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之下》也是一部给理想主义者的电影
爱唱歌的艾北
2024-04-11 10:18:41
电影:《白日之下》
这不是一个单纯讲老年和残障群体的故事,这是一部给新闻从业者、法律从业者、电影从业者……给所有理想主义者的电影。
这部电影一直站在女记者的视角,对老年和残障群体的呈现,都是通过女记者的眼睛。这就决定了,对这个社会现象的探讨是不成熟的,不全面的,而且看起来是无解的。我们看到的人是复杂的,我们自身是迷茫的。
最后,电影就弱势群体困境的解决,无法给出答案,但对我们给了答案——「不要为自己做了正确的事而内疚」。
没有晚辈照顾的老人,都是无辜的吗?
偷拿院舍奶粉去卖的阿琛,是坏人吗?
失去了智力障碍儿子的母亲,感受到了解脱,我们应该指责她吗?
孩子被性侵的父母,选择不上诉和躲避,是错的吗?
对别人遭受的苦难视若不见,只想有一个可以住的地方,可以吗?
老年人是包袱?残疾孩子是包袱?人的价值在丧失劳动力后就失去?谁该为这些弱势群体负责?……
当我们仔细思考这些问题,发现没有答案,好像怎么做都不对,似乎什么都无法改变。不管做什么,都会伤害到一部分人。
「不要为自己做了正确的事而内疚。」这句话给了我们一些安慰,也给了我们一个方向。
我们已经太善良,太为别人着想,站在太多人的角度上看问题了。我们不需要这样,我们只需要做自己该做的事,自己认为对的事。
记者就去报道真相,不要管真相揭露之后哪部分人利益会受损。律师那就维护法律尊严,不要管道德层面是不是一样的结论。电影人就去呈现,去表达,不要管会不会有用……
不是说过程中不要有反思和改进,而是在当下,就在现有条件做自己能做的最大努力就好了。后果不是你该承担的,你也不需要负责解决所有问题。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在自己的位置,做自己的事就好。
当时间跨度拉长,我们真的看到了世界是发生了改变的。“有些事情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看到希望。”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