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王朝北齐,却有皇族被千年传唱,兰陵王究竟做了什么?
世人皆知北齐是个短命王朝,却不知这个仅存二十八年的朝代,竟留下了一位千古流传的英雄人物。他容貌俊美如同绝色女子,却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他戴着面具冲锋陷阵,却因一次解围之战摘下面具,从此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在那个皇族自相残杀、荒淫无度的时代,为何偏偏诞生了这样一位集智勇与美貌于一身的传奇人物?他又为何在建功立业之后,饮下那杯充满无奈的毒酒?让我们追溯这段尘封的历史,看看这位被称为"兰陵王"的北齐皇族,究竟有着怎样不平凡的人生?
一、北齐皇族的血色往事
天兴元年的深秋,北齐皇宫内传出一阵阵凄厉的惨叫声。开国皇帝高洋正在御花园中举办一场残忍的"游戏":将几名大臣投入冰冷的池水中,看他们在寒水中挣扎求生。
这样的场景在北齐皇宫内并不罕见。高洋登基后,常常以折磨臣子为乐,有时将人支解,有时将人烧死,甚至将犯人装进铁笼子里,放进野兽园中任凭猛兽撕咬。朝中大臣们私下都说:"陛下的性情,比那些野兽还要凶残。"
而这位开国皇帝,竟是北齐六位皇帝中寿命最长的一位,享年仅三十三岁。高洋在临终前对着自己最信任的心腹说道:"朕死后,恐怕这江山要变天了。"果不其然,他的预言很快应验。
继任的武成帝高湛,虽是高洋的亲弟弟,却将高洋的太子高殷囚禁在冷宫之中。更令人不解的是,高湛继承了兄长的残暴,却唯独对生母的去世无动于衷。史书记载,当大臣们前来吊唁时,高湛正在与妃子们饮酒作乐,丝毫不顾忌世人耻笑。
天保三年冬,一场惊心动魄的夺位之战在皇宫中上演。高湛的儿子高纬,趁父亲卧病在床之际,竟派人在御膳房下了剧毒。高湛服毒身亡后,高纬登基为帝,史称"后主"。
然而,这位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不仅没有力挽狂澜,反而将北齐带入了更深的深渊。他常常在大殿上醉卧,任由群臣围观,后人称之为"玉体横陈"。更有一次,他竟在朝会时要求大臣们背诵《孝经》,凡是背错一字就要饮一大杯酒,直到满朝文武醉倒在地。
在这样一个皇族之中,大臣们每日战战兢兢,生怕一个不慎就成为皇帝的"游戏"对象。朝中官员私下常说:"今日能保住性命,就是菩萨保佑了。"便是这样一个以残暴闻名的皇族,却在某一天迎来了一位不同寻常的皇族成员,他就是后来名震天下的兰陵王高长恭。
至于这位兰陵王为何能在这样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又是如何在乱世中书写了一段传奇,这还要从他十九岁被封兰陵郡王说起...
二、兰陵王的传奇崛起
乾明元年秋,十九岁的高长恭站在兰陵郡的城墙上,遥望着远处连绵的群山。这位刚被封为兰陵郡王的年轻人,与北齐皇族中其他成员大不相同。他生得面若冠玉,白皙秀美,远远望去宛如谪仙。
当时朝中大臣们议论纷纷:"这样一位美貌如玉的郡王,怎能担当军务重任?"然而,高长恭很快就用实力证明了自己。
一日,兰陵郡边境传来急报:邻郡遭遇山贼袭扰,百姓流离失所。高长恭立即点兵千人,亲自带队出征。令人惊讶的是,他并未佩戴任何装饰,只在脸上戴了一副青铜面具。这副面具由能工巧匠精心打造,狰狞可怖,与他本人的容貌形成鲜明对比。
这次平叛之战,高长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剿灭山贼,解救了数千百姓。从此,"戴面具的将军"的传说开始在民间流传。有人说他是为了震慑敌人,也有人说他不愿让敌人因他的容貌而轻视。
天保三年,突厥大军压境,直逼晋阳城下。此时的高长恭已是二十二岁的青年将领。当时朝中众臣都认为应当避其锋芒,但高长恭却主动请缨,带领三千精兵出城应战。
那是一场惊心动魄的遭遇战。突厥骑兵势如破竹,眼看就要攻破晋阳城防。就在此时,戴着青铜面具的高长恭率军杀出,他采用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战术:命令士兵们携带大量火把,趁夜色四面点燃,造成兵力众多的假象。突厥人果然中计,误以为晋阳援军已至,仓皇撤退。
这一战,二十二岁的高长恭名声大振。朝中大臣们这才知道,这位容貌俊美的将军,不仅武艺超群,更精通兵法谋略。从此以后,但凡边境告急,朝廷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派高长恭前往。
一位老将军曾经这样评价他:"自古美男子多是文弱书生,但兰陵王却打破了这个成见。他不仅能文能武,更难得的是为将之时,从不轻视士卒性命。"
随着军功日益显赫,高长恭的名声越来越大。每到一处驻军,他都会亲自巡视军营,体恤将士。军中传言,只要是兰陵王统领的军队,士兵们都以他为荣。
然而,就在高长恭声望日隆之际,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逼近洛阳城。北周大军压境,这位年轻的将军即将面临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战...
