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毛主席去世后,北京一学生找到班主任哭着说:“我要请假,毛主席是我外公

不急不躁文史 2024-03-30 23:09:47

1976年,毛主席去世后,北京一学生找到班主任哭着说:“我要请假,毛主席是我外公!”老师听后,眼睛红了…… 1962年10月的一个清晨,中南海内传来了喜讯,孔继宁出生了。这个新生的生命,不仅为孔家增添了新的欢声笑语,也为毛家带来了无尽的喜悦。 孔继宁的到来,被赋予了深刻的历史意义和家族的期望,他的名字“继宁”,寓意着继承列宁的事业。毛泽东对孙子的出生表现出了特别的兴奋和喜爱。 在孔继宁的童年记忆中,外祖父毛泽东总是一位和蔼可亲、充满智慧的长者。 从李敏的自述中,孔继宁得知毛泽东平日里喜欢抱着他,用那双布满历史沧桑的大手轻轻抚摸着他的头发,眼神中充满了对下一代的爱和希望。 孔继宁笑起来尤其可爱,每当这个小家伙展现出他的笑容时,毛泽东的心里便涌起一股温暖和喜悦。 六个月大的孔继宁被抱到上海,与外婆贺子珍生活在一起。 在那个特别的时光里,孔继宁与外婆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感。 贺子珍对孔继宁的爱溢于言表,她总是想方设法让这个小家伙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 孔继宁珍藏的那些老照片,记录下了他与外婆欢乐时光的每一个瞬间,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是满满的爱。 随着孔继宁渐渐长大,他越发意识到外婆身体的不适,以及作为外婆的孙子,自己的责任。 他变得更加细心、更懂事。只要看见外婆有一丝不愉快,他便会尽自己所能让外婆笑起来。 一次,为了逗贺子珍开心,孔继宁不惜自己扮演西哈努克亲王,那根天鹅绒带子系在脖子上的模样,搞笑而又可爱。 当贺子珍看到这一幕,忍不住开怀大笑,那一刻,孔继宁感受到了深深的满足和幸福。 1976年发生了一件让无数人心痛的事情——毛泽东主席去世。 在北京的一所中学里,有一个普通的学生孔继宁突然找到班主任,哭着说:“老师,我要请假,毛主席是我外公!”这个消息对班主任来说无疑是震惊的。 孔继宁的话语简单而又沉重,班主任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他看着眼前这个哭泣的孩子,心中充满了同情和悲痛。 消息很快在学校里传开了。许多不知情的同学在震惊之余,也被这个孩子身上的悲伤感染,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毛主席的哀悼和对同学的关心。 那几天,学校里的气氛格外沉重,但也充满了爱和温暖。 孔继宁并没有让这样的“光环”成为自己发展的绊脚石,相反,他以自己的方式,逐步开启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孔继宁的军旅生涯始于参军入伍,这是他人生旅程的一个重要起点。 随后,他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英语系学习,这一阶段的经历,不仅为他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让他对外界有了更加广阔的视野。 毕业后,孔继宁被派往中国驻巴基斯坦使馆和英国使馆任武官助理。 在这期间,他深刻感受到国际交流的重要性,也亲身经历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友好往来。 这段海外经历,无疑为他日后的职业生涯增添了宝贵的经验。 1997年,因为母亲身边缺人照顾,孔继宁选择转业回北京。 这个决定,虽然让他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军事领域,却也为他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转业后,孔继宁开始亮相媒体,尽管出镜的频率并不高,但每一次出现都引人关注。 他的另一个身份——深圳民族精神与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让他有机会对毛泽东思想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推广。 孔继宁深刻感慨祖父晚年的生活,他认为,如果毛泽东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对社会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或许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这样的见解,不仅体现了孔继宁对祖父的深深思念,也反映了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反思。 作为公众人物,孔继宁深知自己的特殊身份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负担。但正是这份“不能给家庭抹黑”的责任感,驱使他不断前进,力求做得更好。 孔继宁的妹妹孔东梅,也在媒体上为祖父毛泽东的形象增添了新的一笔。 通过主持《毛泽东和他的亲属》这一电视片,孔东梅不仅在业务上支持了哥哥,也在观念上给予了他不少启发。

0 阅读: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