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惊人之举:9兵团炮兵与美军战列舰对轰

不正常世界 2024-09-27 18:44:36

1952年,朝鲜半岛东海岸笼罩在战火硝烟中,海陆对抗愈演愈烈。

美国海军的数艘战列舰,在这场战争中成为东线海域的霸主,肆意向朝鲜沿海发射其巨大的16英寸舰炮,摧毁着沿海的基础设施和阵地。

中朝联军的炮兵们在巨大的火力威胁下,陷入了困境。

美军的火力让人胆寒,压制着海岸线上的每一寸土地。而在这场看似无法反抗的战争中,一个名字突显出来,他的出现改变了东海岸战场的格局。这便是共和国的陆军悍将——陶勇。

陶勇,时任第9兵团代理司令员,曾在渡江战役的紫石英号事件中指挥炮兵击伤英国军舰,威名远扬。

此刻,他被赋予了一个更加艰巨的任务——指挥朝中联军的海岸防御,遏制美军战列舰的疯狂炮击。

初到战场,陶勇意识到,东海岸的防御火力与美军战列舰相比极为薄弱,特别是“密苏里”号等美军战列舰所携带的16英寸舰炮,射程远、威力巨大,而中朝联军的炮兵无力对抗。

中朝联军炮兵曾尝试反击,但每一次反击都遭到美军战列舰舰炮的猛烈报复,尤其是人民军的炮兵,曾两次与美军战列舰交战,但都遭到了惨重的损失。

然而,陶勇不甘心屈服于这样的战场形势,他认为,美军虽然火力强大,但并非无懈可击。若不敢挑战,便只能坐以待毙。

他找到了朝鲜人民军第7军团团长李离法,坚定地提出:“美帝的战舰不是无敌的,必须敢打它,才能找到赢的机会。”

接下来,陶勇制定了一系列大胆的计划,决心通过灵活机动的战术,化被动为主动。

陶勇深知,直接与美军的战列舰正面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

因此,他没有让炮兵进行正面硬碰,而是选择了“打了就跑”的策略——美军小型舰艇一旦靠近就立即开火,战列舰出现时则选择隐蔽不露。

同时,他还调派炮兵修建了更多的隐蔽工事,不仅要求隐蔽性,还强调快打快收的机动性,为长时间的战斗做准备。

1952年3月15日,美军的“威斯康星”号战列舰开始炮击朝鲜铁路,16英寸的巨炮轰鸣,爆炸声震耳欲聋。然而,就在“威斯康星”号专注于攻击时,陶勇的炮兵突然从侧翼发动反击。

虽然中朝军队使用的仅是152毫米的火炮,但准确的炮火命中了“威斯康星”号的舷侧,炸伤了三名美军水兵。

这是这艘战列舰自服役以来第一次遭受如此打击,美军震惊不已,而由由于无法准确找到我炮兵阵地位置,无法进行有效反击,当天便狼狈撤退。

首战告捷,用炮兵击退美军战列舰,陶勇再度创造了炮兵奇迹。

接下来,陶勇的战术愈发灵活多变。他要求部队加快修建掩体和隧道,以应对美军战舰的猛烈炮火,并且逐渐形成了火力网。

当夜幕降临时,炮兵利用探照灯精准照射美军舰艇,并使用近炸引信弹对战列舰甲板进行打击。这样的战术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军舰艇频频受创。

1952年7月,美军的“南爱尔兰”号驱逐舰遭到中朝联军炮兵的集火攻击,四发炮弹命中目标,驱逐舰受创严重。

同年8月,“皮尔斯”号驱逐舰在夜间作战时被照明弹锁定,炮兵的精准打击摧毁了多条系缆,迫使其撤退。

面对接连不断的打击,美军战舰逐渐不敢再肆无忌惮地靠近朝鲜东海岸,海岸战场的态势开始逆转。

陶勇通过灵活机动的战术和顽强的战斗意志,逐渐扭转了局势。

中朝联军不仅顶住了美军的进攻,还逐步占据了主动。

到1953年春天,陶勇指挥的海岸炮兵部队协同陆军、空军,彻底清除了东海岸的美军威胁,迫使“密苏里”号等战列舰彻底撤离了沿海海域。

这场战斗是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胜利,也是陶勇将军指挥艺术的体现。他以灵活多变的战术、果断勇敢的决策,扭转了原本处于劣势的局面,为中朝联军赢得了尊严,也为东海岸防御奠定了基础。

陶勇的英勇表现不仅仅是军事智慧的体现,更是中华民族在危急时刻不屈斗争精神的写照。在这场海陆对抗中,他让世人见识到了中国军人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崇高气节与无畏精神。

15 阅读:1592
评论列表
  • 阿甘 26
    2024-09-28 00:38

    陶勇喜欢打军舰所以后来去了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