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社保基数在这个时候上调到底是好是坏?

春迟嫣韵谈军事 2024-03-24 21:49:32

这几天有个事儿大家在讨论,我感觉大家对这个事儿都有点不高兴。这个事儿呢,就是社保基数又往上调了。可能从缴费金额上说呢,每个人并不用多交多少,一年也就是几百块一千块的样子,可能收入高的人一年要多拿个万八千的不在乎,大多数底层收入者,灵活就业的人也就是一年多交几百块千把块钱的样子。看上去似乎对生活也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但是这个时候提高社保的缴费基数呢,好像总感觉有那么点不是味儿。今天我们就拿这个事儿来说道说道,这件事情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咱们说这个事儿之前呢,先来说一下什么是社保基数。说白了就是个缴费基数,就是说你去年挣了多少钱,包括工资了,奖金了,绩效了年终奖了这些乱七八糟的收入全都算进去,然后除以12,这就是一个月你的月收入。而社保基数,就按照你的月收入来计算。

社保基数呢,分为上限下限以及灵活就业者的缴费标准。比如说经济发达地区,可能社保基数的缴费上限就高点。好像全国最高也就是个两万多块钱吧,具体数字我没查。也就是你的收入超过了社保基数的上限,你按照上限交社保就完了。那么下限呢,就是社保基数的最低缴费基数了。比如说你现在在浙江省一个县城的小工厂里上班,老板每个月呢,就给你开三千块钱,但是呢,过去浙江的社保缴费基数的下限是月收入3957块钱,你要交社保呢,就必须按照这个下限缴纳。

交社保并不是你个人交,你的企业单位好像要承担更多的比例,具体多少我也没去找,大概就是你本人扣除社保部分的2倍左右吧。反正就是你交一部分,你的企业单位给你交一部分。社保基数提升,说白了就是你的收入提高了,多交点社保而已。

据说,到明年浙江的社保基数从3957块钱,提高到了4462块钱。如果社保缴费的比例不变,意味着一个人一个月也就多交几十块,灵活就业也就一百块钱。当然,我说的是收入较低的底层群体,对于高收入群体咱们就不用讨论了,因为人家即便是多交几百块一个月,对人家的生活也是没什么影响的。

那么为什么这个事儿大家有点不高兴呢,说白了,还是自己每个月扣的钱多了一点呗。实际收入有没有提高不说,每年多扣几百块钱可是能买很多东西的。高收入人群没什么,但是对于一毛钱分成两半花的底层人还是非常有所谓的。

如果按照常理来说呢,你的收入提高了,多交点社保是应该的。毕竟现在多交点钱,你以后退休了就多了点保障不是吗?这个事儿看起来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您将这个事儿放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去看,就有点不那么正常了。

什么原因呢?还是社保基金好像有点不够用了。这里说一下,社保缴费本身,其实你当下基本上是用不着的。什么意思呢?在工作的人群一般身体比较健康,去医院也是偶尔的事情。而且你需要退休了之后才能拿这份保障。你现在交的这部分钱,实际上是在给上一代人发养老金,也就是我们说的即收即付原则。

将来我们退休了之后呢,社保缴费的这部分钱,到底能不能转化成我们自己的收入呢,这个要看我们的后辈能不能把这个钱给我们挣回来,也就是说下辈人要给我们这辈人交钱。看上去您社保账户里面的钱一直存在那里,实际上那只是数字而已,钱已经被转移支付拿走了。我们的社保,因为存在一些原始的问题呢,从一开始就存在一个设计上的缺陷,也就是我即将要说的,缺一块。

为什么会缺一块呢?首先大家要明白,社保基金这个事儿呢,并不是一直就有的,而是市场化之后才出来的。那些过去没有缴纳过社保的人,现在实际上也在领养老金,他们原来是没有交过社保的。

比如说改革之前的工人,他们的收入一个月才几十块钱,了不起后来涨工资涨到了大几十块钱,两百块钱。但是那个时候是没什么社保概念的。你只要上班,国家就给你统管一切,包括住房,生病跟养老。九十年代初的时候,还没有扣社保这一说呢,现在甚至还没退休的人,那个时候都没有交过社保。所有的保障都是企业在做。后来社保市场化之后,才被纳入了社保范畴,很多人才开始交社保。公务员交社保的时间就更晚了,跟国企工人一样,一开始也不交。

