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总对孩子唠叨:
❌哎呀,别在沙发上玩呀,这太危险了,待会儿摔疼了你又要哭了!
❌ “不可以看电视,看手机看电视对眼睛不好”
❌ “我们之前说好的每天只看30分钟,你怎说话不算话呢”
❌ 说孩子早上不起床,会吐槽“你怎么这么懒啊!”
❌“说了多少遍了,怎么一直不听,需要我说几遍”
·
于是一遍又一遍提醒孩子,反复强调,直到让娃感到不耐烦[鄙视R]小小提醒逐渐成了“批评教育”
🍃那究竟要怎么提醒孩子才能起效果,且不会让孩子感到烦躁与唠叨呢?
👇下面有3个技巧可以学习和参考🔍
·
1️⃣采用简单直接的语句
✅孩子在沙发上跳来跳去,可直接说:宝贝下来,到妈妈这里”
[向右R]孩子大脑是直线性思维,当你说不要在沙发上玩时,听到娃耳朵里就是要在沙发上玩。
🍃指令要清晰明确。多余的语言会增加娃筛选重点信息的难度,娃很难明白你到底想要ta干什么。
·
2️⃣进行客观的描述,控制住负面情绪
✅不要“翻旧账”“情绪宣泄”“贴标签”
譬如当娃又一次赖床时,我们说:“现在已六点十分了,这会儿起你还有5分钟吃早点。”
[向右R]譬如:本来是打碎了碗的事,结果把娃两年前走摔跤的事儿都翻出来了,不但没解决问题,又新增了很多问题(尤其是负面情绪,吓哭孩子),所以妈妈要自己控制住情绪,别吓到孩子不然适得其反。
[向右R]贴标签。有些家长可能会把孩子早上赖床,吐槽“你怎么那么懒”。这不是客观描述事实。
🍃因此在孩子出现了一些需要纠正的地方时,我们应当遵循客观描述、实事求是的原则。
·
3️⃣用符号代替说教
✅比如说,我们跟娃约了每天看电视只能看30分钟,但是这一次娃看得太投入,忘记了时间, 我们可约定:闹铃声”响起,我们就要准备结束看电视了;“故事时间到”来提示孩子该听故事了;或“挡在电视前”的动作,来提示要遵守约定了…
[向右R]这时若直接去说“看电视对眼睛不好”“我们之前说好每天只看30分钟,你咋说话不算话”,显得唠叨
🍃这些提醒符号,既简洁又能够起到提醒的效果,远比你不停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
✨孩子在做一些事情,不管是尝试还是挑战,妈妈除了避免多次重复提醒说教外,更要学会懂得控制住自己的负面情绪,因为有时候孩子尊的会因为你的吓到而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