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是人体生理活动刚需,是身体和心理松弛休整的时机。有睡眠时长、睡眠深度、入睡速度、醒后恢复等具体要求。
科学研究发现,每个人在不同年龄段,每天所需的睡眠时长不同,婴幼儿期约12—20小时,青少年约8—10小时,成年人约6—8小时,老年人约5—7小时。
睡眠除了保证身体休息和代谢外,有3个作用极其重要:
1、保证生物钟正常运转,生物钟一乱,身体就会内乱,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纠正,甚至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2、让大脑有充足时间自我清洁,熟睡后大脑会对积压脑部的废料进行处理,确保不会对运转带来阻滞。
3、免疫系统更高效工作,入睡后免疫细胞会加速清剿入侵的病原体、内部变异的细胞,保护身体不得病,或者加快恢复。
有过发烧、感冒、炎症经历的患者知道,生病后最好尽快休息,认真地睡一觉之后,身体就好了一大半,这就是睡眠的功劳。
不过,现代生活节奏快、强度高、转换快、压力大,很多人为了工作和快乐,最先牺牲的是“睡眠时间”,导致入睡晚、睡不够的现象长期、大量、反复存在,突出表现是“睡得少”和“睡得晚”。
1、什么是“睡得少”?
成年人每天保证的睡眠时间是6—8小时,如果长期小于5小时,就是睡眠不足,即“睡得少”。有可能是夜间睡3—4小时,中午休息1—2小时,但总时长不超过5小时,这是从睡眠长度来定义的,而且频繁发生。
睡得少多见于有网瘾的人群、长途司机、杀猪匠、重要科室医生、核心领域的研究人员,等等。
2、什么是“睡得晚”?
如果长期在晚上11点以后入睡,或者凌晨1—2点以后卧床,就是“睡得晚”,但床上躺得晚,睡眠时长可保证达到6—8小时,“睡得晚”是从入睡节点来定义的,也是长期不良生活习惯。
睡得晚多见于复习备考的中学生、自律性不强的成年人、有睡眠障碍的群体、值夜班的人群,等等。
“睡得少”和“睡得晚”。两者可以互相兼容、互相连通,也就是一个人既睡得少又睡得晚,长期下去身体会垮掉。
无论是“睡得少”还是“睡得晚”,从健康角度看都是不合适和不提倡的,至少有5个共性的危害:
一个是心血管疾病风险大增,尤其是心肌损伤、心梗,等等。
一个是严重损害心肺功能,容易升高血压、心律紊乱,对呼吸系统带来干扰。
一个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对心脑血管带来大量麻烦,埋下更大更多斑块的隐患。
一个是损伤免疫系统,人体防御疾病的机能下降。
一个是形成睡眠障碍,不仅是褪黑素分泌异常,而且容易睡不好、睡不着,形成恶性循环。
那么,“睡得少”和“睡得晚”都不利于健康,从危害性上说,哪一个更危险、影响更严重?很多人不了解,有的认为是“睡得少”,有的认为是“睡得晚”。
从医学临床角度看,“睡得晚”比“睡得少”更危险,影响更严重,原因有4条:
1、最重要的影响:打乱了生物钟。晚睡会让生物钟出现波动、紊乱甚至倒转,生物钟是人体合成代谢和解压排毒的“标准时间”、“总控时间”,出现问题对各个器官的代谢、运转、功能调节干扰巨大。
睡得晚虽然可以用一些睡眠时间弥补,但错过的觉,怎么补都难以回来,对于青少年而言,会影响生长发育和大脑认知。
2、最明显的影响:带来肥胖和皮肤损伤的问题。一方面是熬夜吃东西,对消化系统影响大,带来肠胃危机,一方面是破坏皮肤防线,加速老化。
3、最直接的影响:高血压和糖尿病。睡得晚意味着交感神经兴奋异常,带来代谢紊乱,容易被高血压和糖尿病两个危险的慢病盯上,后续治疗的代价巨大。
4、最隐蔽的影响:深度睡眠质量持续下降。不要认为可以用别的时间补回睡眠时间,因为晚睡的人,经常会被吵醒,变成睡得晚+睡得少,双重影响叠加,引起深度睡眠质量下降,各种问题慢慢出现了。
总之,“睡得少”和“睡得晚”,都是自我摧残身体的危险行为,长期会加速身体崩溃,但睡得晚危害更大,所以要科学规划睡眠,严格自律,坚持早睡、早起,养成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