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有观众大骂丁海峰:“武松喝了18碗酒,还吃了2斤牛肉,根本就是不科学,都是忽悠人的。”甚至,有的观众都砸了电视机。 三碗不过岗,是《水浒传》中的名场面,有的观众觉得这个桥段是真的不科学,理由一共有两个。 第一个就是牛肉!宋代吃牛肉犯法。 在宋朝,耕牛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因此法律对宰杀耕牛有着严格的限制。 《宋刑统》规定,盗杀官私牛马者为首的要被斩首,自己偷宰耕牛的也要判处流放一年半。这些法律规定表明,宋代政府对保护耕牛给予了高度重视,以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 尽管有严格的法律禁令,但在宋代,民间仍然有食用牛肉的情况发生。历史记录中提到,宋真宗年间大臣郑志诚在从洛阳到开封的路上遇到了许多售卖牛肉的人。 南宋洪迈在《夷坚志》中也提到,浙江仙居一带有整个乡村的人都食用牛肉。这些记载表明,尽管法律上有禁令,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仍然通过各种方式食用牛肉。 综上所述,宋代的法律确实对宰杀耕牛设有重罚,以此来保护农业生产。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民间仍有食用牛肉的情况,武松吃牛肉的店铺,应该是官府管不到,或者是自然老死的牛的牛肉。 第二个就是18碗酒,到底多少酒度,多少的酒量? 古代的酒类和度数中,宋朝时期喝的多是发酵酒,度数通常不会很高,一般在6到15度左右。这种低度数的酒与现代高度数的白酒相比,酒精含量要低得多。 酒碗的大小:宋代的酒碗容量大约在200毫升左右,而十八碗的总容量约为3600毫升(相当于三斤半左右)。即使按古代标准,一次性喝下这么多酒也是有相当难度的。 人体对酒精的耐受性:即使是低度数的酒,喝下十八碗(约三斤半)也远远超出了一般人的酒精耐受量。而且,书中描述武松喝完酒后还能打虎,这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酒精会严重影响人的判断力和身体协调性。 《水浒传》虽然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但作为文学作品,它夸大了人物的能力以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和吸引力。 因此,武松的酒量和打虎的英雄事迹可能被艺术化地放大了。 总的来说,武松喝18碗酒后还能打死老虎的描述,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科学,应该是文学作品中的夸张表达,所以综上所述,个人认为,真的是在宋代的话,当时的人是喝不了18碗酒的,不过吃2斤牛肉倒是不奇怪。 网友说:东北老乡很多都能踩箱喝,那是12斤酒没人质疑! 怎么武松喝9斤酒就有观众认为不符合逻辑了呢? 现代人当然比古代人能喝,这是毋庸置疑的,酿酒的精度都不知道高出多少,没法比。 但1998年的观众不像今天的观众啊,他们入戏太深,108条好汉归顺之后,电视机都砸了,央视只能赔偿一台给观众,可见当时的观众是多么的较真。 但如果是今天的“抗战剧”,别说18碗酒,喝18万卡车,我也不觉得奇怪! 你们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