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研究直肠癌基因获得科创大奖,到底是“皇帝新装”般的骗局,还是天才少年的涌现?近期北邮15名研究生联名举报导师师德师风问题,其中重要的举报内容之一,就是要求研究生帮助自己读初中的女儿参加创新比赛,可意外就是,尽管是针对中学生的比赛,一群硕博研究生为之尽心尽力却未能获奖,被导师指责“连初中的事情都做不好”。 中学生的科创比赛难吗?在北京2024年的某次青少年创新大赛获奖名单中,我们从作品的名称中可以看出一二,有纳米材料的研究,有碱性电池的研究,有复合材料的研究,有药物的研究,可以讲,任何一个项目单独拿出来给大学生,甚至是研究生做,都未必有如此深厚的科研能力。如果我们的青少年能以自身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去探求科学,并作出一定的成果,当然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不过在34届全国青少年科创大赛中,却出现了不光彩的一幕。云南昆明某学校六年级小学生凭借结直肠癌基因敲除研究,获得全国三等奖。这种连研究生都难以完成的科研项目,竟然一个小学生感兴趣并且自己完成,更意外的是,如此天才般少年科研成果也仅仅是获得三等奖。不过后来经网友举报,学生家长承认,是自己过度参与了项目,从而被撤销了奖项。这个案例是唯一的吗?应该不是,有一些科研工作者的子女,到实验室做一些简单的实验,或者拍几个视频,然后再套用一些父母的科研成果,然后就成为了科创大赛的获奖者;而有的甚至是校外培训机构,提供参赛获奖的一条龙服务,全部是“钱”的交易,这些哪里还是青少年科创能力的体现,压根和青少年自身的科研能力没有关系,有的甚至自己都看不懂自己署名的论文。 教育部已经三令五申,此类竞赛获奖不能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或是高考加分的项目,为何家长们还是趋之若鹜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在钻升学的空子。近年来,高校或知名重点高中都在选拔人才上下了功夫,比如推出了综合评价和强基计划等,专门为有特长的考生准备。这本来是不拘一格选人才,保证有特殊才能的也有发挥才能的地方,如果依靠家长科研来拼爹,或者商业购买他人成果给自己穿上皇帝新衣,这样的人才又有何潜力可言?高考中考又还有什么公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