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中国银行在进行内部审计查账时,竟发现周恩来总理在30年前存入了1.2万英镑,换算成人民币是82308元,再加上30年的存款利息,如今账户金额高达已经46.7万元。 在1997年的一次中国银行的内部审计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了一份极为罕见的存款记录,这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 这笔特殊的存款追溯到三十年前,即1967年7月8日,按照记录,存款总额达到了1.2万英镑,而且出人意料地,这笔存款竟然是以时任中国总理周恩来的名义进行的。 要知道,按照当时的情况,周总理的月薪仅为400元人民币,这与存款的巨额数目形成了鲜明对比。 依据当时的汇率换算,这1.2万英镑等同于82308元人民币,这在当时的中国经济环境中,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在那个年代,如此庞大的一笔资金足以为一个普通家庭提供几十年的生活费用,甚至在某些领域可以启动一个不小的投资项目。 这笔存款的存在自然激起了人们的好奇和种种猜想:这1.2万英镑是如何以周总理的名义存入中国银行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事情要追溯到1940年,当时在中国银行伦敦分行工作的一位英国女孩多利。 多利目睹了当时负责管理中国政府募捐箱的官员如何私吞募捐款项,她因不忍这种行径而将募捐箱藏匿,这一举动引发了争议,甚至差点丢掉了工作。 幸好,与她同在伦敦分行工作的中国员工刘本昆站出来帮助,保住了她的职位。 多利以她的正直和善良,赢得了刘本昆的深深倾慕。在那个年代,正直和善良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刘本昆的世界,给他带来了希望和安慰。 而刘本昆,一个拥有骑士风度的中国青年,用他的绅士举止和温文尔雅征服了多利的心。 他们的相遇,似乎是命运的安排,两颗心在历史的洪流中找到了彼此。 1949年,这对恋人在英国伦敦,举行了他们的婚礼。 在那个年代,跨国婚姻并不多见,他们的婚礼不仅是两个人的结合,也象征着不同文化和背景之间的融合与和谐。 婚后,多利决定为自己取了一个中国名字——刘道蕊,刘道蕊这个名字,寓意着美好与和谐,象征着她希望在新的文化环境中生根发芽。 在新中国的初期岁月里,国家面临着重建的艰巨任务。 在这样的背景下,保护国家的财产,特别是海外的资产,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周恩来总理在这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更是一位细致入微、关心国家财产如己出的领导者。 在他的直接指导下,中国银行成立了总管理处,开始了对海外分行资产的保护和接收工作。 在这一过程中,伦敦分行的经理拒绝接受新的指令,甚至计划将巨额资金转移到台湾。 在这个关键时刻,刘本昆等五人决定起义,成功保护了国家的财产。 刘本昆因此被任命为襄理,而他的妻子刘道蕊则克服重重困难,成为了一名中国公民。 1967年,刘本昆夫妇回国工作,这是一次长达三十年的外派任务的圆满结束。 但更让人动容的是,他们将这些年来从工资中节省下来的1.2万英镑,以隐匿个人信息的方式捐赠给了国家,希望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出一份力。 周总理面对这笔个人捐款的态度是明确且坚决的:个人的存款,国家是不应该接收的。 他立即下令,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尽快查找出捐款人的身份,目的是将这笔钱退还给捐款人。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的动荡期,社会秩序受到了极大影响,这使得查找捐款人的任务变得异常艰巨,最终无法顺利进行。 为了确保这笔款项的安全,负责此事的工作人员最终决定以周总理的名义,将这笔资金存入中国银行。 他们可能认为这样做既能保护资金安全,又不会违反周总理的原则指示。 无疑,这是一个出于好意的权宜之计,但他们未曾料到,这笔资金竟然在银行中静静地躺了整整三十年。 直到1997年,这笔钱的真相才被揭晓,刘本昆夫妇的事迹得以广为人知。 当银行代表找到他们,想将这笔钱退还时,刘本昆夫妇坚决拒绝,他们认为这笔钱已经捐给了国家,就不应该再收回。这种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精神,是他们给予后人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