这就造成了我们社保的一种先天不足,什么不足呢,就是在社保出现之前,就存在一套养老机制,而社保市场化之后,有创建了新的市场化机制。但是在整个社保基金里,早期的退休人员是没有交过社保的。但是他们在年轻的时候也是为国家在做贡献的,所以这部分人的养老费用也从社保基金里拿。而且这部分人的退休金都不低的,很多人都上万。说真的,这些人原本上班的时候也没拿多少收益,将青春都献给了国家,这个可以理解。但是我们感情上支持,却给社保基金留下了一个缺口,就是这部分人属于没往社保基金池里贡献,却拿走了后人交的钱。这导致一开始社保基金就存在这么一个缺口。

我们的社保,一直以来都不算太充足,不过因为在改革后年轻人数量比较多,得益于生育率较高,人口红利时代创造了很多的就业岗位,社保整体上并没有出什么问题。其实社保资金不够这个事儿,全世界都是存在的,就像我们的邻居日本,早就是国家发债的方式在给老年人发退休金了。每个国家都有点窟窿,这个很正常。像我们从一开始就先天不足,后来还可以维持的,说真的,如果不是人口红利,国企往社保基金里面拨钱补充,可能我们的社保基金也早就不够用了。从这方面说,其实国企也在为社保做贡献。

我记得在2019年前后,就有学者做过估算,说的是我们的社保大概到2035年就会耗尽。这个年份在网上很容易就能查到。甚至还有一些极端的学者说,我们的社保到2035年耗尽的说法呢,是在将所有国有资产,铁路矿山全部卖掉的基础上才能撑到2035年的。实际上这个就有点耸人听闻了,真实的数字是什么呢?我们大约到2027年左右,社保账户达到巅峰,大约是7万亿的余额,然后逐年递减。等到2035年前后,社保账户里面的钱就被消耗完了。

但是考虑到最近的很多事情,比如经济困难,失业率上升,还有人口出生率下降,社会总就业岗位减少等情况,可能悲观点估计的话,到不了2035年,社保账户里面的钱就不够用了。至于或不会短期崩盘,我感觉不会,虽然养老金这些被支付之后收不回来,社保不能够产生这方面的收益,但是基数大在那摆着,不至于短期内出问题。当然了,这个还是要看总的经济环境,就像今年,社保基金在A股市场里据说就亏了一千多亿,如果这种亏损一直持续,那么时间上就会缩短。为了应付社保基金可能出现的情况呢,多收点,自然也就合情合理了。现在的问题是,这个时候真的适合这么干吗?

我为什么对这个事儿不那么看好呢,比如说您在一个厂里打螺丝,基数上调之后,您每年多交300块钱社保吧。这300块钱对于富人阶层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底层人群呢,可以多买几十斤肉,多买上百斤粮食呢。所以还是有影响的。毕竟收入越少,钱的使用就越偏向于硬性开支。此外呢,收入越少的人的实际收入是越容易统计的。毕竟底层人的收入都在那里摆着,别说隐瞒收入了,都拿出来都未必够用。而收入高的人才有隐瞒收入的意愿。此外呢,收入高了之后,多几十斤肉多几十斤粮食对人家其实也没什么影响了。

从这方面来说呢,每个人少了几百块钱的开支,如果这个范围扩大到全部的劳动者呢,按照我们国家5亿相对收入比较少的人来算吧,每年就是两三千亿的支出减少。这个数字看上去不多,但是消费市场的启动资金是有乘数效应的。比如张三花了5块钱去武大郎哪里买了个炊饼,那么张三5块钱的消费,就变成了武大郎的收入,武大郎这五块钱可能又变成金莲到王婆那里喝茶的费用了。这五块钱就变成了王婆的收入了。如此一环一环的流通下去,这五块钱能够创造的消费数字大概会加个0,也就是50块钱。那么如果收入上少了这几千以后,对全国来说呢,就等于是少了几万亿的消费规模。这对于当下我们提振消费的政策是非常不友好的,不仅少了这几万亿的内需消费,更少了几千亿的税收。我觉得是非常不划算的。

