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年轻人现状,被问到最喜欢哪个国家时,回答令所有人意外

墨子翟得日记 2024-10-22 13:46:18

一周前,一个在俄罗斯街头采访的视频火了,却也让很多网友心里不是滋味。

视频中,中国博主四海随机采访了一些俄罗斯年轻人,询问他们最喜欢的国家是哪个。

结果,从法国、瑞典、韩国到日本,五花八门的答案都有,唯独没有人提到中国。

这不禁让人疑惑,说好的“中俄友谊牢不可破”呢?难道中俄两国年轻人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认知鸿沟吗?

其实在近些年来,有不少前往俄罗斯的中国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了这种落差。

一边是国内舆论场上对中俄关系的乐观情绪,一边却是俄罗斯民间对中国认知的相对冷淡,甚至还夹杂着一些误解和偏见。

这种认知差异,无疑为中俄两国关系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一边是“欧洲梦”,一边是“中国制造”

一位名叫“遨游四海一看世界”的中国旅行博主,用镜头记录下了他在俄罗斯街头的所见所闻。

这一次,他随机采访了形形色色的俄罗斯年轻人,询问他们心中最喜欢的国家。

在在那些年轻的俄罗斯面孔下,透露出的不只是对异国风情的向往,更折射出他们对自身国家和文化的迷茫。

对于这些答案,开可真是五花八门,但令人奇怪的是,却鲜有人提及中国,更令人意外的是,连他们自己的国家,似乎也很少被提及。

一位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年轻女性,面对镜头略显拘谨,却难掩对法国的向往,精致的文化,浪漫的氛围,让她对这个国度充满了美好的幻想。

而另一位从事服装销售的女孩,同样对法国情有独钟,因为在她看来,法国是时尚之都,代表着优雅和品位。

或许在他们眼中,西方国家代表着更高的生活水平、更完善的社会制度以及更开放的文化氛围,而这些恰恰是俄罗斯当下所缺乏的。

然而,真实的法国或许并不是如此完美的,种族问题、治安问题、环境问题,都困扰着这个国家,但这些负面信息,似乎并没有影响到俄罗斯年轻人对法国的美好想象。

除了法国,北欧国家也是俄罗斯年轻人追捧的对象。

一位年轻的宝妈则更青睐瑞典,认为瑞典的法律制度更加自由平等,她向往瑞典自由的社会制度,认为那里能给她带来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而另一位女孩,则被丹麦的童话氛围所吸引,那里有她喜欢的明星,有她憧憬的梦幻世界。

不难看出,这些俄罗斯年轻人对西方国家的喜爱,很大程度上源于对“自由”、“民主”等西方价值观的认同。

然而这种对西方的美好想象,往往是片面且不现实的,现实中的西方国家,并不一定是“天堂”,而是也会存在着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

但这些负面信息,却很难进入俄罗斯年轻人的视野。

与这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俄罗斯年轻人心中的形象,更多地停留在“中国制造”的标签上。

虽然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升,但在俄罗斯的媒体报道中,中国仍然以“世界工厂”的形象出现,缺乏文化软实力的输出。

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俄罗斯年轻人对中国缺乏全面客观的了解,也难以产生真正的认同感。

再加上西方媒体长期以来对中国的抹黑,更使得他们在潜意识里对中国抱有偏见和执念。

有趣的是,与俄罗斯年轻人对中国普遍缺乏好感形成对比的是,很多中国年轻人对俄罗斯却抱有一种特殊的“好感”。

这种好感,一方面源于对俄罗斯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认同,包括对俄罗斯文学、音乐、艺术的欣赏,对俄罗斯人民在二战中表现出的坚韧和勇气的敬佩。

还有一方面就源于对俄罗斯在国际局势中立场和行动的支持,尤其是在面对西方国家压力时,俄罗斯敢于说不、敢于亮剑的态度,更引起了所有中国人的共鸣。

除了这些以外,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战斗民族”的故事,也为俄罗斯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年轻人对俄罗斯的好感。

然而这种好感,很多时候是建立在对俄罗斯缺乏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的。

中国年轻人往往只看到了俄罗斯强硬的外表,而忽视了其内部存在的社会问题和矛盾。

就比如说,俄罗斯社会贫富差距巨大、腐败问题严重、人口老龄化加剧等问题,其实都对俄罗斯的长期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但这些问题,却很少出现在中国媒体的报道中,中国年轻人也很少有机会去了解真实的俄罗斯。

