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京十五日》为历史补充细节:宝船被炸,朱瞻基被擒,于谦登场

开满鲜花 2024-09-06 00:50:17

主题:《两京十五日》精读第二天

日期:2022.03.21

内容:宝船被炸,太子朱瞻基被擒

发生在午夜子时的金陵地震,除了造成部分房舍倒塌,还砸死了一位御史。

但是,疑点重重。

这里的蹊跷,号称“铁狮子”的金陵三班捕头吴不平没看出来,一班衙役也没让人看出来,却被吴不平的不成器的儿子,人称“篾蒿子”的吴定缘,看了个清清楚楚。

一是御史半夜着官服而亡,不合情理。

二是被砸的头部并没有血瘀。

可是,你看看作者对吴定缘的“埋汰”:

吴捕头是个鳏夫,膝下有一儿一女,女儿吴玉露今年十五岁,儿子吴定缘今年二十七岁。这个吴定缘脾气乖僻,懒散成性,据说还患有羊角风,时不时就发病什么的,所以至今未曾婚配。这人整天从父亲手里讨钱钞去酗酒、逛窑子,大家私下里都叫他“篾篙子”——竹篾细软,拿去当撑船的长篙,自然是一无是处。虎父生出一个犬子,也是可怜。

然而,事实证明,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

吴定缘马上就要面临人生一大考验,或者是际遇,也说不准。

太子的宝船,被炸了。

船上唯一幸存者,是跑到船尾抓蟋蟀的太子朱瞻基。他被震落入水,被孤岛值守且水性极佳的吴定缘第一时间救了上来。

但是,吴定缘却误认为朱瞻基是炸船的凶手。

吴定缘一把扳过右手,年轻男子嗓子里嘶吼着什么,不肯让他看。吴定缘抽出铁尺,冲着他肘关节狠狠一敲。男子惨叫一声,右拳五指松开,一只蟋蟀从掌心跳了出来,落在沙地上。

…… ……

吴定缘恶狠狠地飞起一脚,踹中男子心窝,把他直接踢翻倒地,然后从腰间取下牛筋绳索,干净利落地将其双臂压后捆起来。

这份身手,这份狠辣,哪里还有半点酒鬼、羊癫疯的影子?(还有一点需要解释,朱瞻基刚刚经历爆炸、呛水,一时嗓子哑了,说不出话来)

一路惊险,吴定缘甚至还杀掉两个扮做军士的刺客,他左思右想,安全起见,他决定把手里这个惹事麻烦的疑犯送去“南京锦衣卫的镇抚司”交差了事。结果,却在那里碰到了责任感爆棚的大明未来名臣于谦。

不过,于谦此时还是个“南京行人司”的小小行人。他进士出身,见过皇帝,所以认出被擒拿移交的犯人是和皇帝长得很像的贵人。赶忙抠出麻核,松开绑绳,下跪见礼。

并妥善安排后续举措。

小官连忙回道:“微臣是南京行人司行人,于谦。”他说这话时声音洪亮,双眸熠闪。那老千户暗自不屑,你三十岁不到就混在一个养老的冷衙门,不知有什么可自豪的。

读完这一段,深深佩服马伯庸的人物塑造功夫。

一个虚构的小人物吴定缘,竟被弄出这许多的玄幻曲折来。

先是贬低得一文不值,酒鬼,羊癫疯,不学无术,甚至还特特给了一个绰号“篾蒿子”——用篾条做的船蒿,软而无用。(哈哈)

可后来,他跳进水里救出太子,怀疑这唯一幸存者就是凶犯,三下五除二将他擒拿捆绑。然后迅速判断形势,绕开大队人马,识破刺客伪装,将他押解回城……

给人的印象真是想不深刻都难。

而日后将成为大明名臣的于谦,出场也是相当精彩。

耿耿衷心,慷慨气度,虽为九品小官,却气场强大。他作为行人司的小小行人,却跑去隔壁锦衣卫镇抚司,分析宝船被炸,告诉这帮留守的锦衣卫,不应跑去码头添乱,而应立即展开调查工作。

他九品,训斥起锦衣卫的千户副千户(正五品、从五品)来,毫不胆怯。

那小官见他们来推搡,涨红着脸,挺起胸膛大叫:“你们一窝蜂跑去码头,贼人正好可以趁乱远遁潜离。若错过时机,只怕东宫危矣!留都危矣!你们……怎么都不明白!”

读来令人很是过瘾,颇有豪气冲天的感觉。

这正是于谦应该有的态度。

日后,宣德元年(1426年),于谦以御史职随宣宗(朱瞻基)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就曾代表皇帝数落朱高煦的罪行。于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朱高煦在这位御史的凌厉攻势下,伏地战栗,自称罪该万死。

这边被小捕快吴定缘擒获的朱瞻基得到自由,也是立刻开骂,让人忍俊不禁——吴定缘错得太离谱了,可是,那人家还不是救了他一命?

蓄积已久的愤懑,猛然从犯人嘴里喷泻而出:“你们这些老獾叼的杀才!没眼色的驴狗卵子!我是大明太子!大明太子!快放开我!不然诛尔等三族!不,九族!十族!”

为历史补充细节,细节都很生动,仍然是老马一贯的研究弄史的作风。

一直到他的双臂猛然被人钳住,吴定缘才从恍惚中惊醒过来。原来是几个小旗冲上去,恶狠狠地把这个挟持太子的反贼压在地上,让他动弹不得。吴定缘“嘿”了一声,似是自嘲般地笑了笑,也不挣扎,把头慢慢垂下去。老千户知道把此人留在现场,只会让太子尴尬,喝令道:“把此人先投进内狱,容后再审!”小旗们发一声喊,连拖带拽把吴定缘带到后院去了。

“老千户知道把此人留在现场,只会让太子尴尬”,这一句闲来之笔,是不是让人莞尔?能懂这些人情世故的,可不就得老千户这种老兵油子(以及作者)嘛!

拿历史背书,既让人信服,又顺便长了知识。

历史上的真实于谦生平简历。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

明英宗时期,因得罪明朝第一代专权宦官王振,而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

土木堡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

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咏石灰 》

明 ·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我记得小学课本里是《石灰吟》)

《岳忠武王祠 》

明 · 于谦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

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过菊江亭 》

明 · 于谦

杖履逍遥五柳旁,一辞独擅晋文章。

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