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海堡垒》之后,厂长对“堡垒”两个字儿都PDST了。
所以......
看到《金钱堡垒》,本能的后退一大步;看到主演有王千源,才勇敢向前挪了一小步。
结果嘞,还是中招了
。
必须承认,此片确实对男性观众很友好。
鞠婧祎、王丽坤、张俪,女演员一个比一个美,各种风格都能满足。
尤其张俪的好身材一览无余,她饰演的秘书与老板暧昧,完事儿便上桌吃饭。
有钱色交易内味儿了~~~
不过,与韩国同类型相比,仍旧不是同一量级。
尺度不够,深度也不够。
金融犯罪连股票是什么都没搞清楚,智斗和反转情节漏洞百出、莫名其妙,最后结局安排在天台,难道是在学《无间道》???
冯绍峰演得股票网红,操纵股市,收割散户,疯倒是挺疯的,但越看越塑料,不像能干大事儿的。
话说,这片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中国版的《华尔街之狼》。
《华尔街之狼》
《金钱堡垒》看了让人无语,本片则让人大开眼界的同时,灵魂深处受到重击!!!
先说视觉上的。
导演不是一般的疯狂,他用同样的主演,让《了不起的盖茨比》看到了大师是如何玩浮夸的。
数不清的“海天盛筵”镜头——
毒品、X、酒精、豪车、直升飞机、私人游艇、海边别墅......
华尔街富人奢侈糜烂、纸醉金迷的生活,尽收眼底。
结合男主的故事是真人事迹改编,让人看到人性如何一点点堕落。
3小时全程无尿点,千万不要眨眼。
乔丹。
在华尔街,实现了跨越阶层的人。
看到没!
大到无边的房子。
出身贵族,身材诱人的老婆。
一周都换不过来开的豪车,还有度假专用的别墅、私人飞机等等。
此外,他的个人账户里还有数不清几位数的存款。
对于自己今天所拥有的一切,乔丹感到洋洋自得,他感谢华尔街,更感谢敢想敢干的自己。
而他的成功,更离不开他对于金钱的渴望。
小时候,乔丹的父母都是会计,家庭只是小康水平。
当乔丹长到22岁,走入社会,他开始找匹配自己爱钱心情的地方,那便是华尔街。
如他说的,这是唯一跟他志同道合野心勃勃的地方。
乔丹入职的公司名叫罗斯柴尔,小领导见到他便给了他一个下马威,说他是“池塘里的泥”,意思是最底层。
他具体职位名为接线员。
一天需要打至少500通电话,和有钱老板拉近关系,同时要准备证券资格考试,这样之后才能直接进行证券交易。
小领导悄悄告诉乔丹,他上一年年薪30万,他的大领导年薪则过百万。
暗示他,好好干,大有钱途。
乔丹显然并没有听进去,因为他坚信自己可以赚比他们多得多的钱。
是的,此时正是股票的好时候。
电话一响,交易屏幕上的数字便蹭蹭往上涨,每卖出一只股票,乔丹便可得到丰厚的佣金。
在前辈的指导下,乔丹顺利通过证券资格考试,在证券经纪人的岗位上,越来越拿手。
他特别能忽悠。
能把黑的,说成白的。
一只小股票,他给它贴上“前途无量”、“风险低”的标签,动不动就说这是他近半年以来见过最好的股票。
把平平无奇的公司,说得天花乱坠,谁听了都一愣一愣的。
凭借这张嘴,他成了最佳卖手,赚得了第一桶金。
可惜,公司状况不佳,他很快就换了一家小公司。
好在,他已经学到了本事,并因此在新单位立足,立刻成了销售额最高的经纪人。
既然乔丹能干,为何不自立门户呢?
他很快辞去这份月薪7万的工作,找了几个可能没有专业背景,却对金钱有极强欲望的合伙人。
经过乔丹的速成班,原本在饭店里的打工仔,摇身一变成了华尔街的股票经纪人。
乔丹的公司以为客户制造需求为第一原则,使得销量惊人。
后来又把用户群体从普通人,转向美国最有钱的人群。
鉴于有钱人更有判断力,更加精明,乔丹提议,先向他们推销热门股,待到关系进一步后,趁他们放松警惕,再推垃圾股。
一只垃圾股,经纪人可得佣金50%,那收入相当之可观啊。
越干越疯狂,胃口越来越大。
乔丹除了卖股票,开始与资本合作,购买新上市的公司股份,哄抬股价,再进行抛售,获取暴利,让韭菜进场接盘。
短时间内,大量的金钱涌进来。
乔丹和公司的同事们,沉醉在胜利的喜悦中。
为了延续辉煌,他或请来“助力团”,或在酒精、药物的帮助下,促使人的精神一直处于亢奋的状态。
俗话说,盛极则衰。
乔丹的公司也没有躲过这个定律,他们太猖狂,早早就被FBI给盯上了,而乔丹本人,一步步膨胀,一点点堕落......
讲真,演成这样小李子都没能拿到奥斯卡影帝,真的不知道该说啥了。
拍此片,他牺牲好大。
身体被观众一览无余,偶像包袱也是扔得一点不剩。
那场他嗑药过量陷入半昏迷,强制清醒后,他一路爬到车中的戏,他的演技简直炉火纯青。
当然了,也有人认为,此片“核心不正确”。
总体上只展现了得利者的潇洒、疯狂,忽视了失利方的痛苦。
并且,故事结局男主也并没有受到惩罚。
他被接受调查,离开公司后,依然凭借一张巧嘴在世界各地宣讲,传授他的成功之路。
其实,表面看是在宣扬金钱至上,实则暗藏讽刺。
如一位豆瓣网友写的,只要足够靠近,谁的人性不透出星点光芒;
或许,并没有百分百的善恶有报,道德判断也无章可循,而这才是我们切身生活的最现实不过的荒谬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