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中国年轻人对俄罗斯产生了一种“迷之滤镜”,将俄罗斯理想化,而忽视了其真实存在的问题和困境。

信息茧房与文化壁垒

在这些俄罗斯年轻人喜欢的国家名单中,欧洲国家占据了半壁江山,他们对西方文化的迷恋,从他们对韩国的喜爱中也可见一斑。

一位打扮时尚的女孩,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韩国流行音乐的喜,而几位十几岁的学生,更是兴奋地向镜头展示着她们喜欢的韩国偶像。

这种对韩国文化的追捧,在俄罗斯年轻一代中并不罕见,像韩国流行音乐、电视剧、综艺节目,凭借着精良的制作和迎合年轻人口味的包装,在俄罗斯迅速走红,成为了一种文化潮流。

然而,在这些俄罗斯年轻人心中,中国却是一个模糊的存在,他们对中国知之甚少,甚至存在着一些误解。

可以说,在他们眼中,中国依然是那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与现代化、国际化相去甚远。

这种认知偏差,与西方媒体长期以来对中国的负面报道不无关系,在西方媒体的描述中,中国是一个充满威胁的国家,政治体制僵化,人权状况堪忧。

这些负面信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俄罗斯年轻人的认知,让他们对中国产生了距离感。

所以说,中俄两国年轻人之间存在的认知差异,折射出的是文化交流的困境。

在信息时代,本应是文化交流的黄金时代,但信息茧房和文化壁垒,却阻碍了我们彼此了解。

以俄罗斯为例,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缘政治的影响,俄罗斯的互联网信息环境相对封闭,西方媒体占据着主导地位。

这些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往往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偏见,充斥着负面信息和刻板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俄罗斯民众对中国的看法。

另一方面,俄罗斯自身的文化输出相对薄弱,除了传统的文学、音乐、芭蕾等领域外,在影视、流行音乐、网络文化等方面,对世界的影响力有限。

这也使得俄罗斯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竞争中处于劣势,难以吸引年轻人的目光。

而中国方面,虽然近年来加大了文化输出的力度,但效果仍然有限。

不过中国文化产品在海外的传播渠道还不够畅通,很多优秀的作品难以进入俄罗斯主流市场,而且中国文化产品在内容和形式上,还需要更加贴近海外受众的口味,这样才能真正引起他们的共鸣。

然而,随着中国不断发展壮大,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关注中国,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文化将在俄罗斯乃至世界范围内,展现出更加强大的魅力。

俄罗斯年轻人对西方文化的迷恋,以及对自身国家和中国认知的偏差,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意识到了,文化安全是一个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自己的文化根基,就会迷失方向,最终沦为其他文化的附庸。

除了信息传播渠道的差异外,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差异,也是造成中俄两国年轻人认知偏差的重要原因。

俄罗斯文化深受东正教和欧洲文化的影响,强调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理性主义,而中国文化则更注重集体主义、实用主义和人情关系。

这些差异,体现在两国人民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价值判断等方方面面,需要双方在长期的交往中,不断沟通、理解和包容。

寻回“战斗民族”的文化之魂

中俄两国年轻人对彼此的认知偏差,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任由这种偏差发展下去,最终形成隔阂和误解。

而要打破这种认知偏差,就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

在目前这样一个信息化社会下,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打造中俄文化交流的新空间。

鼓励两国年轻人互相关注彼此的社交媒体账号,分享彼此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体验,鼓励两国网络文学、影视、游戏等领域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合作开发和推广,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品。

更重要的是,要鼓励两国年轻人走出国门,亲身感受彼此的文化和生活。

旅行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方式,通过旅行,可以让两国年轻人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彼此的文化差异和共同点,消除误解,增进理解。

中俄两国是近邻,更是朋友,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

相信通过双方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打破信息茧房和文化壁垒,让中俄友谊之树更加枝繁叶茂,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信息来源:

个人账号——遨游四海一看世界——《第108集:俄罗斯年轻人现状,街头采访最喜欢哪个国家,回答出乎所有人预料》2024.10.13

中国经济网——《中俄睦邻友好合民心顺民意》2024-10-21

0 阅读: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