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赛斯:顶级谋略家的8条战略思维

阿祥说电视 2023-11-11 14:14:03

顶级谋略家又称“谋圣”,现代称“战略大师”,历来都是极其稀少的一小部分人群。他们是最擅长着眼于整个战局的统帅,拥有极强的宏观意识和长远的战略目光,不仅能制定战略方针,还能合理分配使用己方所持有的力量与资源,从而获得最后胜利。

一个顶级谋略家不光有出神入化、扭转乾坤的谋略策划能力,还有着可以实施执行的超级谋略方法,甚至自己本身就是能够带兵打仗、治国安邦的高手。不仅如此,还有着理论归纳、著书立传,把原本属于世界上最为珍贵的、熠熠生辉的思想精华留给后人学以致用、流传千秋万世的能力。

一个顶级谋略家的能力可以归纳为:战略谋划能力、战略实施能力、战略理论能力。

姓 名

战略谋划能力

战略实施能力

战略理论能力

姜子牙

4.9

4.9

4.9

鬼谷子

4.9

4.8

4.9

张 良

4.9

4.8

4.9

孙 武

4.9

4.9

5.0

诸葛亮

4.8

4.8

4.9

刘伯温

4.9

4.8

4.8

范 蠡

4.9

4.9

4.9

范文程

4.9

4.8

4.8

王阳明

4.9

4.9

4.9

毛主席

4.9

4.9

4.9

中国历史上十位顶级谋略家及其能力分布

基于《战略思维十二讲》,欧赛斯将顶级谋略家尤其是商业界世界级企业家的战略思维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提出商业领域顶级谋略家必须具备的八条战略思维,模型见下图,具体如下:

一、远见性思维

远见性思维又叫时间视角。战略就是超强的预见力,真正有前瞻性的谋略家不是要看到未来一年、两年,而是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上百年。

新中国开创者chairman Mao有着超强的预见性思维。他在黄洋界问士兵,“往前看是什么地方?”士兵说是茨萍。“再往远看?”“是吉安”。“再往远看?”“看不到了。”他说,“那不行,站在井冈山,我们不仅要看到江西、湖南,还一定要看到全中国看到全世界。”正是他的远见性、战略性、前瞻性,奠定了中国革命成功的基础。

有能力定义未来的谋略家才有可能使企业超越竞争。看到新时代产业的变化,战略布局才会非常从容。世界著名企业家、亚马逊总裁贝左斯曾说,“如果你做的每一件事把眼光放到未来三年,和你同台竞技的人很多,但是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来七年,那么可以和你竞争的就很少了。因为很少有公司愿意做那么长远的打算。”

二、系统性思维

顶级谋略家的系统性思维,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复杂性系统,另外一个是生态型系统。

复杂性系统是一种定性的判断,必须用多个维度拆解分析,很难从单个维度表达,实际上很多公司的战略问题是复杂性系统的问题。

生态型系统是一种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战略形态,几乎所有大公司都已经认可了生态战略的逻辑,也在努力构建基于自身业务的生态。它是指企业战略要构建的超越本身个体存在的、考虑到和外部合作及环境关系的战略形态,目的是把公司和外部环境及合作伙伴共同考虑,加大战略纵深地思考公司发展战略。

在专注于发展商业生态系统,以健康的生态系统充分连接、渗透、广泛服务于消费者和企业以及各类组织,并使自身获得优异的绩效和快速的成长方面,腾讯公司应当是代表性企业之一。成立于1998年的腾讯(Tencent),从最初推出QQ开始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扩张,到2011年推出微信后,战略方向有一个质变,即从产品的多元化向“连接一切”的愿景发展,将不具备领先优势的搜索、电商、O2O(线上到线下)以及小的业务砍掉,逐步明确以“社交”为连接,建设“泛娱乐+生活”的生态系统,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与合作伙伴共赢。

三、边缘性思维

顶级谋略家都具有边缘性思维。他们最厌恶的是“成功经验的持续复制”,特别是“中心化的成功不断被强化”。因为在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如果领导力不变化,自然会出现巨大的认知偏差。 “中心化的绝对成功不断被复制”就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傲慢的自我中心化状态,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做出判断,并不断强化自信,这些都是战略管理的大忌。

