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曾报道,小伙连续5年扔158万吨石头进海,后来每年坐收上千万

豌豆侃法 2025-01-08 10:40:09

前言

东北富哥耗资一亿,只为把数万吨石头扔进大海!众人不解,好友劝阻都不能抵挡他烧钱的道路。还解释这是在建造自己的海底银行。

几年过去,他累计向海里投放158万吨石头,家产几乎赔的精光,就在大家都以为他要连家人棺材本赔进去时,他却实现逆风翻盘,血赚!

那么,他向海底投放石头为哪般?又是如何逆风翻盘?对你我的财富观又没见长见识呢?

耗资一亿买石头扔海里

这次创业故事的主人公李柏林 ,祖籍黑龙江齐齐哈尔,25岁时家中资产已经过亿。

父亲从事建筑行业,在别人眼里,他是妥妥的二代,但是他不满足于止步在父亲的成就里。

2003—2006年大学刚毕业的小李拿着父亲支持的资金与朋友合伙投资房地产事业,净赚两千多万元。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日后的他会将父亲和自己的资产都换成石头,投入海底。大家都觉得他难道是受什么刺激了吗?

这还要从一次偶然的钓鱼经历说起。父亲老李本在湖南承包公路和房产建筑。但是日复一日的奔波让他身患疾病。

无奈之下,决定去秦皇岛跟儿子一起生活,这样能对自己有个照应。来到儿子身边之后,老李的生活节奏渐渐慢了下来,在06年的一个闷热季节。老李找了个船长决定租船出海钓鱼。也正是这次钓鱼,为儿子钓上来一个商机。

第一天钓了很多鱼,大家都很高兴。但等到第二天时,船老板却不乐意了,说什么也不让钓了。老李大手一挥说给你涨价,昨天是100嘛今天给你200。但船老板仍是拒绝。作为生意人的老李便琢磨起来,难道海里有什么宝贝?

再三追问下,船长说到,海里投了一种特别的礁石,能赚大钱。老李不得不感慨,能让真多,这不就是“打水漂”嘛!

细究原因,发财之道在其中

回家之后老李便讲给儿子听,可谁知听者有意。李柏林转念一想,既然海参这么金贵,那我们也来养海参好了。当时海参的营养价值已被消费者认可,被消费者所追捧,在当时一斤淡干海参的价格已经到了2000—6000不等。

东北人骨子里就带着的闯劲儿让李柏林说干就干!巧的是,当时秦皇岛市抚宁县有一万多亩海域正在公开招租。招租成功就能获得这片海域的使用权。这在河北省还是第一次。

2006年春节刚过,李柏林以八百多万元的价格,租下这一望无际海域,租赁期30年。而当时我国比较常见的海参饲养地分布在辽宁和山东。

秦皇岛这片海域还没有被大规模开发出来,由于这片海域离岸较远,水深深度也较高。有经验的海产养殖户都感觉这种做法太冒险了。可一腔热血的李柏林哪里听得了劝阻,风风火火就走上了海参养殖的创业路。

竹篮打水?困难一重又一重

但是困难一个个来了,并不能只靠满腔的热忱解决。

秦皇岛的海滩底部平袒无礁石,想要养殖海参就得人工投放礁石,形成空立方。空立方就是两块石头投入海底后,中间会有缝隙,这种裂缝就叫做空立方。海参就在这里生长。而石头堆越高,意味着海参的生存空间越大,它的产量也就越高。

但是这里绝大部分养殖户都是只在浅海海域投放礁石,在李柏林承包的这片离岸九海里,水深八十五米的海域投放礁石,还从未有人干过。

李柏林多次考察,也没有考察到什么经验。其他养殖户在浅海海域投放礁石的方法对他根本就不适用。

于是李柏林又狠下心来斥巨资400万,在考察船厂以后,造出了一套适合深海海域投放礁石的大船。这下李柏林终于可以放心搞事业了!可是令他没想到的是,这次的困难和之后比起来,简直就是开胃小菜!

另辟蹊径,关关难过关关过。

投放工作开始以后,就遇到不小阻力,毕竟自己是外行,投石头用的钢丝绳,疲劳断裂次数太频,差不多1周断1次,要命的是每换1次就得5~6万,相当于成年人一年的工资。

这谁受得了。

李柏林的父亲想出了解决办法,毕竟之前有在工地的经验,他知道哪种材料更坚硬。

在他主张的主张下,李柏林把钢丝换成了合金钢链,这样只用每年修理一次。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投放礁石时,为了使他们连成线成堆(便于海参成长),李柏林还斥资装置了定位器。可是谁想到投放下去的礁石竟消失的无影无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定位器的显示下,李柏林才知道是洋流的作用将石头冲走,没办法,只好重复投放。就在礁石终于投放到可以养海参的程度时,海参又出现了问题。

