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2月,宋希濂被任命文史专员,来到了政协机关大院,开始了新的生活。 孤身生活的宋希濂没料到,他的黄埔一期老同学、原国民党起义将领侯镜如的夫人已悄悄为他牵红线了 1949年对宋希濂来说,是充满矛盾的一年,他的生活既有激动人心的时刻,也有让人难以忍受的挑战,这一年几乎包含了他军事生涯中所有的起伏。 年初,蒋介石面对西南防线的紧张局势,急需能够担当重任的将领。 在这个关键时刻,他决定从新疆将宋希濂调往湖北宜昌,担任川湘鄂边区中将绥署主任。 对宋希濂而言,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自从北伐战争以来,他一直在前线与敌人作战,无论是对抗国内的红军还是外来的日本侵略者,宋希濂都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意志。 在国共内战的关键时期,他意外地被调往边远的新疆。 当蒋介石重新启用他,将他派往西南的前线时,宋希濂感到既感激又兴奋。 这次重获信任,对他来说既是荣耀也是巨大的责任。他深知,川东的安全对国民政府来说至关重要,他被赋予了守护这一门户的重任。 面对日益强大的共产党军队,国民党的军事优势逐渐丧失,宋希濂面临巨大的压力。 11月1日,随着人民解放军的炮声雷动,川湘边境的战役正式打响。 解放军的攻势如同潮水般汹涌,不可阻挡。面对解放军的强大攻击,国民党军队的防线迅速被突破,这场突如其来的攻势让宋主帅及其指挥的部队措手不及,猝不及防。 直到11月7日,也就是攻击开始的一周后,宋主帅才从震惊中缓过神来。 在意识到局势的严峻性后,他急忙下令部队向乌江西撤退,希望能在彭水和武隆地区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利用乌江的天然地形阻止解放军的进攻。 在这种情况下,宋希濂做出了召集高级指挥官开会商讨撤退计划的决定。 会议上,宋希濂直言不讳地描述了他们所处的绝境:“目前我们已山穷水尽,后面有数十万共军步步紧追,前面则是重庆。怎么办?” 会议中,众将领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艰难的选择:是继续在不利的条件下抵抗,还是寻找一条生存之道。 最终,经过一番权衡,他们决定采取古代兵法中的智慧——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从那时起,国民党将领宋希濂深入川南的险峻山区,之后便杳无音信。 12月19日,一个寒冷的冬日,国民党将领宋希悦抵达四川与西藏交界的沙坪地区。 在大渡河畔,他和他的部队最终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包围,并不久后被俘。这一刻,对宋希悦来说,不仅是身为军人的落难,也是他人生转折的开始。 被俘虏后,宋希悦作为战犯,在人民解放军的管理下开始了长达数年的改造生活。 他被转移到位于北京的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在这里,他接受思想教育,开始了深刻的自我反省和思想转变过程。经过数年的改造,宋希濂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特赦。 1961年2月18日,农历正月初四,宋希濂踏入了政协礼堂,参加由中共中央统战部组织的新春聚餐会。 他与杜聿明、溥仪、王耀武、杨伯涛、郑庭笈、周振强等七人一样,被赋予了新的角色和使命。 中共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兼全国政协秘书长徐冰的话,如同春风,吹拂过在场每个人的心田:“首批特赦人员在农村参加劳动接触社会一年期限已满,经研究决定,安排各位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任专员。” 这个决定不仅意味着他们得到了国家的宽恕,更象征着他们将以新的身份,参与到新中国的建设中。这是一次重生,一次对过去历史经验和个人能力的再认识与利用。 徐冰的话语中透露出的尊重与期待,让宋希濂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荣誉与责任。徐冰提议,“为祝贺刚才宣布的七位同志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干杯!” 在热烈的掌声中,宋希濂深刻地体会到了徐冰秘书长演讲结束时那个“同志”一词带给他的新奇与温馨。 确实,这种称呼,对于那些曾经历过十年磨砺、来自国民党高级将领背景的人们而言,有着非凡的意义! 3月1日的早晨,杜聿明、宋希濂等七位历经风霜的人物,他们的身着整洁,手持重要的任命书,踏入了全国政协机关大院,标志着他们新生活的开始。 宋希濂这位孤身一人的黄埔一期的老兵,未曾想到,在他踏上新生活的道路时,一个意外的温情正在悄悄地向他靠近。 原来,他的老同学,也是国民党的起义将领侯镜如的夫人,已经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为他牵起了一根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