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庚子之变时北京城墙最早的豁口。 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并在城内划分了各国军队的辖区。英军所占据的区域在内城西南角,北侧阜成门和东侧宣武门分别由法军和美军驻守,若要出城,十分不便。因而英军在内城西南角楼北侧的八瞪眼碉楼下,开凿出了一个简易的小门,即所谓的“大英国门”。此处豁口存在的时间很短,却是数百年来北京城墙第一批被打开的缺口之一。
1900年联军攻占北京后,英军在内城西南角楼北侧开凿出所谓的“大英国门”。门前的石堆,有人认为是中国工匠造的中式照壁,也有人认为是防御正面攻击的临时掩体。
同年10月,出于运输战备物资及兵员的需要,驻守在外城天坛一带的英军将永定门西侧的城墙拆出豁口,并在城外护城河上架设了简易的铁路桥。同年12月,为使芦汉铁路延伸至城内,联军将外城西侧广安门与外城西北角楼之间的城墙打出豁口,使得铁轨直达正阳门瓮城以西。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为便利东交民巷使馆区交通,英军又将天坛东南方向的外城南城墙打开豁口,使铁轨延伸至正阳门东,并将外城东北角楼以南的城墙也打开豁口,修建了正阳门东至通州的支线。而因着正阳门东火车站的修建,英国人对正阳门东水关加以改造,打出豁口,修葺成一道新的城门,是为水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