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夏天,沈醉的女儿沈美娟第一次见到杜聿明后,说:“杜伯伯,你最不听毛主席的话了,他让你投降你不投降。”杜聿明听了之后,哈哈大笑。 在1949年初,杜聿明这位曾经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作为战犯被送往山东军区政治部保卫部单独关押。 负责他的是一位名叫丁瑞林的科长,一个充满人文关怀和智慧的共产党员。 与传统的战俘看管方式不同,丁瑞林选择了一种更为温和、更具启发性的方法。他频繁地拜访杜聿明,每次来访都会与其深入交流,话题广泛,涵盖了从国际形势到国内政策,再到杜聿明个人的生活和健康问题。 这种不同寻常的交往方式,渐渐地在杜聿明心中播下了思想的种子。 丁瑞林的每一次来访,都像是一次心灵的触碰,让杜聿明开始反思自己的立场和过去的行为。他开始意识到,那些年他所坚持的许多观念,在新时代的潮流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他的思想天平,开始一点点地向共产党倾斜。 终于,杜聿明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开始写作,将自己所知的国民党军方情况一一记录下来,并提供给丁瑞林。 在这一过程中,他写了一封信给丁瑞林,信中首次将国民党称作“敌方”。这封信,不仅是杜聿明思想转变的明证,也标志着他开始“彻底觉悟”,决心为新时代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此,杜聿明开始了自我反省和思考的旅程。 他日夜思索如何以有效的方法,为人民做出贡献,以赎自己过去的过错。 此时是解放军准备执行宏伟的渡江战役之际,聿明在反思和觉醒之后,他决定为即将到来的历史转折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的计划是策动国民党内部可能有起义倾向的部队转而支持解放军。 杜聿明的目光投向了马师恭——国民党第七绥靖区的中将副司令兼八十八军军长,同时也是芜湖指挥所的指挥官。 马师恭的部队所在位置,恰恰是解放军百万雄师计划渡江的关键地段,两人之间不仅有着同乡、同学的深厚情谊,还有着复杂的上下级关系。 长期以来,杜聿明深知马师恭对国民党内部的黑暗和腐败存有极大的不满。 在这一关键时刻,杜聿明决定采取行动,他精心构思,用心斟酌每一个字句,给马师恭写下了一封策反信。 马师恭收到信后,他深知所处的历史位置和自己的责任,也明白国民党已经无法代表中国人民的利益。在深思熟虑之后,马师恭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在解放军渡江战役即将发起之前,他找了一个借口“辞职”,实际上是临阵脱离了指挥岗位。 这一行动直接导致了八十八军指挥系统的崩溃,群龙无首,从而使得解放军能够一举突破国民党的防线。 在被关押的日子里,杜聿明展示了他的改变与进步,赢得了良好的评价。 期间,毛泽东主席通过他人传达了对杜聿明的肯定,明确表示杜聿明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是永远不会被忘记的。 杜聿明在此期间不仅接受了改造,还投入大量时间研读毛泽东主席的著作《论持久战》。 他被毛主席深邃的战略思想所吸引,这些思想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杜聿明不仅仅是阅读,他还记录了数十万字的读书笔记,这些笔记反映了他对毛主席思想的深入理解和自己思考的成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杜聿明的表现得到了认可,他成为了第一批被特赦的战犯之一。 在1961年的一个夏日,沈醉经过一段坎坷的命运之后,终于得到了特赦,重获自由。 在这个转折点上,他决定带着女儿沈美娟去拜访一个老朋友——杜聿明。 沈美娟,那时还是一名初中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在学校,她读过《毛选》中的《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这篇文章给了她对杜聿明这个历史人物初步而直接的印象。 当她第一次见到杜聿明时,没有任何遮掩,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杜伯伯,你最不听毛主席的话了,他让你投降你不投降……” 沈醉听到女儿这样直接的话语,心中一紧,赶紧阻止她继续说下去,担心这直率的言辞会触动内心的伤痕,但杜聿明的反应却出乎意料。 杜聿明听了之后,哈哈大笑:“这正是小孩子天真可爱的地方,想说什么便说什么,没有一点假。” 随后,杜聿明转向沈美娟,坦诚地承认了自己过去的固执与错误:“我过去的确是最不听毛主席的话了,可是现在我是最听毛主席的话了。” 参考资料: 《杜聿明:我过去的确是最不听毛主席的话》 《杜聿明的后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