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坚持跑步?村上春树:人们必须尽量健康!

怀蕾跑步吧 2024-06-06 20:36:42

众所周知,村上春树是一名专业作家,也是一位跑者。在33岁时,村上春树为了更好地写作开始跑步,如今一跑就是40多年,他选择了与创作和跑步为伍。他用文字记录练习与赛道,也用身体感受“跑者蓝调”,而通过平淡如水的叙述中实实在在记录了他作为一个职业作家和一个跑者的坚持、思考、迷惑与感悟。

一直以来,村上春树都过着这样能专心致志创作小说的、稳定和谐的生活,也以这样的心态创作小说、对待跑步。他以自己的节奏和标准,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生活着。

而当他被问到:为什么要坚持跑步?村上春树给出的答案是:如果想要处理不健康的东西,人们就必须尽量健康。

#人们必须尽量健康!

从早到晚伏案工作,使村上春树的体力逐日下降,体重不断增加。对村上春树来说,如果打算以专职作家的身份度过往后的漫长岁月,当务之急,就是得找到一个既能维持体力,又能保持体重的方法。思来想去,坚持跑步是个不错的选择。

找到了解决办法,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要改变之前的生活状态。村上春树和太太开始了健康而规律的生活:他会在效率最高的早晨集中精力完成重要的工作,随后的时间要么运动,要么处理杂务,到了下午就不再工作,读书、听音乐,放松精神,尽量早点睡觉。

连续跑步40多年,也许会人向他表示钦佩:“你真是意志超人啊!”说老实话,我觉得跑步这东西和意志没多大关联。

能坚持跑步,恐怕还是因为这项运动合乎村上春树的要求:不需要伙伴或对手,也不需要特别的器械和场所。人生本来如此: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

#难忘的百公里跑

在这期间,他坚持每年都参加一次马拉松比赛,不过100公里长的“超级马拉松”只跑过一次。那次经历真是令他终身难忘。

那是1996年6月23日,我报名参加了在日本北海道佐吕间湖畔举行的超级马拉松大赛,全程100公里。村上春树是这么回忆的:

清晨5点,我踌躇满志地站在了起跑线上。

比赛的前半段是从起点到55公里休息站间的路程。

没什么好说的,我只是安静地向前跑、跑、跑,感觉和每周例行的锻炼一样。

到达55公里休息站后,我换了身干净衣服,吃了些妻子准备的点心。

这时我发现双脚有些肿胀,于是赶紧换上一双大半号的跑鞋,又继续上路了。从55公里到75公里的路程变得极其痛苦。

此时的我心里念叨着向前冲,但身子却不听使唤。我拼命摆动手臂,觉得自己像块在绞肉机里艰难移动的牛肉,累得几乎要瘫倒在地。

一会功夫,就有选手接二连三超过了我。

最让人心焦的是,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超过我时大喊:“坚持下去!”

“怎么办?还有一半路,如何挺过去?”

这时,我想起一本书上介绍的窍门。

于是我开始默念:“我不是人!我是一架机器。我没有感觉。我只会前进!”这句咒语反复在脑子里转圈。

我不再看远方,只把目标放在前面3米远处。天空和风、草地、观众、喝彩声、现实、过去——所有这些都被我排除在外。

神奇的是,不知从哪一秒开始,我浑身的痛楚突然消失。

整个人仿佛进入自动运行状态。我开始不断超越他人。接近最后一段赛程时,已经将200多人甩在身后。

下午4点42分,我终于到达终点,成绩是11小时42分。

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终点线只是一个记号而已,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关键是这一路你是如何跑的。

#一年里有320天穿跑鞋

村上春树坚持跑步多年,无论走到哪儿,都不忘带着一双运动鞋,这也是他保持“少年感”的法宝。

一年时间里,他大约有320天穿运动鞋。有时,甚至不穿袜子直接穿。偶尔穿一次皮鞋,觉得好像谎报身份似的,心里总不踏实。

刚开始跑马拉松时,他穿 New Balance跑鞋,期间还穿过Asics和耐克Nike。后来,钟情于美津浓,觉得它分量轻,脚踝处的软垫也稍硬一些,是那种不屑去讨好顾客的脚感。

村上春树跑步时穿的衣服,会根据季节来调整。天气暖和时,穿轻盈的汗衫和短裤,或者光膀子跑。

稍冷一些,会套一件长袖衫,在短裤外再加一条宽松运动裤。到了冬天,则戴上手套,将绒线帽拉到耳朵下面,避免冻着。无论什么季节,他都会在脸上和颈部抹足防晒霜,调节好手表后,再来到路边,开始跑步。

几十年来如一日地坚持锻炼身体,他小小的身体里,才能迸发出这么无尽的力量。不管是写作,还是做其他的事情,一个好的身体都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正确地把握工作、运动和休息时间的分配,让自己能持续地保持饱满的精力,去应对这多变又困难的世事人生。

#优良习惯里,藏着他的运气

村上春树的成功,绝对不是偶然,除了自小对文字的天赋,更得益于他几十年如一日的高度自律的生活习惯。

找到一个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事情,在不断摸索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合理地安排好工作和休息的时间,多锻炼身体。

希望村上春树的开挂人生,能带给你不一样的体会和收获。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