三、邙山之战的惊世表现
天保六年十一月,洛阳城笼罩在一片肃杀之气中。北周大军十万,已将这座北齐重镇团团包围。城内粮草告急,守军士气低落,眼看就要失守。
就在此时,一支奇特的队伍正在星夜兼程赶往洛阳。为首的将领戴着那张令敌军闻风丧胆的青铜面具,正是被朝廷火速派来的兰陵王高长恭。他身后仅跟随五百精锐骑兵,这支小小的队伍在茫茫夜色中,犹如一把利剑直指洛阳。
次日拂晓,当北周大军还在营帐中酣睡之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划破了黎明的寂静。高长恭亲率五百骑兵,如同一道闪电般冲入敌阵。他采取了一个出其不意的战术:骑兵分作五队,每队百人,从不同方向杀入敌营,制造出兵力众多的假象。
混乱中,北周士兵纷纷惊醒,但见四面八方都有骑兵冲杀,以为北齐援军已至,顿时军心大乱。高长恭趁势率军直冲金镛城下,准备与城内守军里应外合。
然而,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城头的守军看到一支戴着面具的骑兵,不敢贸然开城门。紧急时刻,老将斛律光急声道:"城上将士听着!此乃兰陵王殿下亲率援军来救,还不速速开门!"
城上守军仍然将信将疑。这时,高长恭当着万众瞩目之下,缓缓摘下了那张从未在战场上取下的面具。阳光下,那张惊艳绝伦的容颜顿时惊呆了城上城下的所有人。守城将士认出这位名震天下的兰陵王,立即打开城门。
城门甫一开启,高长恭立即率军掉头,与城内守军一同杀出。两军夹击之下,北周大军腹背受敌,溃不成军。高长恭亲率骑兵追击三十里,缴获大批军械粮草。这一役,北周军队损失惨重,狼狈撤退。
战后,洛阳城内外,将士们自发吟唱起一首赞美兰陵王的战歌。这首歌很快在民间广为流传,后来就成了那首传唱千年的《兰陵王入阵曲》。歌词中这样描绘这位年轻的将军:"身披百战甲,马踏千军过。面具下的容颜,比那春日还要明媚;刀光下的英姿,胜似秋霜更显凌厉。"
这场以五百击退数万的战役,不仅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更让二十三岁的高长恭成为了北齐朝堂上最炙手可热的人物。然而,功高震主向来是历史上不变的宿命。这位年轻的将军即将面临一个更为险恶的战场:权力的角斗场...
四、权力迷局中的生存智慧
天保六年冬,邙山大捷后的第三天,高纬在御书房召见了高长恭。殿内烛火摇曳,气氛却冷得如同冰窖。高纬开口道:"听闻你在战场上摘下面具,可是为了震慑敌军?"高长恭回答:"回陛下,此乃迫不得已,为的是让城内守军认出臣的身份。"高纬又问:"你说这是家事亲切,所以挺身而出,此话从何说起?"高长恭答道:"臣与陛下同出高氏一族,自当以社稷为重。"
这番对话后不久,朝中开始流传一个奇怪的消息:这位威震四方的兰陵王,竟然在地方任职时收受贿赂。消息传到京城,满朝文武都觉得不可思议。一位与高长恭交好的老臣曾私下询问此事,高长恭只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富贵险中求,不如贫贱安。"
从此,这位曾经名震天下的将军,开始刻意淡出朝廷视线。他时常称病不出,即便出席朝会,也总是默默无言。曾经的那个威风凛凛的战场英雄,仿佛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平庸的闲散官员。
然而,高长恭的这些举动并未能消除高纬的猜忌。天保七年春,一场诡异的宫廷风波悄然而至。当时与高长恭交好的大将斛律光,被高纬以赏赐美酒为由召入宫中,却在饮宴时被人用弓弦勒死。消息传出,举朝震惊。
高长恭的心腹尉相愿得知此事后,立即修书劝告:"将军功高盖世,不如告老还乡,以保身家。"高长恭却回信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若我独善其身,身边亲信岂不都要受牵连?"
