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清源”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国医的精诚力量##肿瘤防治科普#中医药治疗肿瘤古已有之,关于中医药对恶性肿瘤的观察、治疗的经验,在#中医#古籍中多有记载。随着现代#中西医结合#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疗效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基于传统“扶正固本”理论,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及研究成果形成的“固本清源”新理论,既是对传统中医理论思维的传承,又与现代医学#肿瘤#治疗有机结合,为中医药在肿瘤防治中发挥作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 “固本清源”哲学思想的来源
“固本清源”的哲学思想由来已久。《三国志·吴志·陆瑁传》记载: “至于中夏鼎沸,九域盘亘之时,率须深根固本,爱力惜费。”《晋书·文苑传·伏滔》曰: “令之有渐,轨之有度,宠之有节,权不外授,威不下黩,所以杜其萌际,深根固本,传之百世。”其中“固本”意指使根基深固。《晋书·武帝纪》言: “思与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源。”此处“清源”意为从源头上清理。至唐·魏徵谏言: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 茂 之 远 者,必 浚 其 泉 源( 《谏太宗十思疏》) 。”意为想要树木生长,就要稳固它的根部; 想要泉水流得远,必要疏通它的源泉。“固本”、“清源”原是治国良策,但古语有云: “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良相治国救民之道与良医悬壶济世之法,一脉相承,多可融会贯通。“固本清源”之中深蕴的哲学智慧和思想内涵,恰与中医学“治本求本”、“扶正祛邪”等理论思想相契合。在详细梳理并深刻体会先贤及近现代医家对肿瘤论治的基础上,将“固本清源”理论引入中医药治疗肿瘤的领域,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中医肿瘤的理论内涵。
█ “虚“、“毒”、“瘀”是肿瘤发生发展的主要病理因素
肿瘤为病乃禀赋不足、外邪侵袭、七情内伤、饮食劳倦等,导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正气亏虚,气滞、痰湿、瘀血、热毒等内蕴留滞不去,相互搏结,积久成癌,其病机复杂,变化多端。机体正气不足,脏腑虚弱,致病因素易袭人体,导致气血失调、毒瘀互结而成瘤; 癌瘤已成,发展迅速,更伤正气,故正气虚损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基础。在正虚的基础上,外邪、气滞、痰浊、湿热等积留日久,结聚成毒。癌瘤成形后或气滞血瘀,或痰湿、热毒阻滞经络气血运行形成瘀血。因此,“虚”、“毒”、“瘀”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病理因素,正气亏虚、毒瘀互结是其根本病机。正虚邪实互为因果,病而深重,因而中医药对于肿瘤的治疗应该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匡扶正气,调节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即“固本”; 二是从源头上控制肿瘤,祛除“毒”、“瘀”等病理因素即“清源”。
█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模式
☑ “固本”是中医药治疗肿瘤的基本治则
《内经》云: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扶正固本”理论自有据可查的古籍至今,经过历代先贤的发展和完善,成为中医药治疗肿瘤的基本大法之一。“扶正固本”理论指导临床恶性肿瘤的中医药治疗历经 50 余载,奠定了其在肿瘤治疗中的显要位置。“固本”的本质是固护人体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它并不单纯是指应用补益的方药,而是着眼于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功能的平衡稳定,以及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因此“补之”、“调之”、“和之”、“益之”等都属于“扶正”的范畴。
