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德国一位63岁的流浪汉,突然收到了一笔2000美元的汇款。他看了一眼

冰蓝聊国际 2024-02-27 18:27:26

1948年,德国一位63岁的流浪汉,突然收到了一笔2000美元的汇款。他看了一眼汇款地址写着:中国南京,不禁泫然泪下。 约翰·拉贝,一个普通的德国人,于1908年来到了中国,开始了他在北京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工作生涯。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职责增加,职位上升,终于在1931年被调任到了南京。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里,拉贝深深体会到了中国文化与历史的独特韵味。 然而,随着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的爆发,一切都变了。日军对南京这座城市的摧毁程度超出了他的想象,无数无辜的百姓在战争的硝烟中饱受苦难。 面对这样的灾难,绝大多数的外国人都选择了撤离,但拉贝却没有这样做。他选择留下来,用自己的行动去阻止这场人类的悲剧。 他开始在自己的住所设立防空洞,最初的只有十几人,但随着战事的持续,这个数字迅速增长,最后达到了六百多人。为了保护这些人,拉贝日夜奔波,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保护他们。 为了让更多的难民得到庇护,拉贝又和其他国际爱心人士一起成立了一个人人皆知的安全区。 在这个区域内,近25万的难民得到了暂时的安宁,而为了支撑这片区域,拉贝甚至不惜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他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和智慧都投入到这个伟大的事业中去。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他把自己的经历和见闻都详细地记录在了日记中,这份被称为“拉贝日记”的珍贵资料最终成为了指控日本罪行的重要证据。 拉贝以自己的行动和勇气书写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为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1938年2月,在日本和德国政府的压力下,拉贝不得不离开了南京,返回了自己的祖国。但是,他没有停止自己的斗争,他四处演讲,揭露日本的罪行,甚至为此付出了被希特勒关押的代价。 出狱后的拉贝,生活陷入了困顿,患上了糖尿病,甚至沦为了流浪汉。 就在这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南京人民,他们没有忘记他的恩情,通过筹集2000美元汇给他,给予了拉贝最大的支持。 当他收到汇款的那一刻,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心中的感激无以言表。“这是来自南京的帮助。”他颤抖的声音在风中回荡,触动了每一个听到它的人。 这笔汇款成了拉贝生活的转折点,他决定用这些钱来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也用它去治疗自己的病。 最重要的是,他要写一本书,记录下自己在南京的经历,让这个世界记住这段历史。 如今的我们回望那段历史,不禁感叹那个时代的伟大人物。拉贝的故事就像是他的日记一样,记录了一段历史,他的善举与牺牲,成为了跨越国界与文化的桥梁。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拉贝都在为南京和他爱过的人们做着自己所能做的一切,他的故事会代代相传,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不忘初心,珍爱和平。

0 阅读:131
冰蓝聊国际

冰蓝聊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