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百合妈妈
1、孝而不顺是缺点吗?
“父母中午才离开台北,我的不肯参加或许伤了他们的心。孝而不顺一向是自知的缺点,万里游子,不过归来小歇,在这种事情上仍然做得自私。有的时候我也很不明白自己。”
“对着一室寂寂,是骇然心惊,觉得自己这回做得过分。又骇只是不陪父母出游,竟然也会有这样深重的罪恶感,家庭的包袱未免背得太沉重了。”
心情烦躁的时候,总喜欢读三毛姐姐的书,读那不知道读了多少遍的万水千山的故事,读着读着心也便跟着静下来了。
晚间的时候,随手翻开《梦里花落知多少》,读到这篇《周末》的时候,刚刚读了开头几段,竟是无论如何也读不下去了。
姐姐说拒绝参加集体登山实在是习性已成,结群同游不能独处的事情最是辛苦,但仍然为着自己不能陪父母及他们的朋友同去,而心怀愧疚。
这便让我有些心疼,如她那般放逐洒脱的人,竟也会说出“很不明白自己”这样的话,也会为照顾自己的感受而产生负罪感!这着实让我恨不能对她说一句:孝而不顺不是缺点,有自己的感觉和需要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姐姐尚可通过文字来承载情感、自我宽慰,让心灵得到安宁,而那些找不到宣泄渠道的人又当如何是好呢?
2、好一个自恋专制的妈妈!
书中的这段文字也让我不由想起儿子小时候的一些事情,那时候的我,并没有多少育儿知识,所以,在许多事情上都无意识地忽视了孩子的感受。
A、孩子的感受与我们的并不相同。
按照惯例,每年春节我们都会举行大家庭的聚会,也会去一些年长的亲戚家拜年,每一次我们都会带着儿子同去。
在我看来,这种比较重要的场合,全家人都出席是合时宜且礼貌的,也是很有意义且能够享受到相当多乐趣的。
但是,当儿子长大一点之后,就变得不太愿意参加了,他宁愿独自在家待着,也不愿意和我们一起出门。
这让我非常不理解,我认为这么喜庆热闹的家庭聚会是没有人会厌恶的,我以为人人都和我一样热衷于聚会,而家里的其他人也都站在我的一边,责备孩子不懂事,是孩子在故意惹他的妈妈生气。
我当然是很生气,为着儿子会错失家庭聚会的温馨美好时光,也为着其他亲戚家的孩子都去,而他不去,会让我觉得没有面子而生气,我担心亲戚们会认为我没有教育好孩子,或者把孩子培养得性格很古怪。
现在回想起这件事,才发现我那写满嫌恶、失望与不满的脸实在是太可恶了,我那歇斯底里地使尽浑身解数强迫孩子的言行也太不尽人情了,这种自恋专制的做法,无形中给孩子造成了多大的心理伤害啊。
B、孩子是孩子,我们是我们。
假期的时候,我们总是会带着儿子去旅行,某年夏天我们去的是青岛,有一天晚上安排了海边赏夜景的活动,因为那是整个行程中的经典项目,可儿子却因为身体不舒服而不愿意去,我大费口舌说服他克服困难同去,但他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去,这让我气愤难平。
后来,当我坐在海边的西餐厅,吹着凉爽的海风、欣赏着美丽的夜景、听着乐队的弹唱演奏、享用着可口的晚餐时,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甚至觉得难过得想哭,我为儿子没能同我一样享受到这份美好而感到万分遗憾。
现在想来,这却又是我的错,是我忘记了体察他的感受,忘记了他是他,我是我,我们不是共生的,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感受、做出自己的选择,而我也有权利享受生命中的欢愉,尽管他不在场,我依然可以心生喜悦。
3、扪心自问,你是这样的父母吗?
自恋型的父母:从未意识到孩子是与父母相互独立的个人,而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延伸,孩子的需要被父母定义,如果孩子想要表达自己的愿望,父母便会认为是孩子自私、不善解人意。
专制型的父母:倾向于将孩子的顺从等同于爱,如果孩子完全彻底地服从父母,父母才会感觉到被爱。如果孩子质疑父母的要求,父母不仅会觉得不被尊重,也会感觉到被拒绝。父母无意中“训练”孩子把满足他们的需要,放在自己的健康需求之上,而孩子正常的想要建立自己的生活的愿望与需要,却被忽视了。
4、那残缺的情感伤人于无形。
如果孩子的情感无法得到正常的对待,那么,孩子从中学到的可能会是,自己的感受是无关紧要的,如果有自己的要求和愿望是自私的,这些愿望、需求和感受必须埋藏在自己心底,如果自己不小心表达了需求,就应该为此而自责、愤怒……
如果这种感受长期积压,孩子到了青春期可能会突然变得非常叛逆,成年后也容易出现情感忽视的征兆,并因此而痛苦不堪,因为他根本就意识不到那其实是父母的错。
作为一个成年人,或者说作为父母,我们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学会共情孩子,尊重孩子的需求和感受,才能让孩子的心理得到健康地成长。
而我们自己本身在小的时候,或许也曾被自恋而专制的父母忽视过,那么,我们更应该努力地去觉察,看到自己那个内在小孩的不安,珍视自己的感受。
我们的感受同样重要,我们可以在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担心的同时,充分地尊重孩子、接纳孩子,允许孩子表达,建立起一种健康的亲子相处模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