恶性肿瘤始于禀赋不足或正气虚损,或发现之时已正气耗伤日久,而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等现代医学治疗手段攻伐太过,极易伤及正气,均使正气不足。若疗后仍有毒邪残留、正虚不能制邪则更易复发,或流窜转移他处。因此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的不同阶段,“固本”治则指导下的不同治法几乎贯穿始终。手术阶段,创伤使得患者正气更虚,故治宜固本以健脾和胃、益气养血为主,术前固护正气以提高治疗耐受性,术后补益正气以促进创伤恢复; 化疗阶段易致脾胃不和、气血亏虚、肝肾阴虚等虚损证候,治宜固本以补气养血、健脾和胃、滋补肝肾为主,以减少化疗毒性,提高化疗完成率;放疗阶段易伤阴耗气,固本应以养阴生津、凉补气血为主,以减少放疗毒性,提高放疗完成率;在术后无需辅助治疗或已完成辅助治疗的中医巩固治疗阶段,正气渐复不足抗邪,宜继续固本治疗以改善症状,防止复发转移; 在放化疗后疾病稳定但仍带瘤的中医维持治疗阶段,毒邪伺机而发,当固本以安内攘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控制肿瘤生长,延缓疾病进展,延长生存时间; 对于不适合或不接受手术、放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和晚期肿瘤患者,单纯中医药治疗应以固本为基础,辨证论治结合其他治法,以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 “清源”是肿瘤临床防治提示的新理念
长期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临床实践提示,在肿瘤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病性多变,可因虚致实、虚实夹杂,又因实致虚,并随着不同的肿瘤治疗手段以及治疗的不同阶段而变化。因此光有“固本”是不够的,如果一味地固本而忽略中医药的“清源”作用,或在适宜的阶段错失“清源”的机会,都会造成病情加剧或反复的恶果。“清源”理论的提出,要求我们在源头上控制肿瘤,将“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化痰除湿”等治疗大法综合为用。
在术后无需辅助治疗或已完成辅助治疗的中医巩固治疗阶段,或患者体内癌瘤未除、余毒未清,或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手段损耗正气,因虚致实,内生痰浊、瘀血、热毒等病理因素,当用化痰、活血、解毒等治法以清源,从而降低复发转移率; 在放化疗后疾病稳定但仍带瘤的中医维持治疗阶段,或癌瘤为患,内生他邪,或化放疗本身所致机体脏腑气血阴阳失衡,如放疗多致热毒瘀结之证,化疗期间患者常伴湿食内阻,故清源应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为治法,清除残余癌瘤,控制肿瘤生长; 对于不能耐受足量的现代医学治疗,如选择单药化疗的老年患者,治疗之力偏弱或不足以清除癌瘤,应同时以清源之法增强化疗疗效; 对于接受单纯中医药治疗和晚期的患者,癌瘤负荷较重,痰浊、瘀血、热毒等病理因素胶结,在固护正气的基础上,更需灵活谨慎地运用清源之法,从而控制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 “固本清源”理论用于肿瘤治疗使患者临床获益
“虚”、“毒”、“瘀”等病理因素在肿瘤发病中不单独存在,常合而有之或关联存在,在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或疾病治疗的不同阶段,都产生着不断地变化。但大多数患者表现为虚实夹杂之候,通过“固本清源”理论的应用,审证求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能使患者在临床上最大程度的获益。
“固本清源”理论的应用,要首先了解二者的密切关系。固本之法能固护人体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内环境的稳态,所谓“养正积自除”( 《景岳全书》) ,即固本以清源,这就为清源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另一方面,清源之法祛除“毒”、“瘀”等病理因素的同时,也扫清了致虚的原因,所谓“去其所害,气血自生”( 《医学启蒙汇编》) ,即清源则本固,从而帮助人体正气的恢复。
“固本清源”理论的应用,要注意把握不同的治疗时机。在围手术期及放化疗期间,虽然癌瘤已然清除或得到控制,但人体正气亦大为损耗,治疗当以固本为主,妄用清源之法,恐更伤正气; 在中医巩固治疗及维持治疗期间,病情稳定或暂时缓解,应在固本的基础上,加大清源之力,控制正虚邪盛之势; 在癌瘤晚期,正虚明显,邪毒壅盛,各种病理因素胶着难解,固本与清源之法皆需谨慎而为,以防虚不受补或攻而伤正。(内容来源:摘自 林洪生. "固本清源"治疗肿瘤[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 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