正常体检人群中严重肝纤维化的比例达到了6.83%。而在高危人群中,如糖尿病患者、脂肪肝患者、慢性乙肝患者及酒精肝患者等,这一比例更是显著上升,高达18%。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乙肝携带者中严重肝纤维化的比例竟高达33%。这些数据无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肝纤维化的防治。

肝纤维化的本质与危害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过程,它如同肝脏炎症后留下的“瘢痕”。当细胞外基质在肝组织内过度增生,且增生速度超过降解速度时,纤维组织便会沉积下来,导致肝脏结构和功能异常。

尽管肝脏具有一定的代偿能力,使得肝纤维化初期症状不明显,但一旦发展到肝硬化阶段,便难以逆转。因此,早期发现并有效控制肝纤维化对于预防肝硬化具有重大意义。

如何发现肝纤维化的线索?

1、了解肝纤维化

首先,我们需要对肝纤维化有清晰的认识。它是肝脏疾病进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了解其成因和危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预防和监测。

2、无创检查手段

由于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的高成本和不利因素,目前临床更倾向于采用无创检查手段来预测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

这些手段包括肝脏弹性检查、血液肝纤四项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

1肝脏弹性检查

通过测量肝脏的硬度来评估肝纤维化的程度。虽然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但结合其他临床检查结果仍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暂时不需要治疗的患者每6-12个月检查一次,已接受规范治疗的患者每3-6个月检查一次。

2血液肝纤四项检查

通过检测血液中与肝纤维化相关的特定指标来评估肝纤维化的程度。结果阳性往往提示肝纤维化的存在。

3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波检查,通过观察肝脏的形态、结构和回声等特征来评估肝纤维化的程度。肝实质回声增粗增强、脾大等征象均提示肝纤维化的可能。

特定人群应重点监测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及其直系亲属;乙肝或丙肝病毒携带者、病情稳定或不适合抗病毒的慢乙肝或慢丙肝患者;晚期失代偿肝硬化患者。

胆管阻塞患者、慢性心衰患者;

长期饮酒者,肥胖、糖尿病、糖尿病前期以及患有代谢综合征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其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高危人群。

已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以及抗病毒治疗不满意的患者胆管阻塞患者。

扫码测健康指数

0 阅读: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