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毛主席回到老家韶山冲,身后是当时的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周小舟曾经是毛主席身边的秘书,后来当了省委书记。 1953年起,毛泽东几乎每年都会莅临湖南,每一次访问都在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的精心安排下进行,涵盖起居、安全以及文娱活动,使得毛泽东对此表示出极大的满意。在这期间,他却一次也未踏足自己的故乡韶山。 直到1959年6月,在完成了对河北、河南、湖北的视察后,毛泽东决定结束长达32年的离别,重回故乡韶山。 这次回归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访问。毛泽东向当时的公安部长罗瑞卿和周小舟表达了他的特别要求:一是不派遣部队护卫,二是不安排公安人员跟随,以保证他行动的自由。 他希望以一位普通乡亲的身份,回到自己的根——韶山,看望那些与他有着共同记忆的父老乡亲。 但出于对他安全的考虑,周小舟仍旧暗中布置了严密的安全措施。 6月25日的傍晚,当毛泽东一行抵达韶山时,那份久违的亲切感和对家乡的深厚情感溢于言表。未等身体得到休息,毛泽东便急切地与当地干部和亲朋好友见面,座谈会持续了两个小时,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往日的乡村生活、童年的回忆纷至沓来,让人心潮澎湃。 那晚,毛泽东几乎未曾合眼,情感的洪流让他难以安睡。周小舟作为贴身照护者,见证了毛泽东这份深切的家国情怀。 6月26日清晨,天色尚暗,毛泽东便独自一人走出住处,步行向一座松柏密布的小山而去。 得知此事的周小舟和罗瑞卿匆匆跟上,见证了这位伟人对父母之墓的深情祭扫。这一幕,无疑展现了毛泽东作为儿子的一面,他对家族的尊重和对父母的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归途中,毛泽东还特意拜访了一户农家,展现了他深厚的人民情怀和对基层生活的关心。 回到住处后,毛泽东向周围的人分享了他的思考:“我们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迷信任何鬼神。但父母之恩,师长同志的教诲,这些都是不可忘记的。” 次日的午后,水库边上,毛泽东与罗瑞卿还有几名水手一同投入到了清凉的湖水之中。 而岸上,周小舟则像一位警觉的守望者,紧密地监视着四周的环境。 在水中,毛泽东的动作变换多端,他时而像一条灵巧的鱼般潜入水底,时而又平静地仰卧在水面上,享受着太阳的抚摸。 不久,他又变换姿势,踩着水,身体直立,仿佛是在水中站立。 更有趣的是,他开始大声喊出“立正”、“稍息”、“敬礼”等口令,同时模拟着相应的动作,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水中的军事训练。 这一系列自由自在的表现,让人不禁联想到他年轻时期的天真与烂漫,那是一种远离尘嚣、纯粹享受生活的轻松状态。 毛泽东在水中游得自在时,他的目光突然转向了岸上一直观望的周小舟。 他喊道:“小舟,为何你不加入我们,享受水的清凉呢?” 周小舟略显尴尬地笑了笑,回答说:“我下水就如同秤砣一般,一沉不浮。”听到这样的比喻,毛泽东笑着反问:“既然你自称秤砣,怎么还有‘小舟’这样的名字呢?” 他接着指向旁边的罗瑞卿,继续说:“看看罗瑞卿,他过去也是个‘秤砣’,现在看他在水里不是游得好好的吗?只有下水,你才能学会游泳,克服恐惧。” 面对毛泽东的鼓励和轻松的戏谑,周小舟感受到了一种难以拒绝的推动力。 他无奈地笑了笑,决定放下顾虑,换上适合游泳的衣裳,走到水库的边缘,小心翼翼地踏入水中。 水的冷凉一瞬间包围了他,他扑腾了几下,尽管动作不是很协调,但他努力地尝试着与水作斗争。 不久后,他便回到了岸上,脸上挂着几分成就感的微笑。 毛泽东见状,又是一番鼓励的话语:“就算你未来两年不再担任省委书记,游泳这技能也是必须要学会的。” 在那段充满意义的韶山行程中,毛泽东不仅以他的行动和互动赋予了这次旅程深远的影响,而且他还留下了文学上的宝贵财富——一首著名的诗篇《七律·到韶山》。 周小舟以及其他有幸随行的人员,成为了这首诗最初的读者群。他们不只是亲眼见证了这首诗的诞生,更是直接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力量。 参考资料: 《毛泽东韶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