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四大猛料,新共识猛如虎!

小若谈这个好的 2024-10-13 12:52:47

今儿个早上,财政部那场发布会可是围堵得水泄不通啊,全天下的人都等着财爸撒钱呢,使得咱们股市立竿见影地上涨了。

一,财爸的大招

先说说大家翘首以盼的财爸大招吧。

人山人海的人群争相琢磨蓝部长说的每句话,还得端详一下水杯摆哪了。

别玩虚的了,来点干货吧!

1、打算一下子筹集点儿大钱,解决地方政府的老账;

2、发特制国债,帮那些大国企搞定短板问题;

3、专项债券收购堆积如山的房产,稳住房地产行业的下滑势头;

4、近期咱们还会搞一堆管用的新政。

这些大招儿到底有多大力量?没直说,只甩出了几个让人大开脑洞的关键词:

“绝不仅仅!”

“较大空间!”

“力度最大!”

听这意思,不管怎么猜,都是可以的。

二,股市重启“健康模式”

其实,周二那一波砸盘,正好给股市降降温,让它重新回到正轨上,为未来的长牛打下基础。

牛市总是在质疑声中诞生,在狂热中消亡。

当市场不再有疑虑,人人都觉得牛市来了,疯狂买入时,

股市就变成了击鼓传花的游戏,一旦没人敢接最后一棒,牛市就会急转直下,变成史诗级的大崩盘。

然而,正是因为这次大跌打破了人们的期望,大家开始犹豫不定,看不清方向,反而让股市恢复了正常。

不过,健康的行情可不是普涨,局部的结构性机会才是主流。回想一下今年3-8月份的市场,那时如果做得好,现在多半也能赚钱。要是那时亏了、套牢了,现在可得留心机构资金的动向了。

三,多建共识

机构在结构行情中,多数是先建立共识,再一齐行动,看清楚这点,后面的行情就容易做好多。但,也因为由于机构的动作和游资、散户的交易是混在一起的,并不容易分辨,所以判断机构是否达成了共识就变得不容易了。

虽然大家都知道,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与散户是完全不同的。

但问题是,多数人根本看不出这种不同,那怎么办?

其实,早就有这样的大数据统计工具了。

简单说就是:先把所有的「交易行为」数据先保存下来,经过长期的积累后,再通过大数据模型计算,我们就可以看到不同的「交易行为」特征了,这太重要了,大家看下面的数据:

比如海立股份,九月份的一只妖股,连续上升前的那阵子,上下起伏的,但你把那"博尔系统"的手机应用一装,看看“机构库存”这数据,嘿!那之前没升的时候,橙色的“机构库存”可就已经待挺长时间了。这就表明机构早盯着这块肉了,共识早就形成,接着就是猛烈地涨停。

还有好多股票,在飙升过后,波动的时候,也有那么回事,这都是机构达成共识的表现。

比如说安克创新,你只要看看“机构交易特征”,就能发现,这股从8月12号起,“机构库存”数据就没断过,这就说明机构从那天起就开始积极参与,直到现在。虽然股价有时候波动得让人眼花缭乱,但橙色的“机构库存”数据却一直在往上走,这就说明机构参与的热情越来越高,共识也越来越强。所以,就算股价一路坎坷,最后也能逆袭成功。这就是机构炒作独立行情的典型情况嘛。

经过昨儿个的大跌,行情又翻开了新篇章,关键就在于手里的股票里的机构是啥样的,弄清这个,心里就踏实多了。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