有人做过专门的统计,过去40年中大部分企业家失败的原因是“成功原理的简单复制”。坦率地说,从选择客户的角度来说,我们更希望去服务有问题、不那么成功但很有进取心的企业。反而是服务已经成功且认知僵化的企业,推动他们做出改变会累一些,不是因为他们骄傲,而是因为过去的成功逻辑是面向未来的障碍,更难被改变。

另外,成功者在我们的战略模型里是处在中心位置的,站在中心去看,四周都是边缘,但对于在中心的公司,我们必须警惕,因为现在的中心一定不是未来的中心,未来的中心一定在边缘——这是事物发展规律决定的。这不仅是行业逻辑,也是整个世界运行的真实逻辑:地球在太阳系边缘,太阳在银河系边缘,银河系在整个宇宙中可能也是一个边缘的存在。绝对的“中心化”一定是错的,因为“中心”本质上是不存在的。之所以说“绝对中心”不存在,是因为当观测范围扩大后,自然会产生中心的变化。

边缘性思维和中国的太极思想有着极大的相似性:太极就是动态地理解趋势,太极图中的鱼眼是driver(驱动点),太极的本质是去中心化的。我们要警惕站在中心,好的战略拥抱“现在的边缘、未来的中心”,所以要有边缘性思维。

那些已经非常成功且认知僵化的企业,过去的成功逻辑成为面向未来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很难被改变。成功者在战略模型里是处在中心位置的,站在中心去看,四周都是边缘,但对于在中心的公司,我们必须警惕站在中心,好的战略拥抱“现在的边缘、未来的中心”。因此,顶级谋略家拥有着非常客观的思考逻辑,不能因为过去的成功而目眩神迷,进而看不到风险,也不能因为一时的挑战,将偶然性放大,轻视企业家精神而对企业失去信心。

四、洼地优势思维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成就建立在“洼地优势”基础上。中国的工人素质高、纪律好、成本低,政府治理开明、腐败少,国家大力发展经济、重视招商引资,客观上相当于整个国家为全球资本、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创造了一个投资洼地,吸引更多人进来,进而形成了“洼地优势”。这也是改革开放能够获得全球投资者认可的重要原因。

洼地优势思维的战略性应用,第一点就是提醒商业领域的谋略家,不要因为企业暂时处于弱势地位就失去信心,或者认为洼地代表没机会,恰恰相反,要看到每一个洼地都会有一个可以填充的巨大机会,洼地代表着巨大潜能的承载力;第二点就是鼓励谋略家们辩证地思考所处商业环境的优势和劣势,很多时候处于劣势的环境中,反而可以找到取得比较优势的重大机会,谋略家就是要在洼地之中寻找胜出的机会!

比如,看到中国的猪肉品质还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洼地优势),网易等企业加入投资科学养猪的行列,进而依托优质猪肉推动了网易严选电商的发展,这也是看到了生猪养殖行业的洼地效应。

五、必要性思维

人们在做重大决策的时候,一般具有两种思维模式:一是充分性思维,另一个是必要性思维。顶级谋略家一般是具有必要性思维的人。

充分性思维往往具有如下表现:第一是犹豫不决、总觉得信息量不够,最后错过很多战略决断的时机;第二是掌握了很多信息之后,把所有都想清楚了才敢于执行;第三是把自我意识无限放大,不接受批判视角或者辩证思考的角度。

与充分性思维相反,拥有必要性思维的谋略家,往往能够抓住逻辑架构的主干,迅速地从根本上形成战略判断。他们只要想到一个大逻辑并觉得合适,就敢于尝试,用行动对抗不确定性。另外一种特质就是坚持自己的大判断,不受“杂音”干扰。

充分性思维往往导致高级管理者在战略上缺少决断力,造成执行力上的内卷、低下,并且也影响决断的准确性,忽略了领导力的根本魅力就是决断本身。必要性思维虽然有时候虽然会带来决策风险,但它确实是非常简洁、高效的。

