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又成了热议话题。法国带头提议,想让德国、日本、印度和巴西加入常任理事国行列,给这个老话题添了新火苗。
俄罗斯反应迅速,直接表明态度:德国和日本想入常?没门!
这可不是一时冲动,俄方有他们的考量。德日作为二战战败国,历史问题摆在那里。
再者,这两个国家还有美军驻扎,主权都不完全,俄罗斯担心它们入常后会变成美国的传声筒,让美国在安理会的影响力更大。
再加上德日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让俄罗斯很不爽,觉得它们在背后搞小动作,加剧了地区的紧张气氛。
各国都有自己的小心思,都想在新的国际格局中分一杯羹。
信源:俄常驻联合国代表:德国和日本永远不会获得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2025-01-04·光明网
日本的入常之梦:建立在沙滩上的空中楼阁日本对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渴望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从日本的角度看,成为常任理事国是提升其国际地位、实现国家正常化的重要途径。
毕竟日本曾经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拥有强大的经济和技术实力。如果能坐上常任理事国的位子,就能直接参与到国际事务的决策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更重要的是,这可能帮助日本摆脱战后对其军事力量的种种限制,实现真正的国家正常化。
随着中国的崛起,日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历史的恩怨让两国关系一直笼罩在阴影之下,日本担心中国会“翻旧账”,追究其二战期间的侵略行为。
因此日本希望通过成为常任理事国来获得一种“安全保障”,给自己多加一层“护身符”。
然而,日本的这个梦想似乎更像是建在沙滩上的城堡,缺乏坚实的现实基础。
近年来,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2023年,日本的GDP被德国超越,跌至全球第四。
曾经引以为豪的家电和电子产业也逐渐失去了竞争力,像松下、东芝、富士通这样的老牌企业也风光不再。
劳动生产率低下,企业利润微薄,无法给员工加薪,导致消费疲软,形成了恶性循环。经济基础的不稳固让日本在国际舞台上显得力不从心。
一个经济停滞、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国家,真的能承担起常任理事国的重任吗?即使不考虑历史因素,单从经济实力来看,日本也很难让人信服。
更不用说,二战期间的历史错误始终是日本入常道路上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一票否决权”:国际合作的双刃剑“一票否决权”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一项特权,也是近年来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
这项机制赋予了五个常任理事国在安理会决策中的绝对否决权,任何决议只要有一个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就无法通过。
支持者认为,“一票否决权”是维护二战后国际秩序、防止大国间直接冲突的重要保障。它确保了安理会在重大问题上能够达成共识,避免国际社会陷入混乱。
在冷战时期,这一机制有效地阻止了美苏两大阵营的直接对抗,维护了世界和平。
然而,批评者则认为,“一票否决权”已经变成了大国维护自身利益、干涉别国内政的工具。一些大国为了自身的地缘政治或经济利益,滥用否决权,阻碍了联合国在解决国际冲突、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有效行动。
例如,美国多次动用否决权,阻止对以色列不利的提案通过;俄罗斯也在涉及叙利亚和乌克兰的决议中多次投下反对票。
这些行为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被认为是多边主义的倒退。
列支敦士登等国曾提议限制“一票否决权”的使用,得到了80多个国家的支持,其中包括渴望入常的德国和日本。这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一票否决权”机制的担忧和不满。
然而,改变这一机制并非易事。五个常任理事国不太可能主动放弃手中的特权,而其他国家也难以撼动他们的既得利益。
“一票否决权”就像悬在国际合作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既是维护国际秩序的基石,也可能成为阻碍国际合作的绊脚石。
如何在维护大国利益与促进国际合作之间找到平衡点,是联合国改革面临的一大挑战。
中国的立场:平衡木上的多边主义倡导者在安理会改革的大讨论中,中国一直表现得很淡定,不急不躁,用它一贯的稳重态度给这场辩论带来了不少理性和建设性的意见。
中国是支持安理会改一改的,但有个前提,就是得按公平正义的规矩来,特别是得照顾到发展中国家的感受和需求。
现在的安理会结构已经跟不上时代步伐了。想想看,二战后那会儿定下的常任理事国,基本上都是当时的胜利者,这跟现在世界多极化的形势不太搭调。
非洲和拉丁美洲这些地方,到现在连个常任理事国的影子都没见着,这明显说不过去。
所以中国觉得应该让发展中国家在安理会里有更多露脸的机会,让他们也能在国际大事上说上话。
至于德国和日本想当常任理事国这事,中国保持了一种观望的态度。
虽然理解这些经济强国想在国际上更有分量的心情,但常任理事国的位子可不是随便就能坐的,不能让它变成“大国俱乐部”。
比起把位子留给少数几个发达国家,还不如先考虑怎么让发展中国家的声音被听到,让更多的非西方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参与到国际规则的制定中来,这样我们才能一起构建一个更公平、更合理的国际环境。
中国的立场不是简单地说“好”或者“不好”,而是在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公平正义的基础上,寻找一个大家都相对满意的解决办法。
中国明白,安理会的改革关系到未来全球治理的大方向,这事得慎之又慎。
任何改革都应该以增进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为出发点,而不是变成大国之间争权夺利的工具。
其他国家的入常前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位子是个香饽饽,除了咱们熟知的德国和日本,印度、巴西和南非也摩拳擦掌,想往那椅子上坐一坐。
但这条路并不好走,充满了迷雾和挑战。
先说说印度吧,这个国家一直眼巴巴地盯着那个常任理事国的位置,也确实拉到了一些大佬的支持。
但印度的外交政策有点儿像变色龙,让人捉摸不透,这也就让它的入常之路多了几分不确定性。
回想一下,印度以前也不是没尝试过,但每次都差那么一点点。比如2005年那次,眼看中、英、法、美都点头了,结果被俄罗斯一票给毙了。
再来看看巴西和南非,这两个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它们的入常呼声也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发展中国家在安理会里头声音太小的关注。
不过,美英法三国突然这么积极地推这两个国家,背后是不是有什么小九九,就不得而知了。是不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中俄在德日入常的问题上松松口呢?这还真是个谜。
安理会改革是一项大工程,涉及到国际权力的重新洗牌。美国想通过扩编来加固自己的老大地位,俄罗斯则是死守自己的利益,而英法的态度总是那么模棱两可。
在这个大棋局里,每个国家都想分一杯羹,但也都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结语安理会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想让这个机构更公正、更有效、更有代表性,以便更好地应对全球的复杂挑战。
中国提出的改革方向,就是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打破“大国俱乐部”的模式,这为构建一个更公平、更合理的国际秩序提供了一条新路。
安理会改革的未来,还得看各国怎么选,怎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