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上海网络文化发达,曾经的宽带山、篱笆网,都是上海人喜爱的论坛。今天就回忆一下,上海人的网络文化。
三校生
早期的互联网群体,都是有一定条件、知识分子为主。
但在06年后,上海网络群体,从社会精英,慢慢转变为普罗大众,其中三校生占大头。
在社会上没有话语的三校生,在上海互联网,却占据主流。
其中,某湖职校如雷贯耳。熊姐引发宽带山组织大批网友前去围观
XS XSL
上海互联网,曾经有一对名词:XS和XSL
XS,原名小骚,指的是年轻漂亮的上海女性。
XSL,原名小骚乱,指的是时尚的上海男性。
XS在网络延续了一段时间,XSL则用的较少。
黑丝女
在上海网络,流传着黑丝传说。
每当一张黑丝美图出现后,都会引起众人围观。
在上海网络世界,黑丝仿佛满足了所有幻想,是男性对女性的最高赞誉。
此女几分?
很长一段时间,在网络上,经常有人发帖:此女几分?
往往地铁站,拍一张性感女性的照片,然后发在网上询问。
回答也非常搞笑,有说0分,也有说只要是女人就60分了。
还有说L荡在外面。。。
都市传说
上海网络曾经很有创造能力。
广为流传的延安路龙柱,就起源于宽带山的写手(当然,不是我写的)。
此外,网络也会根据现实,进行互动。
例如大名鼎鼎的1号线胖老师,在网络上也是脍炙人口。
当然,还有一些牛皮太大,吹豁边的。
例如篱笆网的,奥巴马等她2小时。
还有为了一顿饭,逃离未来公婆家,也是出自篱笆网。
宽带山吹豁边更多了,某个超级富豪,一年几十亿收入,看老百姓就像看蚂蚁那样。
三大攀比
在宽带山,一般把三种职业,称为攀比心很重的女人。
分别是空姐、教师、护士
虽然这样污名化,对女性职业非常不公。
但这并妨碍着,大量三校生拿三种职业来讽刺。
三大圣职
前三圣
划旗子、社工、辅警
这三种职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神一样存在。
稳定、好混,适合上海人。
后三圣
中介、保安、滴滴
因为前三圣的饱和,以及各种原因,近期圣职也开始调整。
越来越多人做新三圣,虽然辛苦又钱少,但为了混口饭,也没办法了。
辣肉面
上海网络,对辣肉面有一种痴迷的执着。
没有一种美食,像辣肉面这样获得上海人青睐。
吃好辣肉面,去丰庄三队白相,成为了那个年代上海男人的乐惠。
生煎门派
因为生煎在上海各地不同流派,造成了很大争论。
死面、活面
汤水、没汤水
褶皱朝下,褶皱朝上
这些不同做法,都会引起激烈讨论。
有时,甚至以开除上海籍,彰显自己的正确。
沪语谐音
邮局港剧、老句三、 奥斯两开、乃伊组特、切中饭、豁胖、拉杠、掐特、江边样子。
这些沪语谐音字,曾经在网络盛行一时。
因为沪语学校也没教,字体也没统一。
所以大家这样写,大部分人也能理解。
但还是有人咬文嚼字,说这不对的,那不行的。
在上海话整体式微的情况下,年轻人的沪语谐音字,已经算是一股清流了。再掉书袋子,属于拎不清。
年底翻番
14-18 经常出现这句话。意思是不管现在如何,年底房价翻倍!
那些年,上海话房子也确实一路长虹,年底翻番并非虚言。
19年后,说的人渐渐地少了。
这2年,基本都在说,自己所在小区跌的少,很抗跌。
几年时间,从翻番到抗跌,非常的魔幻。
地区传说
因为购房、动迁等因素,产生了大量地区吹。
吹大虹桥的、吹临港的、甚至还有吹花桥的。
周浦、新场、航头是高频词汇,可能与动迁基地有关。
不过崇明、金山倒是没人吹。
接盘侠
这里主要指男女恋爱接盘。
一个漂亮女人,找个老实人结婚,老实人自然接盘侠。
不过宽带山有句名言:二手房可以接盘,死过人的房子坚决不能接!
