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初,毛泽东外事活动频繁。有一次,王惠给毛主席理发时,一边刮后颈,一边絮絮

不急不躁文史 2024-02-28 18:31:15

50年代初,毛泽东外事活动频繁。有一次,王惠给毛主席理发时,一边刮后颈,一边絮絮叨叨地教训毛泽东:“你是国家主席,主席要有主席的样子。再说,这是我的手艺,剃不好人家会说王惠不行,王惠也不光彩嘛......” 在1949年的秋季,王惠开始担任毛泽东的私人理发师。那时,他用来装理发工具的是一只旧旧的绿色帆布背包,经过多年使用,它已显得破旧不堪。 到了1958年,在成都的一次会议期间,王惠购置了一只新的小牛皮箱子。 当他拿着这个小巧的皮箱进入毛主席的房间时,毛主席立刻注意到了这一变化,并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评论说:“老王,你这是变洋气了啊!” 随后,他略带责备地询问:“那个帆布箱子呢?不能用了么?为什么要换成这个皮箱?”王惠哑口无言,最终无奈地又换回了那个旧帆布箱。 后来,毛泽东开始了他繁忙的外事活动。在这个时期,每当毛泽东有重要的会见安排之前,都需要王惠为他进行理发和刮脸的准备工作。 王惠这位年长的理发师,外貌酷似电影《少林寺》中的老方丈,他的头发已经稀疏,蓄着一缕飘逸的白须,脸庞清瘦,就算戴上眼镜后,目光显得有些模糊不清。 尽管王惠年岁已高,视力不再如从前,但他对待每一次理发和刮脸的任务都极为认真,甚至可以说是小心翼翼。 在一次理发的过程中,王惠总是需要歪着头,伸长脖子,眯起眼睛,小心翼翼地观察,确保每一次刀剃都精准无误。 他的左手轻轻地稳定住主席的头部,确保不会有任何不必要的移动。而他的右手缓缓地伸出,手中的剃刀精准而稳定地定位在主席的鬓角之下。 在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剃刀就这样悬停在空中,似乎在等待着某个合适的时机。 经过一段似乎很长的时间,他终于在一瞬间轻巧地、几乎无声地滑过主席的发际,完成了这一刀的剃除。 毛泽东抬眼望向手腕上的手表,轻声催促道:“你需要加快速度了。” 王惠轻声回应,试图缓解紧张的气氛:“请稍安勿躁,稍安勿躁。” 随着话音落下,他调整了一下站立的位置,再次将剃刀稳妥地放置于主席的头顶,这次是在另一侧进行精细的比对。他握着剃刀的手微微颤抖,似乎是在权衡每一次切割的分寸。 经过一番长时间的准备,他突然又迅速地完成了一次剃切,随即后退一步,如同鉴赏一件艺术品般细致地审视着自己的工作成果。 “哎呀,王师傅,你快一点好么?”毛泽东的耐心开始消磨,他有些烦躁地挪动身体,想要改变坐姿,但王惠立刻从上方将他稳住,依然慢条斯理地说:“叫你不要着急,不要着急,我不误你去就行么。” 即便毛主席再三催促,王惠依旧按照自己的节奏操作,甚至在毛主席的头上轻拍两下,以示安慰,这让在场的人都感到十分惊讶。 毛泽东并未表现出任何愤怒之情,而是带着一种无奈地深深叹了一口气。 王惠边给毛泽东理发,边絮絮叨叨地教训毛泽东:“你是国家主席,主席要有主席的样子。啊,又是我的手艺,剃不好人家会说王惠不行,王惠也不光彩么……” 他轻声催促王惠:“快一点,再快一点嘛。”王惠对此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他不急不躁,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完成每一个步骤。 直到最后,当毛泽东认为理容已经完成,正准备起身离开时,王惠却轻声制止了他:“别动,别动。还没给你擦擦呢!”接着,王惠轻巧地涮了一下毛巾,细心地擦拭毛泽东的脸庞,确保毛泽东的外观在公开场合中能够呈现出最佳状态。 这一举动虽小,却体现了王惠对待工作的严谨态度和对毛泽东的尊重。直到一切准备妥当,王惠这才允许毛泽东离开。 参考资料: 《我眼中的毛泽东--原毛泽东的警卫张木奇访谈录》 《平凡的理发箱》

0 阅读:4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