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会博物馆#「北魏·太和造像」首博通史展厅重新布展后,展线为之一新,文物数量

一人的博物集 2024-03-14 19:23:50

#约会博物馆# 「北魏·太和造像」

首博通史展厅重新布展后,展线为之一新,文物数量大大增加,使得关于北京城的故事讲述得更加完整与动人。展厅中还大胆地「裸展」了多件石刻,其中不乏千年之前的古物,北魏太和造像就是其中之一。

没有玻璃的阻挡,这尊一千五百年前的造像好像更加平和,正慈悲低眉,俯看来往众生。而作为文物,它自己的身世,也是渡尽劫波,终得宁静。根据造像背后铭文记载,这尊造像雕刻于北魏太和年间,是由阎惠端等人集资为「皇帝太皇太后」所造。太和年间的皇帝和太皇太后,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北魏孝文帝与冯太后。二人都尊崇释教,开窟造像多处,民间风气也随之兴起,这座造像大概也因此诞生。

不过,这尊造像的具体雕刻世间还尚有争议。虽然整体上看,是北魏造像的样式,例如那典型的舟形背光。但是造像的细节却处处表明,它的时代风格好像要晚很多。例如,造像的头发不是同时代常见的波发或磨光髻,而是之后才出现或流行的螺发。还有头上的顶严、头光上的大鹏金翅鸟,以及那一圈吹拉弹唱的伎乐等等,都是元明之后的做法。造像研究专家金申老师认为,背后铭文的字体显然是北朝所刻,而造像本身的那些「问题」,可能是后世重新改刀所致。造像在供奉过程中,千百年来不免遭受岁月的风刀霜剑,有所残损也属正常。假如损伤不是特别严重,信徒们则会请匠人来二次雕刻,让模糊的面容重新清晰起来。而后世的雕刻免不了会带入当时时代风格的烙印,于是北朝的造像中,就融入了后世的风格。

时间又转而到了晚清,根据记载在光绪六年时,通州一位名叫张云翼的人在永定门一带访得了这尊造像。或许是铭文中出现了「皇帝太皇太后」的字样,而造像又古,体量巨大,因此很受清廷重视,命将这尊造像送到西山车耳营村,并建石佛殿来供奉。并特地从城内方家胡同里选了一家姚姓人家,世代看守这尊造像。时光荏苒,到了九十年代,石佛依旧矗立在车耳营村的亭子中,而那户姚姓人家,也依旧在石亭旁守护着这尊石佛。但是延续百年的宁静,却即将被打破。

随着凤凰岭旅游区的开发,以及电视台的专门报道,这尊石佛的名气越来越大,最后竟然被不法分子趁夜色盗走。国宝石佛被盗,市局很快成立专案组,并在市内和全国展开调查。经过无数努力,最终在河北曲阳一户人家的墙根下发现了已成碎块的太和造像。在经过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专家细心修复后,这尊造像终于恢复了原貌。但身上的裂缝还依旧告诉观者,发生在它身上的那个,关于贪婪、利益与耐心、智慧的故事。这尊造像后来就收藏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2005年首博重新开馆后,将其借展到了造像艺术厅,前不久又改陈在了通史厅。看着这尊一千五百年岁的造像,政坛风云,民间信仰,朝代更迭,失而复得,好像都在那一眼微笑之中了。

感谢石刻馆老师的文案

2024.03.03 首都博物馆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