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见三象,遍地添新坟”,指哪3象?昨日春分,天气怎样

青丝评文化 2024-03-27 06:59:44

春分,作为春季的第四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相比其他节气,它的含义较为直观易懂。农历书中记载:“斗指卯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两极除外),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简而言之,春分标志着昼夜等长,同时也象征着春季的中分点,意味着春季已过半。

春分节气的意义还远不止于此。二十四节气紧密关联着农耕文化,反映了一年中气候的转换、雨水的多少、气温的变化以及霜雪的持续时间。因此,春分在古代还具有预测年景的功能。民间有老人常说:“春分见三象,遍地添新坟”,昨日春分,这句谚语是否有其道理?二十四节气的这一特定点,春分,因而成了古人了解和预测夏季气温变化的重要途径。

一、怕无雨

春分节气象征着春季的中点,此时气温迅速回暖,大多数地区的日均气温升至10℃以上,伴随着雨量和降雨频次的增加。根据传统观念,春分无雨会被认为不吉利,预示着必须等到清明时节才有可能迎来新一轮降雨。春分期间正逢麦苗的拔节期,此时麦苗对水分的需求较高,缺雨将直接影响到麦子的收成。古老的农谚“春分阴雨天,春季雨不歇”和“春分有雨是丰年”,强调了春分日降雨对春季农作物,尤其是麦子和春播作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果春分日有雨,则意味着整个春季都将拥有充足的降水,这不仅有助于麦子的丰收,也促进春播作物的良好生长,对农民来说无疑是极好的消息。

二、怕有雪

春分节气不仅标志着“数九寒天”的结束和气温的逐渐回暖,而且对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若在春分时节还出现降雪,将对农作物产量产生负面影响。农谚“春分雪花飘,农民要吃黑”象征着春分时的降雪会导致麦收减少,迫使农民转而食用如高粱等黑色粗粮。在春分期间,麦苗进入拔节期,降雪导致的气温骤降至冰点以下会影响麦子、豌豆、蚕豆、油菜籽的成熟和收成。此外,对于正处于开花结果阶段的果树来说,降雪会导致大量落花落果,严重减少产量。因此,春分时节的降雪对农作物和农民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三、怕热

春分节气时气温通常变暖,但如果炎热则被古人视为大患,如农谚“春分热烘烘,清明谷芽烂”所暗示的,过热天气可能会引发倒春寒,对麦子产量和春季播种产生不利影响。倒春寒会使得尚未出土的种子腐烂,降低出苗率和速度。尽管在过去,技术和生产力的限制使得倒春寒造成严重损失,但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如磷酸二氢钾的喷施,已经能够提高作物的抗寒能力,从而减轻了倒春寒的影响。科技进步和收入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倒春寒对农业的不利影响。

结语:

关于春分,民间俗语还有很多,如“春分不见分,粮食贵如金”、“春分春分,该分则分,不分遭瘟”和“春分春不分,米面贵如金”等,虽然说法不一,但它们传达了一个共同的信息,那就是是春分节气应当符合自然时令的变化,如适时的降雨和气温回升。如果春分时节天气异常,可能会导致粮食减产、价格上涨,甚至引发倒春寒和其他自然灾害,进而影响米面价格。因此,在靠天吃饭的古代,粮食减产必然带来饥荒,故而说“春分见三象,遍地添新坟”也毫不夸张。这些谚语强调了春分对农业周期的重要性以及与之相关的天气变化对农作物产量和价格的影响,在古代是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