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天换日出道,央视曾经的宠儿乌兰图雅,不被世界所宽容了

余大布斯 2024-06-24 06:50:13



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故事、分享不一样的故事瞬间

文|余大嘴布斯

编辑|余大嘴布斯

前言

蒙古族草原音乐,向来被誉为"天籁之音"。

它们质朴澄净,浑厚高亢,犹如潺潺细流在辽阔的草原上流淌,给人以生命的力量。然而在这背后,却往往暗藏着艺人们曲折的命运。乌兰图雅和乌兰托娅,就是这种命运的两个缩影。她们的故事,让人深思:音乐,究竟该如何发展?

谁给乌兰图雅的名声戴上"汗子"的高帽?

"乌兰图雅躲汉子,成名非实至名归,她只是资本的牺牲品而已。"

这是许多网友对乌兰图雅的直接评价。的确,当年乌兰图雅凭借《套马杆》一曲走红,被3年连续邀请登上央视春晚舞台,被冠以"蒙古之花"的美誉。一时间,她的名声响彻云霄,甚至被奉为蒙古族音乐的新星。

然而好景不长,细心的网友们很快发现,在演唱这首歌的高潮部分"汉子"两字时,乌兰图雅往往会避重就轻,要么干脆回避,要么拖长音过渡。于是,"乌兰图雅躲'汉子'"的梗应运而生,她的专业能力遭到了质疑。

更可笑的是,后来有人扒出,2009年乌兰托娅就已经发布过《套马杆》这首歌的原唱版本。乌兰图雅的版本,竟然是由大公司二度包装而来。可以说,她就是一朵被"温室"养大的"人造花朵"。

音乐受欢迎,靠的是"卖相"而非"唱功",这难免让人对乌兰图雅的成名产生质疑。毕竟,她的路人缘只是被别人一手造就的。如果没有乌兰托娅的付出,或许就不会有乌兰图雅今天的名声了。

包装商业歌手的惯用伎俩

事实上,乌兰图雅并非一个例外。她只不过是在音乐圈被包装的新人之一。作为"草原歌姐",她的羽绒服打扮、辫子发型以及质朴大气的唱腔,无不透露着某种刻意为之的"设计感"。

可以想见,操控她整个形象的,是一只滑头狐狸般的营销团队。这只团队深谙如何抓准大众的"审美情绪",如何通过外在包装迎合口味,进而将明星"产品"大卖特卖。

这套路不仅乌兰图雅用过,连从前的许多红极一时的明星都饱受其苦。有的被要求植入"知性美人"标签,有的被要求变身为"霸道总裁",还有的甚至被要求吊打戏份以培养"动作小花旦"的气质,种种荒唐程度可见一斑。

于是在资本的驱动下,大批"人造明星"就此成型。他们外表靓丽,符合审美,但歌声平平无奇,甚至唱功生硬。还真有网友把他们比作"唱片公司搞出来的翻版包青天"呢。

当然,也不能什么都怪罪于商业操作。毕竟唱片公司的出路何在?还不是为了讨好大众口味?再讨好一点,就很可能将被批有"失去匠心"的过错。可以说,这就是商业与艺术,又一次剪不断理还乱的僵持。

"蒙古纳木错"的离奇命运

跟随乌兰托娅的足迹,不由让人想起多年前那位"蒙古纳木错"的艺人。

同样草原出身,同样被称赞是"后生可畏"的歌手,那位艺人也是备受歌迷推崇。她的歌声嘹亮动人,但可惜由于种种外力阻挠,最终只能在鲜有人问津的小剧场里终老。

换句话说,这位艺人也犯了和乌兰托娅差不多的"过错":虽有民族音乐的传承欲望,但缺乏商业头脑;虽有艺术上的坚持,但缺乏资本的雄厚支持。于是最终被股市里的大鲨鱼们无情碾压。

有人说,乌兰托娅的遭遇或许也是如此吧。毫无疑问,这无疑是一种残酷的命运。但不得不赞叹的是,面对重重压力,她都还在一往无前地追求着音乐梦想,远非那些俗不可耻的人物可比。

甚至在版权官司落定后,这位"蒙古纳木错"依旧不屈不挠,发行首张个人专辑《新套马杆》,似乎是要让世人听听,什么才是真正的民族音乐风韵。尽管这张专辑最终石沉大海,但她的精神值得钦佩。

不禁感慨,乌兰托娅哪里比乌兰图雅差?只缺一个好的机会,又或许正是因为拥抱了自由,才让她不被世俗所羁绊吧。

开放还是保守?恐怕没有标准答案

"不能让草原音乐被商业糟蹋,必须保留它最原始的风格!"

"笨!音乐怎么能永远是老模样?它也得随时代进步而变迁啊!"

这似乎是两种对立的声音。然而认真思考,或许都有一定的道理。毕竟如何在继承与创新之间把握分寸,实在是一个老生常谈的命题。

开放还是保守?恐怖没有标准答案

"不能让草原音乐被商业糟蹋,必须保留它最原始的风格!"

"笨!音乐怎么能永远是老模样?它也得随时代进步而变迁啊!"

这似乎是两种对立的声音。然而认真思考,或许都有一定的道理。毕竟如何在继承与创新之间把握分寸,实在是一个老生常谈的命题。

就拿蒙古族音乐来说吧。要保留它最朴素纯正的民族风格,不被世俗所玷污,这无疑是许多人的愿景。可是如果永远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又怎么能与时俱进?让这种音乐活起来,不正需要适当的创新和突破吗?

音乐发展的道路,向来是一条两难的路。一头是艺术的理想主义,一头是现实的商业导向。我们是应该坚持自我,囿于一隅?还是应该打开大门,拥抱新鲜空气?

看看乌兰图雅受到的非议,不正说明了保守主义者的顽固吗?她们拒绝接受新生事物,老想守着自己过去的"祖产",结果只能被时代的洪流抛在后面。

可同时看看乌兰托娅的际遇,又何尝不是开放主义者的悲哀写照?为了立于不败之地,不得不拼命迎合大众的胃口,最终沦为商业的俘虏,从而把音乐的神圣也抛诸脑后。

有谁能给出一个标准答案呢?恐怕是很难的。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继承和创新之间,必须有一种精神的坚持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被任何一种力量所主宰。

只有这样,音乐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成为穿越时空的永恒艺术。否则,不是被时代的浪潮所吞没,就是被资本的肮脏所玷污,注定将一事无成。

网友热议:

"乌兰图雅比她的包装团队单纯多了,她可能也曾怀抱着对音乐单纯的热爱,可惜遭遇不公平的包装和炒作,成了别人口中的'商品'。"

"草原音乐的魅力正在于质朴大气,一旦被过度商业化,必将失去灵魂。我们更应推崇乌兰托娅这种对传统有独到理解的音乐人。"

"音乐终归是一种艺术,需要不断创新突破。不过创新也要在一定基础之上,不能违背艺术的本源。因此说到底,理性平衡才是关键。"

"其实乌兰图雅和乌兰托娅的遭遇,都是整个娱乐圈的一个缩影。前者被资本主导,后者则被商业抛弃。看来寻求一种良性的平衡发展,才是出路。"

"就我个人而言,我并不全盘否定商业包装的做法。毕竟任何新生事物想要被大众接受,都需要一个过程。关键在于包装的方式是否过于夸张。"

综上所述,草原音乐的发展之路错综复杂,一如这个时代的曲折。我们是否还应该更包容、更平等、更宽广地看待它的未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最后,你是否也有自己对这个话题的独特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让我们一起探讨、分享。艺术的道路究竟应该何去何从?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