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9年,河南籍的陈胜和吴广,被朝廷征调去北京地区搞防守。
当时的陈胜和吴广,应该还不没有正经当过兵,那么他们为什么还会被征调去戍守外地呢?
秦朝之所以能一统六国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关键点,就是实行全国军事化,军事化的表象中,又有两个特点,纪律严明,全民皆兵。
纪律严明的原因,是为了让国家机器高效运转,要不然想凭借一个秦国,就一统六国,根本就无法实现,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则能最大程度的激励将士用命。
而全民皆兵,不光是说秦国的每个人都有接受军事指挥的义务,还指秦国的每个人,服从军事指挥的时间,是不受年龄约束的,甚至可以说秦朝的兵役,是终身制的。
正是在这个基础之下,陈胜和吴广俩农民,才会被征调到异乡去当兵,而朝廷当时也仅仅就派了俩人进行监督。
一开始的时候,陈胜和吴广应该算是心甘情愿的,因为他俩服兵役是秦国的惯例,而且他俩还被提拔为了基层干部,这对农民出身的他俩来说,这都不能叫义务,而应该叫机遇。
但是陈胜、吴广以及两个监督专员,还有差不多九百人行进的途中,突然遇到了大雨。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古代的路和现在的路没法比,尤其是下了雨之后,人还能勉强走,但是拉运物资的车要想走,那是想都不能想,所以在大雨的影响下,这支队伍的行程就被耽误了。
按照常理来讲,这种自然灾害引起的问题,好像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时的秦国,是历史上第一个真正一统华夏的国家,治理这么大的国家是非常困难的,为了高效治理,秦国一统六国之后,也采取的是很严的律法。
因此按照当时的相关规定,陈胜他们应该会被判死刑,人这一生,最糟糕的结局,也不过就是一死,除了死之外,其它的事情,总能想办法接受。
陈胜和吴广能被选为队长,就说明这俩人是愿意动脑子的人,所以在面临必定被判死刑和违反律法可能会有机会之间,这俩人就选择了后者。
不过这里有件事值得一提,那就是当时的秦国,已经不是秦始皇在统治了,他早就挂了,时任大秦皇帝的人,是他的二儿子胡亥。
熟悉历史的人可能知道,我国在奴隶社会时期,嫡长子继承制就已经存在了,秦国作为律法最严的国家,自然也有类似的制度,而胡亥上位之后,始皇帝的嫡长子扶苏被自杀,大将军被自杀,这些真真假假的信息,直接就削弱了秦二世的威信。
如果当时始皇帝还在,陈胜、吴广应该就只能等死,而不敢起义了。
陈胜和吴广起义时,还有一个小细节,那就是他们打的旗号,是楚国的末代名将项燕,当年陈胜和吴广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当年陈胜和吴广被困的地方,其实就位于原本楚国的控制区域,而且传说扶苏的母亲也是楚国人,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陈胜和吴广的旗帜的确打对了,因为后来差点完成改朝换代的,正是项燕的孙子项羽。
那么当年陈胜和吴广这个带头起义的,最后怎么都没有得到好结果呢?
中国古代史上的起义很多,原因多种多样,形式也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凡是带头起义的人,最后没有一个能完成最终目标,反倒是在他们后面跟风的,却经常有能成大事的。
这条历史规律其实也不难理解,朱元璋后来的九字真言,就是最好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