用“必要性思维”决策的前提是一个成熟、稳定并有前瞻性的战略模型,而且在最近的实践中检验过。必要性思维比较适合在管理中跟随竞争对手,如果一件事对方干了,效果很好,而己方并没有完全想清楚,又是战略节点的布局。这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必要性思维判断——只要抓住两三个和对手学习对标的点,就大胆去实践。

华为手机学习OPPO和vivo的县级渠道策略的时候,演绎得非常好,就是充分下沉的渠道、分享更多的收益的动态管控体系。大中华区总裁朱平还和我分享过“炒海鲜”是操盘思维,也是一种必要性思维。

三年前,任正非、余承东等华为高层,正是因为认知到长期的B2B基因对于市场本地化方面可能有偏差,所以才大胆学习借鉴OV。期间也有很多小的噪音,比如是否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等,不过这些后来都被正能量淹没了。如果仔细分析任正非的总裁办文件、余承东管理CBG中的一些战略性描述,就会发现他们其实都是必要性思维。

顶级谋略家要拥抱必要性思维,推动团队用充分性思维落地。正如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对管理者进行战略判断所说过的一句话:“企业家要赌大势,相信时间的力量,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但在必要性思维的基础上,和下属或者团队讲清楚如何用充分性思维执行必要性决策,也是谋略家必须具备的能力。

六、小数据思维

做重大决策都离不开数据。比如互联网公司提供的品牌引用次数,还有终端提供的进店询问比例等,这些我们都称为大数据。

但是,“大数据”存在样本效度的问题,只能作为参考。大数据这个词本身就是互联网行业发明的,但大家可以回忆一下,这么多互联网公司采集那么多数据,之前多次提到的用户画像等,似乎也没有一个实质性的突破,而突破效果最好的其实都是基于特定技术的单点信息,比如AI人脸识别。探索背后的原理就是,人脸识别的指标实在是一个科学的信息矩阵,聚焦且客观。这就提醒我们:公司做一个战略决策的时候,千万不要做一个大而全的复杂调研,形成系列缺少逻辑的样本,然后在屋里去编造洞察。

具有战略思维的谋略家一般具备小数据思维模式。

小数据思维有三个层次:

一线的实地感知做手机行业战略咨询时我们跑遍了全球30多个国家,一半业务是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会坚持亲自去卖场看,去和店主店员交流,很多人觉得这过于琐碎了,但这确实是独有的一种洞察方法;

问题导向的小数据推论

当发现一个问题的时候,就会放大了去讨论、去追问。

第三,“小数据”思维就是小样本的统计

比如,在印尼、越南、缅甸、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多的时候见了几十个手机

经销商,我会追问他们和每个品牌合作得如何?哪些问题?销售的瓶颈是什么?看起来样本不大,很多问题可能只有两三个人回答,但是这些小样本的洞察往往能反映出全局的特点。

小数据思维比较接近于佛教“一沙一世界”的哲学,我们在实践中确实发现一定数量的小数据样本往往折射出的就是整个市场的全貌,但最大的问题就是要克服“对数据量大的迷信和对数据量小的恐惧”。

小数据思维的哲学基础是全息思维。“全息”意为全部的整体的信息,全息思维是了解透视事物整体全部信息的思维。宇宙万物是一个整体,部分和个体是整体的缩影,了解整体需要多元透视,这种思维形式就是全息思维(或整体思维)。

另外,看清事物的本质需要多元透视,否则就会判断不清。多元是多角度、多方面,透视是透过表象看其本质。多元透视包含正反侧多面透视,主客观透视,内外部透视等。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方位或角度给它拍照,呈现的画面是不一样的。绘画的透视不管是平行透视还是角透视,变换方位和角度,呈现的画面也不同。

<img s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4dc84fec746c4f9f992d3009eceb6aca~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00285480&x-signature=xVV%2FS4pmnwGFL2cnZ3jDI3GHG60%3D" img_width="846" img_height="261" image_type="1" mime_type="image/webp" web_uri="tos-cn-i-6w

8 阅读: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