对于个人的影响是一方面,毕竟大家就是没了这几百块钱,还是一样可以生活。但是对于企业就不一样了。我们上面说过,社保是个人交一部分,企业交一部分。企业负担要比个人负担多一倍。

这个社会永远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头部的少数企业以及部分垄断企业享受高利润,大多数生产型企业天然就没什么利润,在充分竞争之下,大多数都只是保持微利的状态。而这样的企业最大的开支可能就是人力的开支。尤其是一些服务业,水电这些开支跟人力开支相比基本上就是个零头。对于这样的微利型企业来说,多收点社保真的会对企业形成很大的负担。

一些利润较高的企业呢,自然多交点没什么影响。但是对于一般性的企业呢,任何的开支都是负担。今年很多企业,尤其是人力密集型企业都是在苦撑着。很多沿海的工厂,没订单了就全体放假,有订单了就拼命加班加点的赶活,就这还有很多工厂做不下去要倒闭。这种情况下,如果再多一份这方面的开支,真的很容易诱发更多的企业倒闭。

不管是多大的负担,只要是负担,都有可能成为企业破产的压力。所谓压垮什么的最后一根稻草,真的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所以因为这个事儿导致企业利润下降,本身就是对实体经济的打击。毕竟企业也是市场经营中的主体,是更大的交易行为的法人。企业间的经营行为,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

假如企业因为这个稻草撑不住,就更不好了。原因是撑不住的企业,大多数都是一些微利型企业。他们能够维持的唯一依仗就是较低的人力开支。这样的企业往往雇佣了最多的劳动力。少了一个这样的企业,这个企业创造的大量的就业机会就会消失。当然伴随这家企业消失的,还有原本在这家企业的工人的收入,以及这家企业创造的税收。

这进一步会导致整个社会失业的加重,整个社会收入的减少,还会在社会中形成连锁反应。

其实对于多交点社保这个事儿呢,我们还是要辩证的来看待。社保基数提升这是在收入提升的基础上的。但是收入到底比去年上升了多少,这个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不能拍脑袋决定。而且提高缴费基数这个事儿,对于一些微利型企业真的是负担。我感觉与其向社会去拿这点钱,倒不如地方上裁撤冗员,对编制进行缩减来得更直接。当下地方上减少点浪费,这些钱也就省下来了。当下每年中央转移支付几万亿给地方政府开支,很大一部分部分钱都让他们用来发工资了。前一段半月谈上说的A县一个在编人员配1.8个临时工,还有某县招募几万名网格员这样的事情。说真的,如果从这方面做做文章,或许比从市场上去抠来的更有效。

再不济,就算是查处点贪官,将其非法收入补充到社保基金里也不是什么难事儿吧?毕竟现在的贪官,查出来都是几十亿起步的,甚至有些都有一千多亿。这样的贪官每年抓几个,就够从社会上抠出来的这点钱了。

我们一直在提振兴民营企业,为什么要振兴呢?不还是民营企业雇佣着社会上最多的劳动人口吗?他们在撑着我们的就业市场。就算他们没挣多少钱,至少给那么多人提供着工作岗位,仅此一点,他们就应该受到优待,甚至褒奖。想办法扶持他们,给他们融资,帮助他们经营才是繁荣的基础。现在这样做,反而是在增加他们的负担。真的不知道这个时候提高社保基数对民营企业有什么好处!

说一下我们一贯以来的观点,我们应该做的是繁荣经济,而不是哪里出问题就在哪里动手。社保基金不够,社保基金向市场去抠钱,将来是不是教育,医疗甚至是工资的钱都不够了也可以用同样的办法去做呢?如果这样的话,不还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吗?我们需要的是统筹规划,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先将经济活跃起来。经济恢复繁荣,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在经济尚且没有恢复繁荣的时候,任何向社会增加负担的做法,都是在伤害国民经济。这个是非常值得深思的。

当然,这种负面影响或许不是立竿见影的,但是长期向市场中抽走流动性的做法,一定会导致不友好的后果。两三万亿的市场缺少了,代表的是国民经济一两个点的增长没了。长期失去这一两个点意味着什么?有人想过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