月入三万
05-10,宽带山流行一句话,月入3万。
当时的普通工资也就几千,能月入3万确实高收入了。
只不过,到底有多少真实的高薪者,令人怀疑。
后来有一个招聘帖子,月入6000。居然吸引了大量月入3万的人发帖询问,实在搞笑。
雷锋
又一个网络词汇,表达做好事不留名。
例如小舟有个女朋友很漂亮,但是小舟工作繁忙。
于是我作为大哥,晚上去照顾小舟女友,此时我就是“雷锋”。
豁胖文化
不论宽带山还是篱笆,总是离不开豁胖。
月入3万,老婆长得像明星,开法拉利,这些都是网络日常。
其中,宽带山的蓝总,可谓名噪一时。
可能名声太大,有了偶像包袱,蓝总走极端,最后被收进去了,成为了宽带山仅有的,晚7点的新闻人物。
结婚就是热昏
宽带山常年讨论的是足浴、SN、澳门。
所以对于结婚,是非常的冷漠。
特别是轧姘头、绿帽新闻出现后,这种言论更是甚嚣尘上。
我甚至在地铁车厢,听到2个上海年轻人说,结婚就是热昏,不如去澳门潇潇洒洒。
内斗
上海人以前就有上只角、下只角。网络文化,更是内斗厉害。
黄浦、卢湾、南市、徐汇看不起虹口、杨浦、闸北、普陀。
浦西和浦东互相看不起。
市区看不起郊区,觉得是乡下
郊区也看不起市区,觉得是鸽子笼
同一地区,也有分化
新天地看不起打浦桥
打浦桥看不起五里桥
南市、卢湾都反抗大黄浦
老闸北不愿意提新静安
宝山以上海人自居
闵行以上海市区自居
浦东地方大,更是非常复杂
相对来说,川沙认同感强一些
南汇离心力强一些
周浦、康桥对浦东认同一些
临港、惠南互相看不起
市区郊区吵架
在上海网络,存在着市区、郊区之争。
住市区舒服
住郊区舒服
往往会成为了争论焦点。
双方各有道理,也都有短板。
吵到最后,谁也没能说服谁,只能互相开除对方“上海籍”。
拆迁之后
宽带山,流传着拆迁传说。
山上的土匪拆迁户,往往是三部曲:辞职、夜场、躺平。
发展到最后,往往选择一个小城市,或者环沪城市定居,继续这种纸醉金迷的生活。
环沪泡沫
当年,上海周边几个城市,成为上海人后花园。
花桥、嘉善、启东,这三个重灾区。
基本都是上海人,以及在上海的人买的。
大量混淆视听的水贴,迷惑了很多上海人,到现在则是叫苦不迭。
看空房子
虽然主流是年底翻番,但也有反向操作的人。
18、19年,有一个挂希丁克头像的人,就卖了上海房子,买债券股票,租房生活。之后他被大家嘲笑,不怎么发帖了。
最著名的就是宽带山股神鸿溪润。
先是卖了浦东老公房,然后去四川生活,还找了个年轻女友。
之后,他回到上海租了瑞虹新城,还上网炫耀自己的股票操作。
某日,他高调宣布全仓中安消,最后变ST,彻底悲剧了。
海外移居
当年有一大批人,趁着上海高房价,套现跑路。
西班牙,有个很长帖子,说的是上海人在西班牙生活。各种悠闲生活和自然风光,确实非常的惬意。
福冈,当年有个上海人,带着一家三口移居福冈。日本小城市的日常生活,也非常的有趣。
泰国,近2年也有上海人前往泰国。因为性价比高,加上费用低,吸引不少上海底层。
越南,这2年去越南的人也很多。特别是越南泡妞,非常的容易。上海人过去,有一定资产的,相当于外国人在上海了。
现在这些躺平海外帖子,全部消失了
上海双雄
上海本地论坛,一个是宽带山,一个是篱笆。
有人说他们是对立的
也有人说是一体两面
无论如何,这两个论坛带给我们重要的回忆。
一位土匪说的好:虽然山上乌烟瘴气,但上去看看,已经习惯了,要是真关了,蛮可惜的。
是啊,虽然这些论坛都是半死不活的,但真要关了,感情上受不了。
那些陪伴我们的论坛,网络,都渐渐地远去。
我们这些上海互联网记忆,终究会伴随时代,慢慢的沉寂,直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