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扯一下“二十四孝”。
昨天的文章我有提到“二十四孝”。
有人看完就说:
如果真要这么较真,“二十四孝”都是假的,司马迁写的也是假的咯?
我听了直想笑,不会吧,这话是有人把以上的内容都当真了?
于是让我想到了一句话:
他们的眼神中,清澈的眼神中透露着一丝愚蠢。
我以前也犯过这种傻,后来才明白:
有些人就是在利用你的单纯在搞事情。
你要是醒悟了,他们就忽悠不动你了;
要是还傻乎乎的,指不定还得给他们摇旗呐喊呢。
说实在的,我现在反倒不讨厌那些“真小人”了。
起码他们把坑你写在脸上,光明正大。
最讨厌那些“伪君子”,明明在坑你,
还要装出一副“仁义道德”的样子,真是恶心人。
既然说到道德,那我今天就来扯扯这个“二十四孝”吧。
2、郭巨埋儿的槽点太多了。
说起二十四孝,我小时候还真没怎么见过。
倒是长大后,这玩意儿开始到处冒头。
经常以图文的形式,出现在小区宣传栏或者外边的围墙上。
现在流传最广的故事就是郭巨埋儿。
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这个孝子。
首先,这故事最早是从晋朝的《搜神记》里蹦出来的。
后来被人改编塞进了二十四孝。
原版是文言文,有兴趣的自己搜一下。
下面我就用大白话翻译一下:
郭巨是个老实人,有两个精明的弟弟。
老爹一去世,这俩弟弟就急着分家产,每人分走一千万。
郭巨呢,带着老婆和老妈过起了打工仔的生活。
后来老婆生了个娃,郭巨就开始胡思乱想:
养孩子会影响照顾老妈,老人家还喜欢把饭分给孙子吃。
于是这位孝子就琢磨着把娃给埋了。
结果一挖,好嘛,挖出个黄金罐子,上面还刻着:
孝子郭巨,这黄金是赏你的。
从此声名大噪。
说实话,这故事槽点太多了。
郭巨家明明有钱,为什么非得埋儿子?
实在不行,卖了不行吗?
再说了,老太太那么疼孙子,你埋了她孙子,她还能吃得下饭?
最离谱的是那罐黄金。
你们觉得真是挖出来的吗?
说不定是郭巨他爹留下的,或者是他娘攒的。
甚至可能是他偷偷盗墓搞来的。
总之就是来历不明的钱。
这一埋一挖,可不就洗白了吗?
3、古人的内卷水平。
有人可能觉得我这么说是把人性想得太恶了。
其实吧,我觉得这些故事背后的问题不在于人性的恶,而是在于作秀。
有个网友做了个时间表,发现这些二十四孝的故事大多发生在“举孝廉”那会儿。
问题来了,这“举孝廉”是什么东西?
就是古代选拔G的一种方式,孝顺、清廉的人就能被推荐当G。
问题来了,你咋证明自己孝顺啊?咋证明自己清廉啊?
古人那会儿就已经掌握了“弯道超车”的精髓了。
来看看东汉的赵宣。
按规矩,父母去世要守孝三年,而且需要禁欲。
这位赵兄倒好,直接住进墓道,守孝二十多年。
这操作,在当时简直是孝顺界的“网红”啊!
周围人都被感动得稀里哗啦的,一致推荐他当G。
太守专门来考察,结果一查,好家伙!
这位仁兄在守孝期间,居然和老婆在墓道里生了五个娃!
类似的例子多了去了。
《韩非子·内储说上》就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宋国人,因为服丧过度悲伤,把自己弄得皮包骨头。
宋王一看,好啊,这么有孝心,给他个G当当。
结果呢?
第二年因为过度悲伤而死的人突然暴增到十多个。
这不是孝顺,这是人才选拔界的“内卷”啊!
所以你看,古人的道德水平高不高咱不好说。
但这卷的水平,那是相当了得。
4、时代变了。
说到这儿,肯定又有人要跳出来说:
你这是钻牛角尖!
重要的是精神内核,不是细节真实性!
好吧,那为什么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大孝子”越来越少了?
难道是后人都不孝顺了?
不不不!
真相是:当“大孝子”可不是你想当就能当的。
要是你爹是正品大员,你就算是个混子,也能被吹成孝子;
反之,要是你是个普通老百姓,就算孝顺得感天动地,也没人鸟你。
再说了,这种作秀的把戏玩来玩去也腻歪了。
于是乎,科举制度应运而生。
就算你是真正的“大孝子”,也得乖乖考试。
那些花里胡哨的行为艺术自然就没市场了。
放到现在也一样。
我们常说:别光听一个人说什么,要看他做什么。
但说实在的,光看一个人做什么,有时候也未必准。
——END——
祝好。
关注我,勇敢的人先发财。
点亮【赞和转发】
让钱和爱都流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