原来,李柏林养的是刺参,这类参底部有吸盘。靠吸盘附着在物体上。想要把它们养在海底,留在海底,就得提供一个较好的居住环境,最好是能吃完饭就休息。

而在海底最好的附着物就是礁石,但是这种海参在投放到海底礁石上时,受到惊吓的它们身体会收缩,这样它底部的吸盘就没办法吸附到礁石上,从而被洋流冲走。

出现这样的麻烦,李柏林懊恼于自己太过冲动,没有提前了解透彻海参的习性。但是顽强的他并不气馁,出问题就一步步解决。

既然海参要跑,那圈住它不让跑不就行了。他想到了制作纱箱的办法,在投放海参时,他事先将海参放在了纱箱里,这样就算受了惊吓或者遇到洋流,也无法将它们冲的太远。等到海参感到安全并想要觅食时,自然就会吸附到礁石上去。

就在这些问题都解决好以后,李柏林以为自己的海参事业终于走上了正轨。然而那时是08年,汽油,柴油的突然涨价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原来投放一吨石头要花的六十多在那一年涨到了一百多。这个时候小李的事业基本属于亏空状态,之前挣的已经全投进去了。

为了帮助他,奶奶连自己的棺材本都要给他。而孝顺的他拒绝了,一是他不能接受老人家为了自己冒险,而是他亏空的太多了,靠这点根本也无济于事。

绝处逢生,前路灿灿亦漫漫。

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况且有这么大基业的李柏林呢,手下还有很多等他要工钱的伙计呢。

思来想去,没办去,提前收网打捞海参吧,不然熬不过“寒冬”,要知道海参成长周期是5年,这才过去短短3年多点。捞出的海参很可能是个“残次品”。

但环境由不得你,大家只好下海捞参!

但天无绝人之路,令他惊喜的是,仅一天时间,他们就捞出了将近1000斤左右。而且质量极好,每斤海参差不多有半斤重。

除了海参之外,鱼虾蟹也捞上来不少。这下,李柏林的燃眉之急终于得到了解决。

而且由于他是深海养参第一人,他的海参除了人工育苗以外,其他方面跟天然海参毫无差别。于是他进行捕捞时,海参批发商就蜂拥而至。

另外,李柏林持续不断地投放石头,还造福了海洋生态环境,使得海底生物多样性越来越发展,每次打捞出来的水产品也更加丰富。

在他眼里,石头就是投进银行的本钱,而海产品是他丰厚的利润。这种一边捞参,一边投石的模式来养殖海参,他是第一人。因为在他眼里,投的石头堆有多大,他的海参堆就能有多大。

但是仅仅到第二次捕捞时,李柏林就拒绝了所有的批发商,他又在想什么主意呢?原来,他不卖给批发商的原因,一是觉得价格不满意,二是他想开辟新的模式。

自己动手加工,这样就少了中间商,于是他干脆的组织起了加工厂。后来,生意越做越大,他还在秦皇岛开了自己的直营店。最终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

几年间,李柏林投下180万吨石头,斥资将近两亿人民币,如今收获30万斤海参,每年都坐收5000万元左右。这样看来,他的海底银行建造的非常成功。

据企信保消息,截止5月4日,养参专业户李柏林名下企业已达5家,可谓是继生产、加工、对外贸易一条龙服务,最让小编惊讶是,他也经营着一家旅游开发公司,一个专注实业发展的公司,也做起文化产业了。

小编未查询到该公司具体信息,欢迎网友评论区留言。

作者观点

天道酬勤!皇天不负有心人

像李柏林这样的闯荡人,是注定要成功的。因为在面对未知的风险时,他一点不犹豫。认为有赚钱的机会就当机立断的去做。

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不怀疑自己,就一个劲儿的硬着头皮继续做下去,而且知道变通,也不是一味儿的蛮干。

他的性格里包含了很多一个创业家应该具有的品质,他决断,乐观 坚持, 爱冒险。这样的人叫他在办公室里苦守着一份差事儿,他也许会干不下来,也干不好。

而且,家人的支持也是他义无反顾的动力。在家底都快要赔完的情况下,家人依然不责怪他,还能在资金上支持他 这对于创业者来说也是莫大的鼓舞。

尽管创业的过程艰难无比,也没有人给他指路。但他还是坚持着,也许是因为他坚信自己能够成功,也许是因为投入的太多已经覆水难收。

总之,他坚持下来了,皇天不负有心人,他最后终于真的成功了!

所以,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莫名其妙,也不是一蹴而成。大家都看到了海参大王风光的表面。而且他遇到的困难和质疑,个中滋味也许只有本人能懂。

信息来源:

CCTV-17农业农村频道 2011年06月07日 石沉大海打造海底银行

有书官方频道 2023-3-21 07年,黑龙江小伙将158吨石头扔大海,打造“海底银行”,后怎样

文|黑土

编辑|黑土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