天保八年秋,高纬开始频繁召见高长恭的旧部,询问他们主帅平日的言行。一位将领被审问时说:"兰陵王在军中从不议论朝政,只谈兵法韬略。"另一位将领则道:"主帅常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那是为了军务便宜行事,绝非有二心。"
这些将领的证词,不仅没有平息高纬的疑虑,反而让他更加坐立不安。他开始密令心腹暗中监视高长恭的一举一动。但高长恭此时的生活却异常简单:不是在家中读书,就是在后院练剑,偶尔会有几位故交前来探望,谈的也都是些家长里短。
一次,高纬的心腹问他:"为何还要防备一个几乎隐居的闲散官员?"高纬答道:"明镜所以照形,智者所以鉴貌。他越是表现得平庸,朕越是不敢掉以轻心。"
天保九年初,一封密信送到了高长恭的府邸。这封信,将这位传奇将军引向了他生命的最后时刻...
五、悲情英雄的千古传唱
天保九年正月,一个寒冷的清晨,高长恭府邸内一片肃静。御使手持圣旨而来,却不是什么封赏诏书,而是一杯装在青瓷碗中的毒酒。高长恭望着那杯致命的毒药,向御使询问:"可容我先沐浴更衣?"御使点头应允。
当日,高长恭沐浴完毕,换上一袭白衣,从箱底取出那个曾伴随他征战沙场的青铜面具。他对着面具说了一句话:"今日,我终于不需要你了。"随后,他一饮而尽那杯毒酒,就此告别了这个世界。
高长恭死后第三天,一个意想不到的场景在洛阳城外上演。数百名百姓自发聚集在城门外,为这位英年早逝的将军送行。他们中有当年在邙山之战中亲眼目睹他英姿的老兵,有曾受他救助的平民,更有许多素未谋面但对他充满敬意的普通百姓。
人群中,有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手持琵琶,轻声弹唱着那首《兰陵王入阵曲》。歌声飘荡在寒风中,令在场所有人都红了眼眶。一位当年跟随高长恭征战的老兵说道:"将军生前从不让我们歌颂他的功绩,如今他走了,这首歌终于可以肆无忌惮地唱了。"
高长恭死后四年,北周大军再次兵临城下。没有了这位名将坐镇,北齐军队接连败退。天保十三年,北齐灭亡。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兰陵王入阵曲》却在民间愈发盛行。这首歌谱不仅在中原大地广为传唱,还远播海外。
到了唐朝,这首曲子被选入了"燕乐九部",成为宫廷雅乐的重要曲目。每当乐声响起,人们仿佛能看到那位戴着面具的将军,率领五百骑兵在战场上纵横驰骋的英姿。
更令人称奇的是,在遥远的东瀛之国,《兰陵王入阵曲》竟成为了当地最受欢迎的舞曲之一。日本的舞者们在表演这支舞蹈时,也会戴上面具,以此纪念这位传奇将军。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在日本严岛神社,依然矗立着一座兰陵王的塑像。塑像前,时常会有游客驻足,询问这位异国将军的故事。而在中国的博物馆中,那些记载着兰陵王事迹的史册和文物,也吸引着无数人前来参观。
在河南洛阳的一座庙宇中,至今还保存着一方相传是高长恭所用的铜镜。镜面虽已斑驳,却依稀可以看到镜背上刻着的一行小字:"面具之下,方显真颜;生命易逝,英名永存。"这面铜镜,见证了一位悲情英雄的千古传唱。
时至今日,每当《兰陵王入阵曲》的曲调响起,人们依然会想起那个戴着面具的将军,想起他短暂却璀璨的一生。在这个功名利禄都已化为尘土的年代,只有这悠扬的乐声,还在诉说着那个远去的传奇。