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R]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要求参与者尝试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可无一例外地,每个人的思维都出现强烈的反弹,很快就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只白熊的形象。这个著名的“白熊效应”放在教育中同样适用:越是不愿孩子放心上,孩子越在意。这在某种程度就是一种“负面强化”作用,常常把“没关系”、“不要紧”挂嘴边,非但不能给孩子正确的鼓励,还会让孩子越学越没自信,对学习和考试越抗拒。
[私信R]不想孩子因为学不好、考不及格自信心受挫,便告诉他“没关系”,这类的表达根本起不到鼓励安慰的作用。反倒会因为它背后暗含的“否定”,给孩子带来意想不到的打击。
[私信R]孩子没考好瞎鼓励,只会让他越来越差,不恰当的语言表达,对孩子的杀伤力远远超乎预期。
[彩虹R]想让“鼓励”发挥真正的功效要这样做才对!
对孩子而言,学习遇到困难或遭遇其他挫败事件时,恰恰是获得成长的好时机。这时,父母要坚定地站在孩子身边,用正确的鼓励来支持他、引导他。
[一R] 启发孩子合理宣泄情绪。
父母应主动把“说话”、“发声”的机会交给孩子。关心孩子的心情和感受,并试着现身说法,以孩子的视角分享自己失败时的感受,让孩子意识到:“我不可耻,我有权力失败。”当孩子听得进去,愿意去表达倾诉,就是给他的情绪一个出口,直面自己的心情。
[二R]模糊化孩子的“失败事件”。
疏导完孩子的情绪后,要想从情感上安慰孩子,可以把“考不好”或者其他失败事件放在一个笼统的语境中描述。比如:“考砸了、失败了是很正常的,人人都会遇到。”“没什么大不了的,一次失败而已。”不过分强调孩子失败的具体事件,让孩子简单理解为一次“挫败”而已,孩子能够更坦然接纳。
[三R]侧重于原因分析,肯定孩子的成长。
孩子从感性的场景中恢复到理性状态,最需要的是知道自己问题出在哪里,接下来该怎么解决和避免。这时父母要放下自己的批判心,保持客观成熟的心态陪孩子分析原因。当孩子一步步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可改进的方面时,别忘了夸孩子一句“你现在看问题和之前又不一样了,真的是进步/成长了”。
[红色心形R]很多时候,孩子需要“教练式父母”给自己提供锦囊和方向。有父母手把手地教和示范,孩子才有更大的信心认定自己能行,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能顺利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