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生生医学对春困论述和调养
【#春天为啥容易犯困#】
俗话说:“春困秋乏冬打盹”,一年中都有让人昏昏欲睡的时段,不过春困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也带有春季独特的季节特点。
【#节气的硬核养生#】
正常春困是气候日渐转暖,人会感到困倦、疲乏、头昏欲睡,季节转换给人带来的一种反应,也是人体阴阳不调和的表现。一些非正常的“春困”是疾病的表现。
华夏生生医学认为导致春困有以下原因:
一、冬季养护不足所致。
冬季是闭藏的季节,阳气深伏于体内,因此冬季要避寒就温、神志内收、不要过度操劳,顾护好阳气以提供春生的需要,若不注意损伤了阳气,就会导致春季阳气升发不足,从而引发春困;
二、我们知道春季与肝对应
如果肝气郁滞、气机不畅,会影响阳气生发,从而导致春困发生;只有保持肝气的舒畅条达,才能使阳气自然升发,人体才能精神奕奕;
三、脾胃失和,运化失常。
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若脾虚或脾湿则会导致运化失常、清阳不升,从而引发春困,同时还可能伴有疲劳乏力、食欲不振或腹泻等症状。
四、气候影响
气候日渐转暖,人会感到困倦、疲乏、头昏欲睡,就是春困,是因为季节交换给人们带来的一种客观反应。
华夏生生医学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天人相应”,人要健康长寿就须顺应自然变化规律。
《黄帝内经》有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春季为一年之始,阳气始生,清阳上升,人若应之,清气升而浊气降,升降和调,则神清而气爽;若不能相应,清阳之气不能上升,则失其生发滋养之用,就会表现出“春困”征象。
若想摆脱“春困”的袭扰,须顺应春季自然规律,做好以下3方面:
1,调整饮食,谨和五味
“三月养生重在阳”。如阳气充实,气机升降和调,则神清脑明;若阳气亏虚,气机升降失调,则易产生疲惫感。
春季阳气初生,为适应此特点,扶助阳气,饮食方面应遵照《黄帝内经》“春夏养阳”原则,多吃辛甘发散、温补阳气的食物,如葱、蒜、香菜等。这类食物温补阳气,使人体阳气充实,且辛温发散有利于阳气升发。
2,调摄身心,疏肝解郁
春季与肝相通应,肝之疏泄功能正常,则全身气机畅达不易患病。肝主疏泄,有疏通、畅达全身气血津液的功能。其臟象是主升发,若升发作用正常,则气血津液疏通和畅达。气血通畅,清阳得升,上荣于脑,脑得其滋养,就不会“春困”。反之,若是肝气郁滞,失于疏泄,则气机不畅,清阳被阻,“春困”就将不期而至。
华夏生生医学认为,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要保持肝脏的疏泄功能正常,需顺应肝的生理特性。故春季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暴怒忧郁伤肝。适当运动,如散步、郊游等,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做足浴,有助于阳气升发,畅通血脉,振奋精神,如此气血通畅,心旷神怡,就会精力蓬勃,远离“春困”。
3,祛“内湿”,防“外湿”
前几日“阳春”天气乍然一现,随后冷空气伴随着阴雨又“杀到”。这种冷暖寒湿的变化可以说把春天天气无常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春季的气候特点是偏于湿。一方面是内湿,另一方面则是外湿。内湿多因饮食不节制,或在冬季时吃多了肥甘厚腻的食物,让体内湿气内侵脾阳以至失运。而外湿是由于外界的湿气过多,容易让湿邪入侵。内外因相互影响,容易引发疾病。
华夏生生医学认为,“湿邪”是“六淫”之一。当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湿气就容易入侵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在初春既要做好保暖,防止外界阴冷的刺激和寒气的入侵,也要注重祛湿健脾,将身体里面的湿邪驱走,让脾胃顺利运转起来。
春天的饮食中可以加入茯苓、淮山、薏米等食材,有健脾养胃的功效;还可以将切成薄片的党参用开水浸泡代茶饮,有益气补血、生津止渴和胃健脾的功效。
警惕隐藏在“春困”背后的疾病
一些非正常的“春困”是疾病的表现:
1,情志病发作前所出现心情不畅。
2,肝病前的低热嗜睡现象。
3,消渴、心脏等疾病,因体虚引起的困乏。
4,肝阳上亢者在春天嗜睡,哈欠频频,很可能是中风的先兆。
“枕香”防春困
春困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不寐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对于“晚上不寐、白天困倦”的情况,很多人都束手无策。不妨试试药枕芳香疗法。
药枕疗法属华夏生生医学“闻香治病”的外治法范畴。药枕的保健原理是,人睡眠时头颈部温度可以使药物的有效成分缓慢地散发出香气,这些香气凝聚于枕部,通过鼻、口腔和皮肤进入人体,在安神入眠的同时,起到调和气血、芳香安神、闻香治病的效果。药枕疗法适用于诸多疾病,如不寐等的调理。
治疗不寐的药枕基础组方:
合欢花、石菖蒲、灯芯草、崖柏粉、菊花、艾叶、牡丹皮各等份。上药共研粗末,和入冰片8克(单独包),装入的布袋内,缝纫后铺上枕巾。一般3个月更换1次药物。
但为保证使用效果和能够对证使用,使用前最好咨询有经验的中医师。
【#中国国医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